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兵 朱順揮 史文娟 趙蕓 谷慶節(jié) 馬繼云 張明 段能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省個舊市婦女HPV感染狀況,探討HPV感染與宮頸病變程度的關系。 方法 用導流雜交基因分型技術對2 058例有性生活婦女的宮頸脫落細胞標本進行21種HPV基因分型檢測。 結果 2 058例標本中有20種HPV亞型被檢測出,HPV總感染率為23.9%,高危型占76.0%,低危型占24.0%,檢出前五位亞型依次為HPV52、16、58、18和CP8304。宮頸病變組HPV感染率、高危型HPV及HPV16亞型感染率顯著高于病理檢查正常組,且隨宮頸病變程度的加重感染率顯著增高(P < 0.05)。 結論 個舊市婦女HPV感染率為23.9%,高危型HPV尤其是HPV16可能是導致宮頸病變的主要型別。
[關鍵詞] 人乳頭瘤病毒(HPV);宮頸病變;基因分型
[中圖分類號] R730.26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12-0001-03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婦女腫瘤中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2位。HPV感染與宮頸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高危型HPV的持續(xù)性感染是導致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主要致病因子,約20種以上的HPV亞型與宮頸癌的形成有關,且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種族HPV的感染率和亞型分布有所不同,導致宮頸病變的發(fā)生及病變程度有所差異。因此明確HPV在特定地區(qū)及不同病變宮頸組織的感染率及亞型分布差異,對HPV所致疾病的防治及HPV疫苗開發(fā)應用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為了解云南省個舊市HPV感染狀況及亞型分布規(guī)律,本研究采用導流雜交基因芯片技術對2 058例婦科首診人群的宮頸脫落細胞標本進行21種HPV基因分型檢測,探討HPV亞型感染與宮頸病變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為本地區(qū)宮頸癌的預防、高危人群篩查和特異性疫苗的研制提供一定的實驗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 058例標本取自2010年6月~2011年9月我院婦科首診患者,年齡19~75歲,平均(40.5±9.1)歲?;颊呒{入標準:①未行子宮切除手術;②就診時處于非妊娠狀態(tài);③就診前48 h內(nèi)無性生活;④就診前24 h內(nèi)無陰道處理。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按病理確診結果分為病理檢查正常組(354例)、慢性宮頸炎組(77例),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組(包括CINⅠ、Ⅱ、Ⅲ)(44例)和宮頸癌組(16例)。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及保存由醫(yī)生以窺陰器或陰道張開器暴露宮頸,用棉簽擦去宮頸分泌物,然后使用專用的HPV采樣刷置于宮頸口2~3 cm,順時針旋轉3~5圈,慢慢取出宮頸刷,將其放入有專用細胞保存液的樣本管中,折斷多余的刷柄,擰緊瓶蓋,注明編號和日期。置于4℃存放,并在一周內(nèi)完成檢測。
1.2.2 HPV分型①DNA提取:取保存有宮頸細胞的細胞保存液0.5 mL,以14000 r/min離心5 min,棄上清液后,用DNA提取試劑盒提取標本DNA。②PCR擴增:PCR反應體系為25 μL,包含:23.25 mL PCR-Mix,0.75 μL DNATaq酶,1 μL DNA模板。凱普基因擴增儀擴增程序為:95℃預變性9 min;95℃20 s→55℃30 s→72℃30 s共40個循環(huán),72℃延伸5 min。③雜交過程:導流雜交前,將PCR擴增產(chǎn)物熱變性95℃ 5 min,然后冰水浴≥2 min,同時將固定有核酸探針的膜固定在雜交儀上,加入0.8 mL雜交液預雜交≥2 min后排干,加入0.5 mL雜交液,把PCR產(chǎn)物加到薄膜上與雜交液混勻,進行導流雜交≥10 min,清洗除去未結合的DNA,整個雜交過程保持在45℃。預封阻后用封阻液封閉膜,孵育5 min,排出封阻液后加入酶標液,25 ℃溫育3.5 min。④顯色過程:用A液徹底沖洗膜,除去未結合的酶標液后,加入NBT/BCIP底物顯色3~5 min后B液洗膜3次,蒸餾水清洗后1 h內(nèi)分析結果。通過導流雜交技術一次檢測HPV共21個HPV亞型,包括高危組15個亞型:16、18、31、33、35、39、45、5l、52、53、56、58、59、66和68型;低危組6個亞型:CP8304、6、ll、42、43和44型。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HPV分型結果圖
導流雜交膜上內(nèi)對照點和Biotin對照點必需為陽性,陰性對照均不顯色。HPV單一感染時,在導流雜交膜芯片上相應HPV亞型探針位點處可見一藍紫色斑點,雙重或多重感染時,在膜上可見2個或2個以上顯色斑點。見圖1、2、3。
2.2 HPV感染狀況分析
2 058例標本經(jīng)HPV基因分型診斷篩查出491例HPV感染陽性,HPV感染率為23.9%,各組HPV感染率見表1。不同宮頸疾病HPV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宮頸有病變組HPV感染率顯著高于病理檢查正常組,且隨宮頸病變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率逐漸增高。
2.3 HPV亞型檢出頻率分析
所檢測的21種HPV亞型除43型外均有檢出,491例HPV感染陽性患者中高危型感染占76.0%(373/491),其中以HPV52亞型檢出率最高,其他主要亞型依次為HPV16、58、18型;低危型感染占24.0%(118/491),以HPVCP8304亞型檢查率最高,見圖4。
2.4 HPV亞型與宮頸病變相關性分析
高危型HPV感染率尤其是HPV16亞型在不同宮頸病變中的檢出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宮頸有病變組高危型HPV及HPV16亞型感染率顯著高于病理檢查正常組,且隨宮頸病變程度的加重感染率顯著增高。見表2、3。
2.5 HPV單一感染和多重感染與宮頸病變程度相關性分析
