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貽
肝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古代醫(yī)學家很早就認識到肝的重要性?!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曰:“肝為四肢之本,藏魂之所在。”
中醫(yī)認為,肝為風木之臟,肝氣升發(fā),喜條達而惡抑郁。肝氣宜保持柔和舒暢,升發(fā)條達的特性,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宛如春天的樹木生長條達舒暢,充滿生機。因此,春季養(yǎng)肝尤其顯得重要。
春季怎樣養(yǎng)肝呢?按中醫(yī)理論有三個方面。
一是正確辨證。春季肝氣旺盛,但仍有盈虧虛實之分。當身體虛弱則用“補”的方法;屬實者則用“瀉”的方法。如果盲目進補,該補而瀉,該瀉而補,會損傷肝氣,達不到養(yǎng)肝的目的,效果適得其反。
二是正確施治。在施治中要掌握春季不宜酸,宜甘的原則。唐代大醫(yī)家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春為肝氣當令,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酸味入肝,會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加旺盛,會傷害脾胃之氣,導致肝脾不和。所以春天要少吃酸性的食物,適當多食甘甜的食物。
三是補不宜過。在“補”、“瀉”的過程中,必須掌握好陰陽平衡,補、瀉適度。如肝陰虛若補陰太過,反而會遏傷陽氣;肝陽亢瀉過度,又會導致陽虛氣損。在用藥物養(yǎng)肝方面,很難掌握好其度,必須要有豐富臨床經(jīng)驗的中醫(yī)師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如果是自己在家護肝、養(yǎng)肝,最好是用藥膳食療的方法。
下面推薦幾款藥膳,可在春季保肝養(yǎng)肝時選用。
1.補益氣血法:對氣血虧虛、視物不清、面黃肌瘦、貧血、全身浮腫者有一定效果。
豬肝雞蛋羹:豬肝10克,雞蛋2個,豆豉20克,蔥白適量。將豬肝切成薄片,用鹽腌片刻;把雞蛋搗爛,與淡豆豉、淀粉攪拌,然后一同放入沙鍋中煮開,放人蔥白,一沸即可。每周3次,連服1個月。
2.補肝益腎法:對于肝腎不足或肝虛而致腰膝酸軟、無力、兩眼昏眩、頭暈、頭痛、遺精、滑精、陽痿有一定效果。
豬肝枸杞首烏粥:豬肝50克,枸杞20克,首烏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把豬肝切成薄片,用少量鹽腌片刻;把枸杞和首烏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水煎煮約15分鐘,然后去渣留濃汁,再把豬肝片、粳米放入藥液中,加適量清水,先武火煮開,后文火慢煮成稀粥,加入白糖即可。每周3次,連服1個月。
3.清肝明目法:對肝陽上亢、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眩暈、小便短赤及高血壓者有一定效果。
決明海帶湯:草決明10克,天麻10克,海帶50克,白糖適量。將天麻用溫水泡3個小時,切成小片,放人沙鍋中用水煮開煎湯后,再加入草決明和切成絲的海帶,再一起煎煮成湯。加入白糖即可。每周2次,連服1個月。
希望春和日麗的日子,有助于你養(yǎng)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