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梅
也許,每個人心里都隱藏著一些不想為他人所知的脆弱。
四年前,在外地讀高一的兒子成績急劇下滑,在一次次的鼓勵無效后,我的脆弱開始萌生,擔憂、焦慮令我夜不能寐……
兩年前,婆婆查出患有直腸癌,手術和化療費用需要五六萬元。接著,債務的加重,家事的爭端,似乎嚇著了我的神經(jīng),我常常莫名地驚悸,又動輒心理緊張……除了愛人,沒有人知道我的身體正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身邊的老師看到的是我如常的工作與生活:和他們一起談笑,一起探討,和學生們一起學習,一起寫周記,早來晚歸,陪伴著寄宿班的學生沖刺中考;我堅持讀書寫作,以及獲得不勝枚舉的榮譽。
他們不曾想到我一直在和“另一個我”作著激烈的斗爭。壓抑和焦灼,我原以為這是心理素質(zhì)差所致,便時時以自責、鼓勵、自信來調(diào)整自己。后來,我感覺是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便期望用更多的書籍來寬慰、勸解自己?!皶q藥也”,雖說書籍給了我很多教益,寫作給了我更多的收獲,卻不能醫(yī)治我莫名的心悸、緊張、眩暈,我痛苦地熬著每一天。
一年前,我把自己的癥狀輸入“百度”搜索,“焦慮癥”這幾個字強烈沖擊著我的神經(jīng)!原來,我曾經(jīng)用兒子的進步、書籍的慰藉,甚至用賣房來緩解壓力的辦法都不能改變的痛苦,竟然是“它”在作祟。我默默地流淚,不知道是應該責備自己太脆弱,還是抱怨生活太多坎坷!為什么在別人遭遇不幸時自己能夠說出大段的道理,而對自己的困境卻無能為力?難道我真的成了一株隨風搖擺的蘆葦?
終于,在愛人的陪同下,我走進了省人民醫(yī)院的心理科室接受治療。醫(yī)生告訴我說:“最難治的是不肯承認自己有病。你的心態(tài)較好,明白自己的病因,愿意面對自己的病癥,恢復應該會很快。而且你是教師,經(jīng)常教育學生的過程也是在教育自己?!卑Y狀在三個月里真的慢慢消失了?!靶牟∵€需心藥醫(yī)”,我的“心病”也在一一祛除:兒子考上了重點大學,婆婆逐步康復,債務也還清了……現(xiàn)在,從“焦慮癥”中解脫出來的我,又怎能不好好珍惜已經(jīng)擁有的生活?
生活往往充滿了種種不確定因素。生命是需要歷練的,而歷練、成長的經(jīng)歷告訴我:你是一株蘆葦,你必須充實自己。于是,我埋首在書海,繼續(xù)吮吸能夠使我強壯起來的營養(yǎng)。
早在兩千年前,古希臘人就把“認識你自己”作為銘文刻在阿波羅神廟的門柱上。據(jù)說,傳世的德爾斐神諭大約有600條,影響最大的有兩條:一條是“認識你自己”,一條是“凡事勿過度”。希望與我的同人們共勉!
(責 編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