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紅
摘要:應用flow理論,寓教于樂。探究出一套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的教學方法,即整合多種教學媒體技術,采用講授與實驗合并授課方式,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做后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程序設計思想和編程能力。
關鍵詞:flow理論;教學改革;程序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23-5664-02
On the Flow-based Teaching Reform of C Programming Course in the Newly-upgraded Universities
YUE Xiao-h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flow theory can make the instruction take place in a light and pleasurable setting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set of teaching approaches to teaching the C programming course, namely, to integrate various teaching media technology and adopt the teach? ing method of mingling the experiments into classroom lecture, to let the students“l(fā)earn from the process of doing, do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enjoy after doing”, finally,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programming thoughts and capabilities.
Key words: the theory of flow; teaching reform; programme design
1 flow理論概述
我國從古就有“喜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一個人樂于做某事時,就會全神貫注,廢寢忘食,忘乎所以,樂也從此而生。匈牙利裔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MihalyCsikszentmihalyi)及其領導的團隊對此心理現(xiàn)象進行大量的長時間研究,將這種獨特的心理現(xiàn)象稱為flow。他認為當一個人處于flow狀態(tài)時,不僅樂于做事,而且能夠爆發(fā)出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
1.1 flow的定義
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對Flow的定義有過兩種不同方式的描述:
“當人們?nèi)橥度藭r,獲得的一種貫穿全身的感覺”,“在這種狀態(tài)下,動作與動作之間似乎受到一種內(nèi)在邏輯的指引,而無須行為主體進行有意識的干預。他感受到的是貫穿各動作間的一股整體的流,并受控于自己的行為。此時,自我和環(huán)境之間、刺激與反應之間、過去和現(xiàn)在以及未來之間的差異微乎其微”。[1]
“參與者進入的一種共同的體驗模式,在其中他好被吸引進去,意識集中在一個非常狹窄的范圍內(nèi),所以一些不相關的知覺和想法都被過濾掉,并且喪失自覺,只對具體目標和明確的回饋有反應,透過對環(huán)境的操控產(chǎn)生一種控制感?!薄?】在我國,研究者將這種flow狀態(tài)翻譯為“心流”或“沉浸”。
1.2研究成果
1)通過大量資料的研究,最后米蘭大學的馬西米尼及其團隊給出了“挑戰(zhàn)”與“技能”的八種組合關系(如圖1)。
隨著挑戰(zhàn)與能力的關系轉(zhuǎn)變,個人的體驗感受,也會有所不同,當?shù)湍芰Ω咛魬?zhàn)時,產(chǎn)生的是焦慮,低能力與中等挑戰(zhàn)時,產(chǎn)生的是擔心,低能力與低挑戰(zhàn)時出現(xiàn)的是淡漠。中等能力與低挑戰(zhàn)相遇出現(xiàn)的是無趣,與高挑戰(zhàn)出現(xiàn)的是驚悚。而高能力與低挑戰(zhàn)出現(xiàn)的是松懈,與中等挑戰(zhàn)產(chǎn)生的是掌控。只有高難度挑戰(zhàn)與卓越的能力相互配合,全心投入才可能觸發(fā)心流,塑造異乎平常的體驗與感受。
2)心流活動的特點
有助于心流產(chǎn)生的活動,稱為“心流活動”,因為這類活動令人感受到心流的出現(xiàn),它可以讓人全神貫注在明確、相關的目標上,與日常生活有所不同。(1)目標明確是心流活動的第一特點?;顒泳哂忻鞔_目標,具備行動準則,參與者知道該做什么,該如何做。(2)立即回饋是心流活動的另一特征??梢栽谕瓿擅恳徊襟E之后,立刻判斷自己是否有所改進。(3)接受的挑戰(zhàn)與個人能力要相互平衡。當能力與接受的挑戰(zhàn)出現(xiàn)差距時,通過查漏補缺,學習新技巧或提高挑戰(zhàn)難度,才會通向高挑戰(zhàn)高能力的心流狀態(tài)。(4)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心流活動的又一特點,人只有在全神貫注的做事時,才會喪失自我意識,對清晰的目標和具體的反饋有反應。
3)心流活動產(chǎn)生的范圍
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MihalyCsikszentmihalyi)及其領導的團隊近年來通過對美國青少年及成人日常生活的研究發(fā)現(xiàn):[2]人們在有些娛樂中能夠獲得較高的心流體驗。出乎意料的是:成人或青少年在工作或?qū)W習時,快樂的程度通常不及平時,動機也較薄弱,但注意力卻十分集中,心智運作的投入程度高居一整天各項活動之首,通常也是心流頻發(fā)的時刻。
2運用flow理論,實施計算機語言類教學的改革
1)組建一個多種媒體共用的計算機室,提供一個互動的、易于產(chǎn)生心流的教學環(huán)境
人們所處的空間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環(huán)境能夠激發(fā)靈感。組建一個多種媒體共用的計算機室(如圖2),讓學生處于教師機控制之下的實地編程環(huán)境下學習。從簡單基本的語法到教師精心設計的小例子,學生們都可以在課堂上親身體驗。教師也可以擴展性的為學生隨堂布置一些與本節(jié)課內(nèi)容相關的分難度的編程問題,讓學生進行現(xiàn)場求解,調(diào)試成功的學生可以將答案上傳給教師,由教師隨機選擇學生對自己的答案進行講解。整個學習過程中能夠做到目標明確,反饋及時,查漏補缺,不僅使學生對課程的內(nèi)容有牢固的記憶,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勁頭和學習興趣。對于難以用多媒體展示、需要學生深思、感悟的過程、或概念,教師也可以利用黑板,邊講邊做,提示問答,讓學生理解掌握。在這樣的一個現(xiàn)代化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知識信息組織教學,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更高效,更快捷。