491例HPV感染陽性標本中檢出多重感染111例,占22.6%。其中1例感染型別數(shù)高達9種。但各組間多重感染與宮頸病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3討論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是全球范圍內(nèi)女性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近年來,中國宮頸癌的發(fā)生有明顯上升和年輕化趨勢,發(fā)病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長,有報道指出,99.7%的宮頸癌患者可檢測出HPV病毒[1]。HPV感染與宮頸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高危型HPV的持續(xù)性感染是導致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主要致病因子,約20種以上的HPV亞型與宮頸癌的形成有關,低危亞型感染僅誘發(fā)生殖器疣樣病變。女性一生中隨著年齡的不同,生殖道HPV感染的概率及亞型不同,不同區(qū)域HPV感染亞型也不一。因此,篩查是現(xiàn)階段預防和控制子宮頸癌的主要手段,只要定期進行高危型HPV的檢查,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減少婦女死于宮頸癌的概率。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qū)及民族宮頸癌的主要感染型別不盡相同。云南省個舊市是流動人口較多生活環(huán)境較復雜的老工業(yè)城市,因此明確一個地區(qū)HPV致癌的主要型別,可根據(jù)感染型別預測病變進展,指導臨床醫(yī)生制定合理診治方案,為評估預后,避免過度診斷及治療提供依據(jù)。這種地區(qū)間的差異提示,為獲得最佳的預防效果,HPV疫苗最好能結合當?shù)氐腍PV流行情況來設計。
HPV感染具有顯著的地域和人群差異。在我們所研究的個舊市婦女人群中HPV感染率為23.9%,與徐州地區(qū)女性HPV感染率(26.02%)[2]接近,高于金華地區(qū)[4]女性HPV感染率(13.6%),但比武漢地區(qū)(64.5%)、紹興地區(qū)(51.54%)、寧波地區(qū)(49.4%)、粵東地區(qū)(48.3%)都低[4-7]。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HPV感染率隨宮頸病變程度的加重逐漸增高,從病理檢查正常組的19.3%增至宮頸癌組的88.9%,再次證實了HPV感染與宮頸病變及其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亞型分析本地區(qū)HPV感染以HPV52、16、58、18、CP8304為主要感染型別,其中HPV52(23.8%)在所有受檢人群中感染的陽性率最高,與文獻[8-9]報道一致,但與我國新疆地區(qū)[10]報道以HPV16為主不同。已發(fā)現(xiàn)的HPV亞型約100多種,其中近40種可以感染人類的生殖器官,約20種以上的HPV亞型與宮頸癌的形成有關,且不同亞型HPV對宮頸上皮的致病性不同,如低危亞型感染僅誘發(fā)生殖器疣樣病變,而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被認為是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我們的研究顯示,宮頸有病變組高危型HPV尤其是HPV16亞型感染率顯著高于病理檢查正常組,且隨宮頸病變程度的加重感染率有增加趨勢,說明高危型HPV尤其是HPV16亞型感染在宮頸病變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多項研究認為多重HPV感染發(fā)生宮頸癌的危險性比單一感染高,但本研究中各宮頸病變組的多重HPV感染并無明顯差異,可能與樣本量較少有關,也可能與人群及地域有關,我們將在今后的研究中擴大樣本規(guī)模進行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個舊市婦女人群HPV感染率為23.9%,多為高危型感染,主要感染型別依次為HPV52、16、58、18、CP8304,高危型HPV尤其是HPV16可能是導致宮頸病變的主要致病型別,為本地區(qū)HPV所致疾病的防治及針對性HPV疫苗開發(fā)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周毅. 人類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的相關調(diào)查[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2(3):129-130.
[2]王淑貞,王金鋒,王靜,等. 徐州地區(qū)女性宮頸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基因亞型分析[J]. 放射免疫學雜志,2009,22(6):627-629.
[3]蔣旭峰,蔣群芳. 金華地區(qū)女性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基因類型分析[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9,22(1):85-87.
[4]胡興文. 武漢地區(qū)宮頸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基因分析[J]. 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14(14):1831-1832.
[5]吳滿武. 婦科門診518例就診者宮頸拭子HPV檢測結果分析[J]. 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9,17(4):77-79.
[6]喻明,毛燕君. 寧波地區(qū)1670例育齡婦女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陽性率的凋查[J]. 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9,17(5):137-138.
[7]林廣玲,翁建盛,林小榮,等. 粵東地區(qū)婦女下生殖道HPV亞型的基因芯片檢測與分析[J]. 江西醫(yī)學檢驗,2006,24(4):303-305.
[8]余南,辜為為,劉紅娥,等. 廣州東部HPV基因型分布及其勢基因型E6/E7核酸序列分析[J].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9,25(3):220-225.
[9]羅招云,楊立業(yè). 潮州地區(qū)人乳頭瘤病毒型別分布特征分析[J].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3(3):177-180.
[10]阿依努爾·買買提,佐合拉古麗·木塔力甫,古扎麗努爾·阿不力孜,等. 新疆維、漢族宮頸腺癌與HPV各類型關系的研究[J]. 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2(5):518-521.
(收稿日期:201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