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榮
摘要: 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抓住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遵循因材施教原則,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學習能力和效能的同步提升。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分層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案例解題過程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客觀存在社會體,在學習知識、解答問題過程中,受到生活環(huán)境、學習素養(yǎng)、學習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出現(xiàn)學習活動效能之間的差異性。教育學認為,學生學習個體差異性客觀存在,不能徹底消除,但可以采取有效舉措,減小或縮小個體之間的學習差距。同時,初中數(shù)學新課標也明確指出:“重視學生學習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活動,人人獲得發(fā)展進步,人人掌握必需的數(shù)學知識。”可見,分層教學作為新課標下初中數(shù)學有效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解決學生個體“學習差異”問題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F(xiàn)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對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活動的想法和體會。
一、教材內容的編寫貼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有所“求”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是理想信念的生動表現(xiàn)。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材是教學活動的“綱”,教師必須按照教材的實施教學活動。因此,初中數(shù)學教師要將備教材與備學生有效結合,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不同類型學生學習的情況,結合教學內容目標及目標要求,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要求的設置,以及教學結構的搭建等方面,面向每一種學生類型,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學習和探求的載體和平臺,使他們都能在學習活動中找到“追求”、“努力”的方向。
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在目標要求的設置上,針對不同類型學生提出了由易到難的學習目標要求:“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能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和計算。”“經歷‘實驗—猜想—證明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辈⑶楦信囵B(yǎng)融入到目標要求中,讓每個學生都能“找準位置”,開展學習探知活動。又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新知導入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如下具有探究操作特性的問題情境:“通過全等三角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全等三角形之間的一些特點,現(xiàn)在老師這邊有兩個三角形,它們的三個對應角相等,我們能不能就認為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如果不是,那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是什么?”這樣,激起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人人掌握必需的數(shù)學知識”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教學案例的講解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有所“獲”
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是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展示的重要媒介。同時,問題教學作為數(shù)學學科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培養(yǎng)和提升全體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初中數(shù)學教師可以將問題教學與分層教學進行融合。一方面設置出面向不同學生類型的數(shù)學問題案例,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實踐活動的舞臺。另一方面在問題案例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問題解答的“主人”,通過互幫互助的小組探究活動,實現(xiàn)學生對問題案例的有效解答,讓不同類型學生都能在問題解答中有所收獲,有所進步。
如在“四邊形”問題課教學中,我在講解“如圖所示,用三個一樣的菱形ABGH、BCFG、CDEF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ADEH,然后連接AE,分別與邊BG、CF分別交于P、Q點。請認真觀察圖形,是否有一個三角形與△ACQ全等?并利用所學的知識內容證明你的結論”問題案例時,開展小組學習探究問題活動。在小組學習探究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以優(yōu)帶差”的形式,讓學生對問題開展探究分析活動。學生在分析探知問題案例內容中,認識到這是關于四邊形章節(jié)的數(shù)學知識,解答時需要用到菱形、平行四邊形等性質內容。在解題過程中,針對中下等學生對問題解題出現(xiàn)“卡殼”的現(xiàn)象,我指出,證明一個三角形與△ACQ全等,可以運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同時利用菱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證明。然后,讓中下等學生與優(yōu)等生進行同步探究。最后,中下等學生通過探究深刻地認識到,要證明全等,實際就是利用菱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通過觀察圖形方法,構建起等量關系。
三、解題過程的辨析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有所“升”
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問題課教學中,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解題“結果”的教授,忽視解題“過程”的教學,使學生所獲得的解題經驗和方法都來自于“間接經驗”。因此,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問題教學中,特別是辨析問題解題過程、思路及方法時,要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多提供問題辨析的機會給中下等學生,引導中下等生根據(jù)以往解題經驗,進行問題有效辨析、反思活動,讓他們在辨析反思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解題習慣,形成正確解題素養(yǎng),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鞏固練習講解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可以實施問題解答過程辨析活動,將分層教學理念滲透到問題辨析中,在辨析問題解答思路、方法、過程時,有意識地讓中下等生闡述自己的解題見解和觀點,并讓優(yōu)等生進行點評,通過互助合作,從而形成正確、高效的解題思路、方法,促進中下等生學習素養(yǎng)和解題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初中數(shù)學新課標學習指南(摘抄本).
[2]文劍,姜萍.新教材完全解讀(初中部分).
[3]金英蘭.初中數(shù)學基礎知識一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