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職方外紀》新詞初探

      2012-04-29 00:44:03趙茜
      現代語文 2012年5期
      關鍵詞:西學東漸全圖利瑪竇

      根據《傳教士與西學東漸》中關于“西學東漸”的定義以及傳教士的作用,我們認為:西學東漸是指近代中國接受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從明朝萬歷年間到雍正禁教,這一時期西學東漸的工作主要歸功于耶穌會傳教士。西學東漸的第二個時期是從1811年至20世紀初葉,西方的先進科學知識再一次傳入中國。在西學東漸的這兩個時期中,傳教士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艾儒略(1582~1649)就是這批傳教士中的一個,屬于西學東漸第一個時期的耶穌會傳教士,他是在中國系統(tǒng)介紹先進的地理知識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職方外紀》也是我國很早的中文版世界地理專著,這本書向當時的中國人普及了先進的地理學知識。

      《職方外紀》成書于1623年,共有亞細亞總說、歐羅巴總說、利未亞總說、阿墨利加總說、四??傉f五卷。書中還附有萬國全圖、北輿全圖、南輿全圖、亞細亞圖、歐羅巴圖、利未亞圖七幅圖。它記錄了當時先進的地理學知識,還記敘了許多奇聞奇事,極大地開拓了當時國人的視野。

      在這本介紹世界地理、人文的書中,也出現了許多新詞,這些新詞是不是艾儒略或者艾儒略同時期的傳教士首創(chuàng)?如果是傳教士首創(chuàng),那么它們在這些傳教士創(chuàng)制后如何被說漢語的中國人接受并一直沿用下來?這些是值得思考的。本文擇要對《職方外紀》中的新詞進行源流考釋。

      1.暗礁

      《職方外紀》卷之三:“此山而東,嘗有暗礁,全是珊瑚之屬,剛者利若鋒刃,海船極畏避之。”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舉的是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例子,缺少古代漢語和近代漢語的例子。

      在黃河清編著的《近現代辭源》中解釋為:水下面的礁石。最早用例就是《職方外紀》中的例句。

      《漢語外來詞詞典》和《近現代漢語新詞詞源詞典》中均未收錄該詞?!度毡緡Z大辭典》釋為“海面の下に隠れて見えない巖。隠れ巖”,舉1832年《江戸繁昌記》用例:“且つ富津の暗礁、剣を樹へ穽を設く。土人避け慣るると雖も、間或は吸はる?!?/p>

      《日本國語大辭典》中的例子是較晚的,也就是說,“暗礁”一詞應該是在中國產生,后傳到日本的。它是不是艾儒略首創(chuàng)的呢?

      由明代章潢(1527~1608年)編,萬歷四十一年(1613),其門人萬尚烈付梓成書的《圖書編》上有例句:“自芝界島好風半日,過抹直口有金嘴石沖出洋內,潮落可見。避之新河??诘缴硩u,東南有淺挨深。行南門可入,東可門有暗礁,西北有門可泊?!?/p>

      初刻于明隆慶二年(1568年),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重刻的《江南經略》也有例句:“孰為潮勢急緩,嘗水辨味可知。舟至某處有無暗礁伏沙舟人雇之安穏而行?!?/p>

      雖然例子不是很多,但這兩本書都是早于《職方外紀》的,這說明“暗礁”一詞是艾儒略沿用了中國原有的說法。

      2.北極

      《職方外紀·首》:“人居赤道之下者,平望南北二極,離南往北,每二百五十里則北極出地一度,南極入地一度?!?/p>

      《漢語大詞典》里“北極”一詞有北方邊遠之處、北極星、北天極,即地軸北端之延長線與天球相會之點、地軸之北端的義項。

      “北極”首見于1602年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

      “以天勢分山海,自北而南為五帶:一在晝長、晝短二圈之間,其地甚熱,帶近日輪故也;二在北極圈之內,三在南極圈之內,此二處地居甚冷,帶遠日輪故也;四在北極、晝長二圈之間,五在南極、晝短二圈之間,此二地皆謂之正帶,不甚冷熱,日輪不遠不近故也。”

      在隨后的《職方外紀》和《坤輿圖說》以及1761年的《地球圖說》中都有用例。中國古代沒有地球和地軸的說法,但是北極星、北天極和地軸北端的含義有相通之處,可以說,應該是《坤輿萬國全圖》的作者利瑪竇到中國之后,沿用了相關的概念,緊隨其后的艾儒略等人也接著將這一概念發(fā)揚起來。“南極”一詞亦如是。

      3.冰山

      《近現代漢語新詞詞源詞典》中的釋義為:原指冰凍形成的山。后來也用來指漂浮在海中的巨大冰塊,舉的是《東西洋考》的用例。

      《職方外紀》:“海水味咸,中有火性,又勢常激蕩,故不成冰。至北海則半年無日氣,極寒而冰,故曰冰海。海舶為冰堅所阻直須守至冰解方得去又苦冰山,海中冰塊為風所擊,堆疊成山,海舶觸之,定為齏粉矣?!?/p>