圖2
2)講授與實驗合并授課,給學生提供一個隨時隨地能夠編程練習調(diào)試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程序設計語言類課程的特點是它的每一部分知識都具有可操作性,而課堂中的講授既是教師有一臺教師機可以當場演示也無法使學生有深刻的切身體會。久而久之,就會對該課程產(chǎn)生厭倦的感覺,從而失去了最初的興趣。合并教學時,有以下優(yōu)點:
①教師做到精講,學生能夠多練多做。
采用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講解,可以立即編程操作驗證,這樣就會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的去做。提高了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通過調(diào)整,能自覺不自覺的進入心流境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②教師隨時解疑演示輔導,學生現(xiàn)學現(xiàn)用現(xiàn)問。
對于課堂問題的處理,教師可以使用演示、講解法解決學生中普遍出現(xiàn)的知識性問題,也能針對個別學生個別問題答疑解惑。學生能夠邊學邊做,邊做邊問,隨時調(diào)整知識與技能之間的差距。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指導,交流。這種多邊的學習活動不僅培養(yǎng)學生互助協(xié)作能力,也能加強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感情的交流。這種環(huán)境作用下,友誼誕生,人際關系融洽,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討論熱烈,心致盎然。
③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從未受過算法設計訓練的初學者來說,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對此,教師及時有意識地加強這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引導他們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講授一些常用算法、典型算法,為以后編寫程序、軟件設計奠定基礎,同時熟練的掌握算法,也可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并提高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課程教學以“研究型”教學為主,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編程應用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研究性教學強調(diào)“從做中學”,有目的的設計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案例之中,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剖析、討論,幫助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案例的完成而實現(xiàn)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編程思想的建立和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例如對于《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第六章循環(huán)的教學設計中,可以分三個階段來做:基礎知識的教學:采用啟發(fā)式中的問題引入教學,尋找典型實例,給出算法,采用多媒體演示實例,黑板歸結算法。利用引導法指導學生在學生機上編寫應用程序。在這個階段,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知識。使用知識。教師的工作處于主動。在第二階段,循環(huán)結構算法的問題實現(xiàn)。許多問題的算法都需要用循環(huán)來處理,例如排序法,窮舉法,迭代法等,教師幫助學生分析算法,給出問題的流程圖,學生組織語句寫出程序。鼓勵學生設計算法,探討實現(xiàn)的過程,從中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個階段,活動的主動者是學生,他們分析算法,相互交流,自己動手編寫程序。第三階段,程序項目設計:課內(nèi)安排設計項目,給出參考資料,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書籍、網(wǎng)絡、課件查找相關知識,寫出項目設計報告。在這一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
4)整合教材,精選內(nèi)容,加強課件、網(wǎng)絡建設,提高課程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掌握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及其內(nèi)在聯(lián)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優(yōu)化設計。對于教材中不完善的部分,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予以適當、適度地補充。以研究型學習方法為主線精心設計教學課件、網(wǎng)站。通過公布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日歷,上載教學講稿、授課課件和演示案例,開設問題討論空間和教師答疑信箱,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教學的課堂講授、問題討論、輔導、答疑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的自學、復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建立了實時和非實時的通道。
參考文獻:
[1] Csikszentmihalyi M.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75.
[2]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生命的心流[M].陳秀娟,譯.北京:中信出版社.
[3]胡燕.網(wǎng)絡課堂教學研究[J].電化教學研究,2010(7).
[4]徐進華,提高學生程序設計能力的幾個措施[J].計算機時代,2005(11).
[5]鄧鵬,心流:體驗生命的潛能和樂趣[J].遠程教學雜志,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