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威廉·戈爾丁,英國小說家,詩人。他的小說富含寓意,廣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學、神話、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主義。其作品的主題一般與黑暗邪惡有關,但也表達一種昏暗的樂觀主義。他的第一本小說《蠅王》(1954年)突出了他一直探討的主題:人類天生的野蠻與文明的理性的斗爭。這部小說也奠定了他的世界聲譽。
1983年,威廉·戈爾丁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聲稱,這是“因為他的小說用明晰的現(xiàn)實主義的敘述藝術和多樣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神話,闡明了當今世界人類的狀況”。
作品簡介
孩子是這部作品的主人公,但《蠅王》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兒童文學,而是一部寫給大人看的書,故事所展示的兒童世界只是成人世界的一個抽象縮影。故事發(fā)生在遙遠的未來,在核戰(zhàn)爭中,一架飛機因遭到襲擊而迫降在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飛機上大人全部遇難,唯有孩子幸存。在沒有大人的情況下,孩子們開始了島上的生活。小島上的環(huán)境很惡劣,對僥幸生存下來的孩子們構成很大威脅,然而——最大的危險竟然來自于這些原本天真爛漫的孩子自身。
這是一部揭示人性惡的現(xiàn)代版寓言。在這部作品中,戈爾丁用他特有的沉思與冷靜挖掘著人類千百年來從未停止過的互相殘殺的根源。故事設置了人的原善與原惡、人性與獸性、理性與非理性、文明與野蠻等一系列矛盾沖突,沖突的結果展現(xiàn)出文明、理性的脆弱性和追求民主法治秩序的難度。在欲望和野蠻面前,人類文明為何顯得如此草包如此不堪一擊?這正是《蠅王》帶給我們的的思考。
【小說主要人物介紹】
拉爾夫:12歲的拉爾夫是英國海軍司令的兒子,他舉止優(yōu)雅,樂觀自信,利用一只海螺,將分散在島上各處的孩子組織起來,在全體會議上當選為領袖。
杰克:杰克自命不凡,他原是教會唱詩班的領隊,有著極強的權力欲,對拉爾夫當選領袖十分不滿。杰克始終都在爭奪小島的領導權,他一旦察覺到自己擁有的力量,便迅速地擺脫了拉爾夫的控制。
西蒙:其他孩子群起群居,而西蒙則喜歡孑然獨處,冥思苦想。西蒙有著非凡的洞察力和正直的人格,敢于探索真理,他的自覺認識最終賦予他崇高的道德良知,這是其他孩子所不能比擬的。
選段精批
一、權力再造
“咱們該想一個辦法,想想怎么才能得救。”
一陣嘈雜之聲。
一個叫亨利的小男孩喊著要回家。
“住口,”拉爾夫舉起海螺漫不經心地說著,“我覺得該有個頭兒來對某些事情下決定?!?/p>
“一個頭兒!一個頭兒!”
“我該當頭兒,”杰克驕矜地說,“因為我是合唱隊的領唱,又是領頭的。而且我還會唱升C調?!?/p>
一陣鬧哄哄的聲音再次響起。后來那個叫羅杰的、黑黝黝的男孩動彈一下,講話了:“大伙兒投票表決?!?/p>
“對呀!”
“選一個頭兒!”
“大伙兒選——”這場選舉的游戲同海螺一樣那么令人開心。
“選那個有貝殼的。”
“拉爾夫!拉爾夫!”
“讓那個有喇叭玩意兒的人當頭兒?!?/p>
拉爾夫舉起一手以示安靜:“好了。誰要杰克當頭?”
帶著一種沉悶的氣氛,合唱隊把手舉了起來。
“誰要我當?”
除合唱隊、豬崽子以外,剩下的人都立刻舉起了手。隨后豬崽子也把手勉強地舉了起來。拉爾夫點著數(shù)。
“頭領的頭銜歸我了?!?/p>
孩子們高興地鼓起掌來,甚至連合唱隊員也拍起手來。
杰克惱羞成怒,臉紅得連雀斑都看不見了。
二、海螺與肉骨頭的較量
(拉爾夫說)“火堆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沒有火堆咱們就無法得救。我倒愿意打仗前將身上涂滿顏色,做一個野蠻人。但是,咱們必須讓火堆燃著?;鸲咽菎u上最關鍵的事情……”
“誰愿意加入到我的隊伍里來?”拉爾夫突然一動,一個趔趄。
一些孩子向他轉過去。
“我給你們吃的,”杰克說道,“你們將會得到我的獵手們的保護,免遭野獸的傷害。誰樂意加入到我的隊伍里來?”
