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建平
《孔乙己》中藝術(shù)形象的成功塑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對比的藝術(shù)手法。
一、社會環(huán)境描寫的對比
(一)咸亨酒店兩類酒客貧富的對比
在咸亨酒店,貧富懸殊非常明顯。短衣幫是做工的貧苦勞動者,他們要不起葷菜,“靠柜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闊綽的長衫主顧則是有錢人,養(yǎng)尊處優(yōu)、悠閑自在,則“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這“短”與“長”,“外”與“里”,“站”與“坐”的對比,不僅深刻地揭示了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現(xiàn)實,而且為下文不倫不類的孔乙己這個“站著喝酒而且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的出場作好了鋪墊。咸亨酒店的掌柜對長衫主顧“怕侍候不了”,對短衣幫喝的酒羼水,對店里的小伙計“一副兇臉孔”的三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也形成了鮮明對比,把當時社會的欺貧媚富、唯利是圖、爾虞我詐、冷酷無情的人際關(guān)系作了深刻的解剖。
(二)咸亨酒店氣氛的對比
咸亨酒店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病態(tài)社會的冷酷無情,在這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罢乒袷且桓眱茨樋?,主顧也沒有好生氣,教人活潑不得”。人與人之間冷漠到了極點,這種壓抑的氣氛令人窒息??墒强滓壹旱降昃筒煌?,文章兩次用“(引得)眾人(也)都哄笑起來:店內(nèi)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來描寫,眾人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來取樂,這種笑是麻木的笑,笑聲中折射出當時世態(tài)的炎涼和人情的冷暖。譬如接榫句“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含蓄地表明孔乙己不過是供人們?nèi)⌒Χ簶返墓ぞ?。又如“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薄安灰粫?,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前后異常鮮明的對比,反襯出這笑聲的悲涼可怖,透視出歡笑背后的悲涼,既造成懸念,引發(fā)出下文,又預(yù)示了孔乙己的悲劇性結(jié)局,給全文籠罩了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意味。
二、人物描寫的對比
人物描寫的對比有兩個方面,一是孔乙己自身形象的對比。
(一)肖像的對比。首次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孔乙己,他還是一個能夠謀生的人?!吧聿暮芨叽?;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一件長衫,雖然又臟又破,可畢竟還能象征其讀書人的身份。被丁舉人打折了腿以后,“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jīng)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贝藭r的孔乙己已是身殘氣微、不復(fù)聊生了。前后判若兩人的描寫,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在精神上遭受打擊,經(jīng)濟上窮困潦倒,肉體上備受摧殘的悲慘命運,形象地展示了孔乙己悲苦的人生之路,無情地控訴了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
(二)語言的對比??滓壹涸谙毯嗑频昱c人的四次簡短對話,句句是人物的靈魂的自白。向所有喝酒的人爭辯竊書不能算偷:“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與小伙計對話:“你讀過書嗎?”;“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寫的?”;“不能寫吧?……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yīng)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賬要用”。對貪吃的小孩子說:“不多了,我已經(jīng)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與掌柜的對話:“溫一碗酒”;“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xiàn)錢,酒要好”;“不要取笑!”;“跌斷,跌、跌……” 這十一句話里有孔乙己的自矜與辛酸,卑微與善良,有他的性格與神情和他每況愈下的沉淪。
語言的對比,揭示了孔乙己垂死掙扎的悲劇嬗變過程。初出場時,酒店看客無所顧忌地宣揚孔乙己的“偷盜”丑聞,迫于生計而被逼無奈的孔乙己故作深奧地以賣弄文字應(yīng)對,企圖以半懂不懂的文言詞句“竊書”來搪塞、抵賴,顯示自己有“學(xué)問”。這改“偷”換“竊”的伎倆正暴露了他迂腐清高,麻木可笑的悲劇性格,可見他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之深;最后一次出場時,別人取笑他因偷竊丁舉人家的東西,被打折了腿,他寧肯用謊言辯稱自己跌斷的,也不肯承認事實,并懇求掌柜不要再提,死要面子。封建制度無情地摧殘了他的肉體和靈魂,他卻麻木迂腐,至死不悟。
