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娟
摘 要:本文首先系統(tǒng)的分析了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思維的概念、分類、特征和思維模式,在此基礎上研究了視覺思維的訓練方式。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視覺思維視覺思維訓練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b)-0252-01
視覺傳達設計是人類為實現(xiàn)公共信息的傳播,對文字、圖像、色彩等各種視覺元素進行組織的行為。視覺傳達設計創(chuàng)造具有美感的視覺形式,從而使傳達的信息更準確、易讀、引人矚目。這個創(chuàng)造過程,是視覺思維運用的過程。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思維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1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視覺思維
1.1 視覺思維的概念
最早明確提出視覺思維這一概念的是美國德裔藝術心理學家魯?shù)婪颉ぐ⒍骱D?他在1969年出版了《視覺思維》一書,他在書中闡述了視知覺的理性功能問題,闡明了在一般思維活動,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視覺意象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美國心理學家麥金受到阿恩海姆《視覺思維》的啟發(fā),根據(jù)自己對視覺思維這一概念的研究,從思維訓練的實踐性角度,進一步創(chuàng)造性的闡述了以視覺意象為中介的視覺思維。
結合普通心理學關于思維的定義,以及阿恩海姆和麥金對于視覺思維的解釋,可以形成對視覺思維的基本認識。即視覺思維是指人類在視覺感知的基礎上,對視覺意象進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以尋求含義、達到一定目的的心理過程。
1.2 視覺思維的分類
視覺思維如果按照在思維的過程中是否運用了邏輯方法來相對劃分,可以分為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如果按照思維的操作元素來相對劃分,可以分為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兩大類。形象思維是用直觀形象和表象解決問題的思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不一樣,不是以感覺到或者想象到的事物為起點,而是以概念為起點進行思維。
1.3 視覺思維的特征
視覺思維和一般的邏輯思維不同,它是一種心理過程,其主要特征表現(xiàn)在非語言性、創(chuàng)造性、、直覺性、發(fā)散性、情感性、綜合性六方面。
(1)非語言性。信息傳達的方法一般分為語言傳達和非語言傳達。視覺傳達屬于信息的非語言傳達。視覺傳達思維的非語言性相對語言傳達來說,更少的受地域文化的約束,更具優(yōu)勢。而且可視化的視覺形象可以大大增強信息的直觀性和生動性。
(2)創(chuàng)造性。視覺思維有著不同于其他思維模式的創(chuàng)造性,其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在對于直接感覺的探索性,容易發(fā)揮想象力的靈活性,容易產(chǎn)生頓悟來引發(fā)人作為主體的現(xiàn)實性。
(3)直覺性。對于事物的判斷、識別,視覺思維不是按照步驟程序來逐步得到,而是在一瞬間做出的結果。
(4)發(fā)散性。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要充分運用想象力,在視覺素材的基礎上,將記憶力的視覺符號進行重新組合、構造和加工。在這個思維的過程中,需要突破既定的思維模式,天馬行空,探索所有新的可能性,不受任何的限制約束。在發(fā)散思維中,有些視覺符號和所代表的事物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或關聯(lián)聯(lián)系,但必須經(jīng)過聯(lián)想引出信息的本意,例如,有燈的窗戶表示有人居住。還有些視覺符號和所代表的事物沒有直接的關系或相似性,表面上看似好像完全不相干,卻有著著本質上的相似聯(lián)系。例如破土的新芽,出生的嬰兒都可以代表萌生的意義,而玫瑰花可以代表浪漫的愛情。
(5)情感性。語言往往不能很準確無誤的反映出人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和情感,許多復雜多變的情感卻可以通過人的動作姿態(tài)、面部表情更好的得以體現(xiàn)。視覺思維中的情感性可以讓受眾得到情感上的共鳴和誘導,更具有感染力和持久性。