      該句中的“冰山”一詞應為“漂浮在海洋中的巨大冰塊”義。

      《四庫全書》中可以釋義為“冰凍形成的山”的例句很多,但是解釋為“漂浮在海洋中的巨大冰塊”的例子沒有早于《職方外紀》的。因此,這個詞應該是艾儒略首創(chuàng)的。在艾儒略之后的《坤輿圖說》以及更往后的1838年《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計傳》以及1855年合信《博物新編》中都用到了此詞來表示漂浮在海洋中的巨大冰塊。

      4.大洲

      該詞最早見于1602年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

      “以下五總大洲用朱字。萬國大小不齊,略以字之大小別之。”之后又見于艾儒略的《職方外紀》:“因其地居三大洲之中,凡亞細亞、歐邏巴、利未亞之富商大賈,多聚此地?!?/p>

      《四庫全書》中關于“大洲”的例句很多,如五代時期《舊唐書》:“漢武帝元封元年,遣使自徐聞南入海,得大洲,東西南北方一千里,略以為珠崖、儋耳二郡?!边@里的“大洲”指水中的大塊陸地,和現代意義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念不一樣。沒有地球的整體概念,是不可能有“五總大洲”的說法的。這個詞應該是由利瑪竇首創(chuàng)的,它符合漢語中洲表示大塊陸地的說法,是對它的原有義項的引申。并在利瑪竇和艾儒略之后的《坤輿圖說》和晚清的《遐邇貫珍》等著作中沿用了下來。

      5.經度、緯度

      《近現代辭源》對“經度”的解釋為:地球表面坐標系中的縱坐標。列舉的最早用例是:

      《職方外紀》卷之二:“厄勒祭亞在歐邏巴極南,地分四道,經度三十四至四十三,緯度四十四至五十五?!?/p>

      這兩個詞在《四庫全書》中的用例沒有早于《職方外紀》的,在早于《職方外紀》的《坤輿萬國全圖》中,用橫度來表示經度。古代雖然沒有經度,但是有“經”表示:(1)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如《禮記·間傳》“禫而織?!睗h代鄭玄注:“黑經白緯曰織?!保?)南北向的道路或土地。如《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边@兩個義項已經代表縱線、南北,因此,這個詞雖然是艾儒略首創(chuàng),但是也結合了漢語中原有的詞義,也因此得到中國人的認可。

      “緯度”一詞也是同樣的,它首見于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

      “南北半球之圖與大圖異式而同一理。小圖之圈線即大圖之直線,所以分赤道南北、晝夜長短之各緯度者也。”

      “緯”在古代表示:①織物的橫線。與“經”相對。如:《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雹跂|西向的道路或土地。與南北向的“經”相對。如:《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賈公彥疏:“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為緯?!本暥纫辉~結合了“緯”字的橫向、東西向的含義,很容易被說漢語的人接受,所以得以沿用至今。

      6.熱帶、溫帶、寒帶

      《職方外紀·首》:“其赤道之下,二至規(guī)以內,此一帶者日輪常行頂上,故為熱帶。夏至規(guī)之北至北極規(guī),冬至規(guī)之南至南極規(guī),此兩代者因日輪不甚遠近故為溫帶。北極規(guī)與南極規(guī)之內,此兩帶者因日輪止照半年,故為冷帶。”

      1605年,利瑪竇的《乾坤體義》中首次使用了“熱帶、正帶、寒帶”等表示氣候帶的概念:

      “以天勢分山海,自北而南為五帶:一在晝長、晝短二圈之間,其地甚熱,則謂熱帶,近日輪故也;二在北極圈之內,三在南極圈之內,此二處地居甚冷,則謂寒帶,遠日輪故也;四在北極、晝長二圈之間,五在南極、晝短二圈之間,此二地皆謂之正帶,不甚冷熱,日輪不遠不近故也?!?/p>

      《職方外紀》中使用了“熱帶、溫帶、冷帶”,隨后艾儒略在其《西方問答》中將《職方外紀》中的“冷帶”改為“寒帶”。

      在高明凱、劉正埮的《漢語外來詞詞典》中,認為這組表示“五帶”名的詞是日本借詞。

      沈國威對這組詞的傳播途徑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認為它們源自耶穌會士的著作,并被魏源等中國士大夫繼承。后期的新來華傳教士用“熱道、溫道、寒道”和“熱道帶、溫道帶、寒道帶”作為五帶的名稱,后經《智環(huán)啟蒙》的作者理雅各將其規(guī)范為“熱帶、溫帶、寒帶”,并為《六合叢談》《談天》等書籍采用,隨后又傳入日本。

      7.地心

      《職方外紀》卷之五:“地心最為重濁,水附于地,到處就其重心,故地形圓而水勢亦圓。”