“我是頭頭,”拉爾夫說,“是你們選我的。我們要讓火一直燃燒著。此刻你們卻哪兒有吃的就往哪兒跑——”
“你自己也跑來啦!”杰克喊道,“看看你手里的那根骨頭吧!”拉爾夫面紅耳赤。
“我說過你們是獵手,那是你們的活兒。”
杰克又不同他說話了?!罢l想加入到我的隊伍里來?”
“我是頭頭,”拉爾夫用顫抖的聲音說道?!盎鸲言趺崔k?我有海螺——”
“你沒帶著它,”杰克嘲諷地說。“它被你丟在那兒沒有帶來。搞清楚些,放聰明點吧?海螺在島的這一頭不算數(shù)——”
一聲霹靂突然響起。
不是沉悶的隆隆雷聲,而是“豁喇”一聲猛烈的爆裂聲。
“海螺在這兒也算數(shù),”拉爾夫說,“在整個島上都起作用?!?/p>
“那你打算拿海螺干什么用?”
拉爾夫將一排排的孩子仔細地打量一番。從他們那兒是不可能得到幫助的,拉爾夫轉過臉去,心亂如麻,大汗淋漓。
三、最黑暗的一夜
一道明晃晃的閃電在森林的那一邊閃過,又來了個晴天霹靂,一個小家伙哭起來。
在他們中間有大滴大滴的雨點落下,每一滴打下來都發(fā)出一記聲響。
依稀可見的閃電更亮了,隆隆的雷聲幾乎使人忍受不住。小家伙們尖叫著四散奔逃。
杰克跳到沙地上。
“跳咱們的舞!來吧!跳舞!”他踉踉蹌蹌地穿過厚厚的沙地,跑到火堆另一邊的空闊的巖石上。
在耀眼的閃電的間歇中,天色黑漆漆的,讓人恐懼,孩子們吵鬧地跟著他。
羅杰喬裝成一頭野豬,呼嚕呼嚕地哼哼著沖向杰克,杰克則朝邊上讓。
獵手們拿起長矛,管烤肉的拿起木叉和余下的木柴。
一個圓圈在跑動、在擴大,孩子們和唱的聲音也逐漸擴大。羅杰模仿著野豬受到驚嚇的樣子,在圓圈的外圍,小家伙們跑著、跳著。
豬崽子和拉爾夫受到蒼穹的威脅,感到迫切地要加入這個發(fā)狂似的,但又使人有點安全感的一伙人中間去。
他們高興地觸摸人構成的像籬笆似的褐色的背脊,恐怖被這道籬笆包圍了起來,使它成了可以被控制的東西。
“殺野獸喲!割喉嚨喲!放它血喲!”孩子們開始兜著圈有節(jié)奏地跑著,他們的和唱也不僅僅是起初那表面的興奮,而是開始像脈搏那樣一起一落地跳個不停。
羅杰停止裝扮野豬,轉而又扮作了獵手,因而圈子中間變得空空的。
有些小家伙自個兒組起了一個小圓圈,大小兩個圓圈不停地轉,似乎重復地轉會不由自主地獲得安全一樣。這就像是一個有機體在跳動和跺腳。
一道藍白色的口子在黑沉沉的蒼穹綻裂開。霎時間,在孩子們的上方響起了一聲巨響,好像他們被一條巨鞭抽打著似的。和唱的調子升高了,帶著一種感情的迸發(fā)。
“殺野獸喲!豁喉嚨喲!放它血喲!”此刻另一種渴望又從恐怖中出現(xiàn)了,強烈、緊迫而又盲目的渴望。
“殺野獸喲!割喉嚨喲!放它血喲!”又在他們頭上裂開了一道藍白色鋸子狀的口子,帶有硫磺味的霹靂聲再一次猛地打將下來。
此時小家伙們從森林邊飛奔出來,他們尖聲怪叫、四處逃竄。有一個人沖破了大家的圓圈,驚恐地叫道:“野獸!野獸!”
