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秀娟
目前,小學生作文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假、大、空、抄等現(xiàn)象突出。一寫媽媽,都是大眼睛;一寫老師,都是加班改作業(yè)。于是有人就說:“我們的孩子是說著假話長大的一代。”我認為,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歸根到底是因為孩子缺乏生活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說真話、表真情的良好習慣,應該從一年級寫話就開始,寫話應該從體驗入手。
一、在體驗勞動中寫話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低年級學生勞動觀念淡薄,缺乏勞動意識,動手能力太弱。但學生們對勞動保持著較高的新奇感和熱情,他們喜歡自己動手,甚至喜歡像個大人一樣做事情。于是,我就把家務勞動當成作業(yè)布置下去,讓學生們體驗勞動的快樂,寫一寫勞動的過程。比如,一個學生寫《削鉛筆》:“我把鉛筆的一頭放進粉紅色的卷筆刀里,輕輕地用小扶把沿著順時針的方向轉了幾圈,然后取出鉛筆。這時,鉛筆露出了黑黑的筆芯,筆頭變得尖尖的。原來,削鉛筆像變魔術一樣,是件有趣的事情!”從這些文字可以看到,一年級學生對顏色、形狀和動手過程的觀察也能這么細致。有的學生這樣寫《剝雞蛋皮》:“今天,我在姥姥家剝雞蛋皮。剝完了蛋皮,我看見嫩嫩的蛋白,就忍不住吃了一口?!边@就是真實的兒童,真實的內心。此外,我還讓學生體驗洗襪子、掃地、擦桌子等家務勞動。學生在勞動中動手動腦,在勞動中實踐,先做后寫,有話可說,各種鮮活的體驗與真實的感受躍然紙上,童趣盎然。
二、在體驗游戲中寫話
我國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孩子的生命……人的生命是以時間來計算的,孩子的童年則是以游戲時間來度量的。孩子喜歡游戲,這是天性。我順其自然,讓學生在體驗游戲中寫話。學生自由地沉浸于游戲之中,這是最本真的情感體驗,是最張揚的情緒釋放。這時候,學生最樂于與他人分享快樂,最樂于用筆表達自己的心情。我和學生們玩“吹泡泡”“搶椅子”“跳大繩”“跳格子”等游戲,并把游戲延伸到課外,讓家長也參與進來,雙休日和孩子一起玩“親子游戲”。學生在親情氛圍中,自由表達,快樂寫話。
三、在體驗觀察中寫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在體驗寫話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感知是最直接、最基本的體驗活動,這種感知的核心是自我的親身參與,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獲得的感受。教師調動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去聽、去看、去想,就是在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認識事物的能力。春天來了,我?guī)W生去觀察校園里的春色。學生用眼睛看到春天花草樹木的顏色那么鮮亮,用鼻子嗅到春天的氣息那么芬芳,用耳朵聽到鳥兒的叫聲那么清脆……真切的體驗,使情動辭發(fā),他們的表達也更加順暢。此外,我還讓學生在家里種蒜苗,觀察一種家里養(yǎng)的小動物。在體驗觀察中,學生的筆下竟然流淌出這樣優(yōu)美而真摯的語句:“蒜瓣像胖乎乎的小豬一樣。胖乎乎的小豬也能長出苗條的蒜苗來嗎……”
四、在體驗文本中寫話
低年級的教材文本往往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的情感世界,具有較高的再創(chuàng)作價值。課堂上,學生在對文本有了較深的理解與感悟后,容易與文本產生共鳴。這時候,教師利用課堂形成的“文本場”,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寫話,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學習《胖乎乎的小手》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寫:“10年后,你胖乎乎的小手也長成了大手,你會幫家人做哪些事情呢?”有了文本情境的體驗,學生帶著對家人的敬愛,憧憬未來,表達情意。
五、在體驗繪本中寫話
繪本色彩鮮艷、故事性強,主題貼近學生生活,是深受低年級學生喜愛的兒童文學作品。繪本往往以圖為主,文字簡潔,有的只有圖而沒有文字。正是這樣的特點,決定了繪本中有著豐富的寫話資源。比如,經典繪本《大衛(wèi),不可以》中,介紹了一個天真無邪、調皮可愛的小男孩。全書沒有多余的畫面,也沒有多余的話語。我就讓學生給繪本配上文字。第一頁圖畫配文字:“調皮的大衛(wèi)站到椅子上,去拿小瓷熊。啪啦,小瓷熊摔碎了!”第二頁圖畫配文字:“大衛(wèi)在草地上打滾,滿身是泥?!币灿袑W生這樣寫:“大衛(wèi)把草啊花啊插到頭上,把泥巴涂到身上臉上,他說這樣最好看?!痹陂喿x繪本的體驗中寫話,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寫話也更具個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