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猛亭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22~24頁例題和想想做做1~3題.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線段、角等平面圖形基礎上進行的,三角形是一種常見的幾何圖形,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畫圖和實驗等學習活動,感受并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有關特征.
2. 使學生會畫三角形,能根據(jù)三角形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現(xiàn)象.
[能力目標]
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 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喜悅,豎立信心,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 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習圖形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進一步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鍛煉動手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探究,認識三角形的一些最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體驗三角形邊的長短之間的關系,探究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原理.
[教具準備]
課件、小棒若干根、點子圖、三角板、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引入課題
1. 教師引導:大家知道嗎,在我們可愛淮安的黃金地段,有一個美麗的廣場——淮海廣場,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好嗎?(課件顯示)這個大圓球是它的主建筑,你能從這上面找到我們熟悉的圖形嗎?
2. 課件出示淮安實驗小學和淮安市萬達廣場,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從學校到萬達廣場一共有幾條路線?走哪一條路線最近呢?為什么?讓學生展開討論.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會用另一種新的知識來解釋為什么走中間這條路最近的道理.
【設計說明:數(shù)學源于生活,通過學生觀察、回憶,萬達廣場、實驗小學就在我們身邊,明確學習目標,非常容易激發(fā)求知欲望,為學習新知識作好知識和情感兩方面的準備. 】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 自主探究,學習三角形的特征
三角形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圖形. 在你的心目中三角形是什么樣子呢?你能利用身邊的材料“做”一個三角形嗎?學生動手做,小組交流、匯報,全班展示. 得出: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思考: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材料作出了形狀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其實用筆畫是一種更簡單的方法,畫好后通過交流明確: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和三個頂點. (板書)
結(jié)論:這些圖形雖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有三條線段首尾相連圍成的圖形,叫作三角形. (板書三角形的定義)
【設計說明:因為學生課前已經(jīng)作了相應的預習,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我沒有利用教材主題圖引進三角形,而是讓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去拼三角形,并從具體的實物中提取、抽象出三角形. 】
2. 合作學習,探討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關系
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認識了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現(xiàn)在給你這樣三根小棒,分別是5厘米、9厘米、7厘米. 猜想一下能圍成三角形嗎?(生猜想:能)
猜想,討論,動手操作.
【設計說明: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大膽去猜想,換學生以主動權,拓展學生的發(fā)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在即的創(chuàng)造潛能,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建立一種互相接納、互相理解的友好師生關系. 】
3. 組織交流,動手操作探究真知
教師設計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
把小棒看作線段,任意選出3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每次選用的是哪三根小棒,有沒有圍成三角形?
為什么同樣都是三根小棒,有的能圍成三角形,有的卻不行呢?
根據(jù)學生交流的情況,挑出不能圍成三角形的一種情況,要求學生試著解釋其中的原因.
【設計說明: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三根小棒有時不能圍成三角形可能有了一些模糊認識,到底怎樣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三角形呢?只有通過探究才能幫助學生正確建構(gòu). 通過學生列舉與引領學生反向思考,迅速解決拿哪幾根小棒的問題,為后面操作活動的有序進行作了鋪墊,也為“能”與“不能”圍成結(jié)果的有序呈現(xiàn)作了預伏. 】
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真知: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
【設計說明:“學生是探索的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每一名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受了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驗了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有效地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共同發(fā)展. 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三、鞏固練習,內(nèi)化新知
想想做做1~3題;走進生活,觀察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像三角形?
【設計說明:通過有層次、有針對性的練習,既使學生加深了對三角形知識的理解,又使他們進一步體會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 】
四、欣賞感受,總結(jié)評價
1.小兔小猴扎籬笆,誰的籬笆更牢固,為什么?(圖見課件)
2. 小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認識了三角形,說一說有了哪些新的收獲?
【設計說明: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三角形就在我們身邊,引導孩子思考有關物體的構(gòu)造為何都做成三角形,更多的是想引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從而使這種學習活動自然地向課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