      這個詞首見于1602年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

      “自地心至第一重謂月天,四十八萬二千五百二十二里余;至第二重謂辰星即水星天,九十一萬八千七百五十里余?!?/p>

      “地心”還在隨后的《職方外紀》和1634年《遠西奇器圖說》中使用,表示地球的中心部位。

      8.人類

      《近現代辭源》中的釋義為:人的總稱。舉的是1898年嚴復《天演論》、1900年《清議報》和1907年趙詠清《東游記略》中的例句,但是在《職方外紀·自序》中,已有用例:“造物主之生我人類于世也,如進之大庭中,令饗豐醼又娛歌舞之樂也?!薄叭祟悺币辉~在《職方外紀》中共有六處用例,都表示人的總稱。這個詞其實古已有之,如《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庇秩纾骸端鍟け钡覀鳌ね回省罚骸皥A首方足,皆人類也,有一于此,更切朕懷?!笨梢?,這個詞是漢語古語詞,并不是傳教士收藏,更不是近代才有的詞。

      9.學校

      1623年,艾儒略《職方外紀》中用之描述歐洲的學校體制:

      “歐羅巴諸國皆尚文學,國王廣設學校。一國一郡有大學中學,一邑一鄉(xiāng)有小學。”

      這個詞是19世紀經由日語和西方詞的雙程影響而出現的語義新詞,是學堂、學塾以及學舍的替代詞。這個詞在古代漢語中就有?!睹献印る墓稀罚骸霸O為庠,序,學,校以教之。”漢代揚雄《官箴·博士箴》:“國有學校,侯有泮宮?!彼螝W陽修《議學狀》:“夫建學校以養(yǎng)賢,論材德而取士,此皆有國之本務?!睂W校只是艾儒略使用的語義新詞,而不是首創(chuàng)的詞。與“學?!币辉~性質一樣的還有中學、大學。中學亦作中學館。“中學”一詞短暫出現于艾儒略的《職方外紀》中,后被19世紀的教會漢語譯法重新引入。大學亦作大書院、大學館、大學公堂、大學堂、文學館等,是經由日語和西方詞的雙程流傳的語義新詞。

      10.赤道

      《職方外紀·首》:“天有南北二極,為運動極,兩極相距之中界為赤道。平分天之南北,其黃道斜與赤道相交南北俱出二十三度半。”

      該詞首見于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

      “自赤道而南二十三度半為南道,赤道而北二十三度半為北道。”

      《職方外紀》也用此表示地球赤道,即環(huán)繞地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其實這個詞在中國出現很早,中國古代主渾天說者認為,天體是個渾圓形的球體,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現代天文學稱為天球赤道。如:《漢書·天文志》:“立春、春分,月東從青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卑凑宅F代地理學的觀點,地球也是天體,可以用赤道表示地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俺嗟馈边@個詞是地理學的新詞,但卻借用了漢語原有的說法。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何華珍教授的指導,在此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艾儒略.職方外紀.[M].北京:中華書局,1996.

      [2]黃河清.近現代辭源[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3]劉正埮.漢語外來詞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

      [4]漢語大詞典編纂委員會.漢語大詞典[Z].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3.

      [5]大辭典刊行會.日本國語大辭典(第二版)[Z].東京:小學館,2000~2002.

      [6]尚智叢.傳教士與西學東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7]沈國威.近代中日詞匯交流研究——漢字新詞的創(chuàng)制、容受與共享[M].北京:中華書局,2010.

      (趙茜杭州 浙江財經學院人文學院310018)

      猜你喜歡
      西學東漸全圖利瑪竇
      《大清一統(tǒng)輿圖·陜西全圖》初探
      利瑪竇倫理哲學作品中的西方古典引證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2:36
      利瑪竇、德里格與錢德明 紫禁城里的西洋音樂家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50
      圖畫捉迷藏
      從利瑪竇與“天主教三柱石”交往看中西文化交流
      絲路藝術(2018年9期)2018-04-01 18:32:22
      全國質量獎“西學東漸”
      中國纖檢(2016年12期)2017-01-20 09:18:27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演進軌跡與時代特征
      人民論壇(2016年25期)2016-09-28 11:30:15
      “西學東漸”與中國傳統(tǒng)女性道德觀的近代命運
      “西學東漸”與上海近代體育的嬗變(1843-1949年)
      體育科研(2016年5期)2016-07-31 17:44:28
      圖畫捉迷藏
      东丰县| 武冈市| 四子王旗| 兖州市| 长治市| 易门县| 靖西县| 郸城县| 嘉善县| 繁昌县| 寿宁县| 常熟市| 鄂托克前旗| 新泰市| 洛川县| 黔西县| 民丰县| 大余县| 茶陵县| 偏关县| 洛川县| 林西县| 宁陕县| 宝丰县| 磴口县| 衡山县| 景德镇市| 鸡泽县| 海安县| 澄迈县| 满城县| 东安县| 淮阳县| 乌苏市| 长子县| 天津市| 安平县| 松原市| 庄浪县| 新龙县| 云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