(三)動作的對比。當別人拿他的傷疤來取笑,他不屑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錢”,“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排”帶有自賞高傲,表現(xiàn)出他在短衣幫前刻意顯闊綽的那種得意、炫耀的神情。一方面,對酒店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規(guī)矩人,讓短衣幫之流去笑吧,對短衣幫的恥笑置若罔聞;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他對這幾文錢的珍惜,一枚枚數(shù)著排放下來。最后露面時,“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懊眲t顯得沮喪悲苦,窮愁潦倒,說明錢少且動作瑟縮。前后兩次動作對比,十分鮮明地表現(xiàn)了孔乙己每況愈下的悲慘境地。
(四)神態(tài)的對比。別人取笑他偷東西被吊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反映了他內(nèi)心羞恥,情緒激動,又渴望別人相信的心理動機。眾人嘲笑他“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時,“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不屑置辯”的高傲神態(tài)已蕩然無存,有的只是無法掩飾的痛苦。如果說被“何家吊打”是對他肉體上的殘害,那么科舉失利則是對他心靈的殘酷打擊。對比之中,可見他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之深。
(五)服飾的對比。初出場時“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又臟又破,長期不補不洗,既說明他很窮困,又說明他懶惰。不肯脫下這件長衫,揭示了追求功名的思想。斷腿后,孔乙己“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此時他已身殘氣微、茍延殘喘地煎熬度日,黑暗的社會迫使他脫下“長衫”,穿上“破夾襖”,這對熱衷于功名的孔乙己來說,該是多么痛苦的抉擇!服飾的對比,有力地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和封建社會的腐朽。
(六)自身品性的對比。在封建教育的長期熏陶中,孔乙己養(yǎng)成了好吃懶做的惡習(xí);他自命清高,說話滿口的“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喜歡賣弄無用的學(xué)問,迂腐不堪;還偶爾偷竊,把“偷書”說成“竊書”,自欺欺人,迂腐麻木的壞品性。但是,他也有“從不拖欠”酒錢、熱情教“我”寫字、慷慨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的善良心地。這一體兩面的對比,看似矛盾,實則相反相成,深刻地暴露了封建思想教育對他的嚴重毒害,又含蓄地表達出作者對孔乙己悲劇的哀憐之情和釀成他悲劇的封建腐朽制度的強烈憎恨。
三、喜劇氣氛與悲劇命運的對比
孔乙己的悲劇命運,是在“笑”的氣氛中出場和謝幕,“笑”在文中出現(xiàn)了大約十四次,它猶如悲劇主旋律,設(shè)定了孔乙己的出場與缺場,伴隨著“笑”的眼淚想到了孔乙己的悲哀與酸苦??滓壹旱臐M口“之乎者也”人們便看著他笑;因“多乎哉?不多也”而一群孩子在笑聲里走散;因盜竊臉上新添了傷疤而引得眾人哄笑;因讀了半輩子書,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而眾人也都恥笑;最后被丁舉人打折了雙腿,用雙手替代雙腿爬來爬去,更給人們增添了茶余飯后的笑料。這笑與被笑之間,一面是災(zāi)難、痛苦與不幸,另一面卻是開心、樂趣與興奮,就是在這一串串笑聲中孔乙己渡過了其悲慘辛酸的一生。這“喜”與“悲”構(gòu)成的強烈反差,令人反思!
四、正面描寫與側(cè)面襯托的對比
文中正面描寫的地方比較多,如孔乙己外貌和綽號來歷的描寫,面對眾人嘲弄時孔乙己的語言、表情和動作的描寫等。第五段和第十段從側(cè)面由別人之口敘述了孔乙己的經(jīng)歷和“比別人都好的品行”,豐富了人物性格。正側(cè)面描寫是和孔乙己的出場與缺場互相映襯演繹了孔乙己悲劇的一生??滓壹旱某鰣?,“使人快活”:“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就這樣,人們在“笑”中可以肆無忌憚地揭穿孔乙己的軀體與精神之創(chuàng)痛,以制造“快活的空氣”,慰藉精神的無聊??滓壹旱娜眻?,“別人也便這么過”,若不是掌柜反復(fù)嘮叨“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便記不起他,酒客們也還是在閑談中消遣著無聊:“他怎么會來?……他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似乎孔乙己的生死有無就是一塊笑料,其生命的價值還不如“十九個錢”,世事竟是如此的殘酷!這里,孔乙己的出場之“熱”與缺場之“冷”形成反差,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與人們的陣陣迥異“笑聲”構(gòu)成對立,從而形成了反諷的藝術(shù)效果。
總之,魯迅先生運用對比法,以辛辣的筆調(diào)、冷峻的風(fēng)格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精辟地揭示了封建科舉制度和舊社會制度的腐朽黑暗,成功塑造了一個文學(xué)藝術(shù)典型——孔乙己。
(作者單位:肅南縣馬蹄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