(6)綜合性。視覺思維是把一個完整的物象(表象)作為一個整體的視覺單位來處理的。它具有對形象或背景有了概念的事物進行再識別能力,能夠自由地將各種不同的視覺信息進行加工、補充、組合。
1.4 視覺思維的模式
把概念化的信息內(nèi)容轉化為直觀可視的視覺符號,這個視覺信息編碼的加工過程需要視覺思維來完成,其模式分為轉移、循環(huán)、發(fā)散思維模式。
(1)轉移思維模式
將某些形象移置或交換到和其有相似性的形象中。這種相似性可以是形態(tài)和形態(tài)間的相似性,也可以是概念和概念間的相似性,亦或者是形態(tài)和概念間的相似性。在視覺傳達中的圖形傳達設計,其圖形編碼方法常引用轉移思維模式。例如意象同構法中的意義同構即概念間的相似性,形態(tài)同構即形態(tài)間的相似性。
(2)循環(huán)思維模式
一種從點聯(lián)想到線,再由線聯(lián)想到面的思維模式。在圖形傳達設計思維中強調(diào)過程和結果。其思維的結果是立體的、全面的,而這多個立面的連接看樣是相似形態(tài)符號,也可以是相似概念符號。
(3)發(fā)散思維模式
發(fā)散思維一直被心里學家認為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最主要的特點,指是以一個目標作為出發(fā)點,采用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方位思考,探尋不同的結果。發(fā)散思維據(jù)有關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多感官性的特點。在發(fā)散思維模式中,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思維方式有逆向思維、側向思維、橫向思維、多路思維和組合思維等。
2 視覺思維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訓練方式
針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學生,視覺思維的訓練應該更加豐富、多元化。但都必須依附于視覺傳達設計本身的構成元素。不管在什么領域的視覺傳達設計,都是將形狀、體積、空間、光影、質感、色彩進行思維創(chuàng)意。形狀、體積和空間是形式的本質要素,而光影、質感和色彩則是形式的表象要素。視覺設計思維研究實際上也就是對形式的本質要素和形式的表象要素的研究。
2.1 對形式本質要素的抽象思維訓練
對形式本質的抽象思維訓練,是對視覺感受的訓練。這一部分的訓練包括對物體形式本質的再現(xiàn)和對物體形式本質的抽象處理兩方面。對形式本質的再現(xiàn)訓練,可以采用素描的方法讓學生再現(xiàn)物體的形狀、體積、空間關系,從而訓練學生對形式的視覺感知力。對形式本質的抽象處理訓練,可以弱化物體體積和空間,強調(diào)形狀的訓練,分析物體形狀之間的構成關系,強調(diào)形狀或體積、空間等形式本質要素的抽象思維能力。
2.2 對形式表象要素的視覺訓練
對形式表象要素的訓練,是對視覺體驗的訓練。包括光影、質感和色彩三個表象要素的訓練。光影訓練中要通過觀察、描述、試驗掌握光影的構成;質感訓練要通過觀察、體驗、識別把觸感轉化為視覺感知力;色彩訓練要通過觀察、試驗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敏銳程度。
2.3 視覺思維綜合訓練
通過形式本質要素和形式表象要素的訓練,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視覺感知能力和體驗經(jīng)驗,再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視覺歸納訓練。例如,要求學生對老師提供的卡通形象上,選擇三個不同的卡通人物,再截選其不同身體部分進行重新組合,來完成一個新的卡通人物。
視覺思維的訓練過程是一種從表象到抽象的理解過程。合理有效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視覺思維能力是視覺傳達設計中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教師要有效的引導視覺思維的生成,培養(yǎng)學生從觀察的表現(xiàn)到抽象的思維升華過程。
參考文獻
[1] 郭振山.視覺傳達設計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2] 晏娜.視覺思維的形成以及在現(xiàn)代美術課中的開發(fā)和應用[D].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06.
[3] 王延羽.視覺傳達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1
[4] 陳漢民.藝術設計教育展望(上)[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