圓圈此刻變成了一個馬蹄形。
從森林里正有一個東西爬出來。不清楚爬出來的是個什么東西,黑咕隆咚的。
孩子們在“野獸”面前發(fā)出受傷似的尖利急叫。
被當成“野獸”的西蒙踉踉蹌蹌地爬進馬蹄形的圈圈。
“殺野獸喲!割喉嚨喲!放它血喲!”天上藍白色的口子停止了運動,雷響聲令人難以忍受。
西蒙大聲地叫喊著:“山上有個死人?!?/p>
“殺野獸喲!割喉嚨喲!放它血喲!干掉它喲!”木棒一條條地揍下去,孩子們重新圍成一個圈圈,從他們的嘴里發(fā)出“嘎吱,嘎吱”咬嚼的聲音和尖叫聲。
西蒙手臂交疊地護著面孔,在圈子當中雙膝著地。
乘著電閃雷鳴的巨響,西蒙大叫大嚷著山上有個死尸。
西蒙掙扎著朝前,沖破了包圍圈,從筆直的巖石邊緣摔倒在下面靠近海水的沙灘上。
人群立刻緊緊追隨著他,他們從巖石上涌下去,跳到“野獸”西蒙身上,叫著、打著、咬著、撕著。
沒有話語,也沒有動作,只有牙齒和爪子在撕扯。
然后烏云分開了,像瀑布似的下起了傾盆大雨,雨水從山頂上濺下來,樹上的青枝綠葉被雨水打落下來;雨水傾瀉到沙灘上正在打鬧的孩子們身上,就像是冷水淋浴。
不一會兒那群孩子向四處逃去,一個個人影踉踉蹌蹌地跑開去。
只有那“野獸”西蒙離海邊幾碼遠,靜靜地躺在那兒。
即使在大雨滂沱之中,他們也能看得出那“野獸”小得可憐,他的鮮血染紅了沙灘。此刻雨被一陣大風吹向一邊,雨水從樹上像小瀑布似的落下。
雨收云散在夜半時分,夜空再次布滿了令人出乎意料的明亮的星星。
隨后微風也平息了。從巖縫里流出的涓涓細流,不斷地經過樹葉往下滴淌,最后流到島上灰褐的泥土里。除了這雨水的滴滴答答的聲音之外,其他沒有任何響聲。空氣清涼、濕潤、澄澈,一會兒甚至連水滴聲也停了下來。
“野獸”西蒙在灰白的海灘上蜷縮成一團,血跡慢慢地滲透開去。
當潮水的大浪涌來的時候,環(huán)礁湖的邊緣成了一條慢慢向前伸展的磷光帶。清澈的海水映照出清澈的夜空和輝光閃閃的群星座。
太陽和月亮在地球曲面的某個黑暗部分正發(fā)揮著引力;地球的固體部分在轉動,牽住了地球表面的水,在一邊微微地上漲。
海水越漲越高,潮水的大浪沿著島嶼向前推移。在西蒙尸體的四周有一條由充滿了好奇心的小生物組成的閃亮邊鑲嵌著。
它本身在星座穩(wěn)定的光芒的照耀之下也是銀光閃閃的;就這樣,西蒙的尸體輕輕地飄向遼闊的大海。
【寫作借鑒】
巧用象征手法
在這部小說中,戈爾丁運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小說運用了人見人煩的“蠅王”作為標題,而“蠅王”來源于希伯來語,原詞為“Baalzebub”。在英語中,“蠅王”則是糞便與丑惡之王,在《圣經》中,“Baal”被當做“萬惡之首”。在小說里,蠅王象征著人性最深層的黑暗面,以及人類靈魂的淪落與人性的丑惡。
“海螺”同樣在書中有極大的象征意義。海螺作為一個原始而又唯一的聯(lián)絡工具,象征著話語權。孩子們制訂的規(guī)則里被反復強調的一點就是:在開會的時候(開會象征某種統(tǒng)一思想的步驟),誰拿到了海螺,誰就可以發(fā)言。所以,孩子們推舉拉爾夫為領袖,因為他撿到了海螺。但也正因為這樣,最后海螺被碾得粉碎,象征著話語權的喪失,秩序和民主的淪落。
我們平常接觸的課文中,也有不少嫻熟運用象征手法的典范,像茅盾的《白楊禮贊》、高爾基的《海燕》就是經典的象征性散文。象征可以通過某一具象表現(xiàn)出一種更為深遠的含意,讓讀者自己去意會,從而讓讀者體會到愉悅的文學美感。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在作文構思中適當加入象征技巧,就能深入淺出地表達出精深的意蘊,收到饒有意味的審美效果,使你的文章含蓄現(xiàn)美,主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