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一、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1.品種選擇
在選擇脫毒種薯的基礎上,根據(jù)本地區(qū)生態(tài)特點和不同用途,選擇適宜當?shù)貧夂驐l件的高產(chǎn)、抗病、質(zhì)佳的優(yōu)良品種。加工淀粉、粉條等品種選用克新12號、克新15號、黃麻子等品種,加工薯片可選用芽眼淺的克新14號、大西洋;加工薯條可選用克新1號、夏波蒂、布爾班克等品種。
2.種子處理
(1)出窖晾曬
播前20d-30d出窖,放入室內(nèi)近陽光處或室外背風向陽處,溫度保持10℃-20℃,夜間注意防寒,2d-3d天翻動一次,使種薯充分見光,催紫芽。在催芽過程中淘汰病、爛薯。
(2)種薯切塊
機械播種、切大種薯塊,每塊重40g-50g。人工播種、切小種薯塊,每塊重30g-40g,每塊栽子保持1-2個芽眼,切栽子過程中,淘汰病爛薯,切刀用70%酒精或5%來蘇兒水消毒,有條件的地方提倡整薯播種。
(3)拌種、悶種積包衣
切口風干后,用108生根寶200g加水60kg拌種,或用ABT生根粉5號15mL兌1kg水拌種,每公頃種薯用藥液60kg-70kg,拌種后用濕麻袋覆蓋悶種12h,然后播種,最好實行種薯包衣處理,可有效防止播種后爛種,殺菌、降低田間發(fā)病率,提高出苗率。
二、選地選茬
1.選地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zhì)肥沃,團粒結(jié)構(gòu)及排水、保水性能好,有深松基礎的地塊,pH值5-7為宜,忌堿性地塊。
2.選茬
以小麥、玉米、谷子、雜糧茬為好,其次是大豆、高粱、水稻,麻類、地瓜茬較差(嚴禁選用在前茬施用過綠黃隆、豆黃隆、普施特等長殘效藥劑地塊)。
3.整地
伏秋翻后耙耢,起壟鎮(zhèn)壓或不起壟,達到播種狀態(tài)。春整地,早春化凍14cm時頂漿起壟,壟寬90cm。
三、播種
1.播期
當?shù)貧鉁胤€(wěn)定通過5℃-7℃時,即可播種。北部地區(qū)在5月上旬,南部地區(qū)4月下旬,如采用地膜覆蓋可提前10-15d。
2.播法
采用人工均勻擺種,然后破原壟,合成新壟,及時鎮(zhèn)壓,防止跑墑,或壟上開溝,人工擺種后合上原壟,或采取平播后起壟。
3.密度
根據(jù)品種及土壤肥力狀況,早熟品種或肥力低的地塊適當密植,晚熟品種或肥力高的地塊適當稀植。播種密度適地區(qū)和品種而定,一般密植株距為20cm-25cm,稀植株距為25cm-30cm為宜。
四、施肥
做到N、P、K肥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1.底肥
公頃用不少于15t無公害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做底肥。
2.種肥
公頃施專用復合肥400kg-500kg或公頃施用尿素150kg,二銨200kg,硫酸鉀75kg,混拌均勻施于株間,避免燒種。
3.追肥
幼苗團棵時結(jié)合中耕鏟趟追一次尿素,公頃用量100kg-150kg,也可采用葉面肥噴施,任選其一;(1)噴1000倍液植物動力2003;(2)噴500倍液豐樂寶;(3)膨大素500倍液葉面噴施。
五、田間管理
1.查田補苗
苗出齊后進行查田補種,確保全苗。
2.及時鏟趟
出苗前耢一遍,提高地溫兼有滅草作用。在幼芽頂土時進行一次深耕、淺培土。苗出齊后及時鏟趟一遍,在趟一犁(少配土)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fā),在發(fā)棵期鏟二遍趟三遍,多培土,做到壟溝窄、壟頂寬,提墑松土,利于塊莖膨大。
3.控上促下,分層培土
控上促下,在現(xiàn)蕾期,噴灑多效挫、彭大素控制地上部分生長。分層培土,使馬鈴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長比例合理,植株不宜過于茂盛,合理植株繁育程度應為陽光直射時的5%左右的土壤表面能夠接受陽光,并通過分層培土,變單層結(jié)薯為多層結(jié)薯,增加結(jié)薯數(shù)量,提高單產(chǎn)。
六、病蟲草害防治
1.蟲害防治
在播前同時每公頃可施用3%甲拌磷25kg-30kg,或用七功雷200液拌種,或用辛硫磷顆粒60kg-70kg,防治金針蟲、蠐螬等地下害蟲。蚜蟲用50%滅蚜松乳劑1000-1500倍液、70%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瓢蟲用50%敵敵畏乳油稀釋1000倍液噴霧。
2.病害防治
(1)病毒病
選用脫毒種薯和抗病品種,同時切斷傳染源。
(2)早疫病、晚疫病防治
在初花期結(jié)合噴施葉面肥用600倍甲霜靈錳鋅或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和杜邦克露600倍液防治馬鈴薯早疫病和晚疫病,每公頃用藥液450kg。
3.藥劑滅草
播后苗前進行土壤處理,防除苗期雜草。每千克可用70%塞克津0.5kg,也可用10%乙草銨0.6-0.7kg,或33%的施田補3.3kg噴施。
4.摘蕾
于初花期將花蕾摘去,減少不必要的養(yǎng)分消耗,提高產(chǎn)量。
5.除大草
立秋后除一遍大草
七、收獲
達到生理成熟時收獲,早熟品種8月下旬,中、晚熟品種9月上中旬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