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特利
近年來,臺灣小吃不斷在各種場合躍上世界舞臺,從原本就在臺灣大受歡迎的各地夜市小吃 (肉圓、臭豆腐、蚵仔煎、豪大雞排等),到鼎泰豐小籠包,紅遍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等地,去年連珍珠奶茶也“遠征”歐洲,而且立即紅遍英國倫敦市區(qū),臺灣小吃彷佛成了中華料理的“第九菜系”,成為另一類的中華美食。與“八大菜系”不同之處在于,紅火的臺灣小吃不一定來自于有規(guī)模的餐廳,而常常來自于不起眼的街邊小攤,似乎是一種英雄不論出處的有趣現象。
前一陣子,在妻子提議下,刻意選在非假日休假一天,到曾被美國CNN生活旅游網報導過的臺北南機場夜市吃肉圓。選在非假日是因為聽說假日人流太多。但即便是非假日,排隊的人也不少,讓我大開眼界。地點位于臺北郊區(qū)不甚熱鬧的南機場夜市,雖稱為夜市,此肉圓小攤卻在中午1點半開始營業(yè),但還不到下午4點肉圓就悉數售罄,還不到一般夜市小攤開始營業(yè)的時間,賣肉圓的老板就可以收攤回家了。名為夜市小攤,但卻在夜市開市之前,老板就已賣完收工回家,實在很了不起!我當天下午3點半左右抵達,幸運地成為當天倒數第六位客人,差點失之交臂。這輩子還真沒有過下午3點半逛過夜市,而且差一點買不到自己想買的東西。
下午4點不到就可以收工的夜市肉圓,與紅到日本的鼎泰豐,以及“遠征”英國的珍珠奶茶,雖然是不一樣的臺灣小吃,但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成功經驗:專注的核心技能,再加上好的口碑營銷,成就了不一樣的營銷案例。
已在中國大陸、日本、新加坡、韓國、印度尼西亞、澳洲等地成立分店的鼎泰豐,幾乎成為臺灣美食的代名詞。鼎泰豐最初是一邊賣油,一邊賣小籠包,但漸漸地,鼎泰豐的小籠包因味道鮮美而獲得好評,讓客戶口耳相傳,一傳十,十傳百,經過多年累積,就連國外觀光客都趨之若鶩。鼎泰豐之所以能揚名海內外,依靠的不是華麗的廣告宣傳,而是懂得用核心產品小籠包為主體打出名聲,打響名號后,當食客開始注意鼎泰豐的其他產品,再慢慢做品牌延伸或品牌擴張。也因為如此,即使創(chuàng)立超過半個世紀的鼎泰豐,仍不時能看到挑剔的老饕或者美食家主動撰文推薦。1993年元月,鼎泰豐被美國《紐約時報》評為全球最具特色的十大美食餐廳之一。
不論是成功的夜市小吃,還是已經國際化的鼎泰豐,都可以看到“專注本業(yè),終成大業(yè)”的努力精神;從肉圓、臭豆腐、蚵仔煎、豪大雞排到鼎泰豐,雖然成名的小吃不同,但都可以看到不同老板對本業(yè)核心競爭的堅持:有人堅持特定的食材,有人創(chuàng)造特定的醬料,有人專注掌握火候,有人強調特定的服務,雖然切入點有所不同,但專注本業(yè)與堅持核心競爭力的態(tài)度則頗為類似。相反,有些處于熱鬧的夜市,但什么都賣的小吃攤,如不能掌握核心競爭力,創(chuàng)造特色,結果可能還不如專注單一品種的臺灣小吃更有競爭力。對于小吃攤而言,品種單一不僅有利于保持傳統(tǒng)特色,控制質量,而且易于顧客識別。武俠小說提到,高手不必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能有一手獨門絶活就能克敵制勝。而在企業(yè)界,擁有核心競爭力,從大企業(yè)到小吃攤,都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好口碑則是核心競爭力以外,另一個成功的關鍵因素。想要創(chuàng)造口碑,就必須引發(fā)話題;要做好口碑營銷,首先要管理好口耳相傳的內容,不斷積累形成好的口碑。能借著大家口耳相傳的力量建立好口碑,其實是一種成功的宣傳與營銷方式。小吃攤因為規(guī)模小,在初期只能透過口耳相傳的口碑傳播,然而在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的長期努力之下,只要核心競爭力能被堅持,最終就能取得成功。而在網絡發(fā)達的今天,善用社交媒體(例如微傅、Facebook、Twitter)快捷而無邊界的力量,可以大幅縮短累積口碑的時間,而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良好的品牌口碑。當然,規(guī)模較大的企業(yè)則更有優(yōu)勢以較多的資源、較短的時間、利用更多的科技工具,甚至更多的媒體資源,快速建立好的口碑。
不確定治大國是否如烹小鮮,但企業(yè)營銷有可能如同臺灣小吃,不見得要以豐富食材取勝,若能形成核心競爭力,加上有效的口碑營銷,就有機會小兵立大功,成就大業(yè)!
(本文作者為投影機領導品牌奧圖碼Optoma亞洲區(qū)總經理,Telly.kuo@optoma.com.tw,微博http://t.sina.com.cn/telly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