廉明 曹學強
現在,100米的訓練方法很多,效果也不一。著名力學專家艾立爾博士研究發(fā)現,在跳遠騰空起跳中,起跳腿所獲得的蹬地力量有63%~65%來自于擺動肢體,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如果在100米訓練中加強擺動腿和擺臂擺動的針對性訓練,不僅能夠提高100米跑的后蹬效果,也加強了向前性。為了提高訓練效果,針對在100米跑中一個單步的動作結構進行教學設計,用提高擺動腿的擺動效果,來作為提高100米成績的一個重要手段,方法如下:
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大約80~100cm高度,然后擺動腿的腳掌套踩住橡皮筋的另一端,雙手扶墻或扶在肋木上,另一只腳支撐,距墻60~80cm遠的距離。此時兩腿呈弓步姿勢,然后擺動腿快速提拉橡皮筋。每組提拉30~50次,然后換腿,交替練習。橡皮筋股數的確定以動作不變形并能夠快速擺動為參考依據。
一、作用
1.前擺時,加大了阻力,提高了擺動難度,同時也加強支撐腿的后蹬力量。
2.后擺時,在橡皮筋的拉力作用下,加快了后擺速度。
3.擺動練習后,進行加速跑練習,將擺動的效果向實踐的跑動中轉換,這樣訓練能有效提高步幅。
二、注意事項
1.橡皮筋的固定高度應根據隊員的身高腿長來確定。假如腿長1m,那么在跑動中,由于緩沖、后蹬,支撐腿是彎曲的,高度要小于1m,那么擺動腿的擺動高度也應該小于1m。因此在進行快速擺動練習時,橡皮筋的高度也要低于1m。
2.擺動腿每次擺動的高度必須與橡皮筋的固定點高度一致。
3.擺動腿向前擺動達到位置后,要有向前,向下的伸髖扒地動作。
4.支撐腿在擺動腿前擺時,盡力減小蹬地角度,使重心迅速前移。
5.擺動的次數不應過多,應該與跑100m的步數相符。
6.橡皮筋的股數隨訓練水平的提高逐漸增多。
7.注意發(fā)力順序,髖先發(fā)力,以髖帶腿,向高的同時,還要向前。
8.擺動練習時,上體適度前傾,不要后仰和弓腰。
9.加強核心力量的訓練,在跑動過程中,只有核心力量強,兩腿才能充分發(fā)揮交換的頻率,才能夠使動作不變形。
10.加強擺臂力量與擺臂速率的訓練,只有上下肢協調,擺動的速度才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