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陜北向北,那美麗的榆林

      2012-05-08 04:07馬語
      文學(xué)港 2012年5期
      關(guān)鍵詞:榆林陜北

      馬語

      榆溪塞,榆林的影子

      榆林,這個名字,在何時出現(xiàn)?

      至今沒有確切的一份資料可證實,找了很多博學(xué)的人,無人給出結(jié)論?!掇o?!穼Α坝芰帧边@個地名是這樣解釋的:“《漢書》載:秦蒙恬于上郡‘累石為城,樹榆為塞,稱‘榆林塞,又名‘榆溪塞”。榆林地處邊塞,繞城而流的河又叫榆溪河。從這里看,“榆溪塞”似乎有它的影子。撥開歷史的煙云,似乎還能看到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騎著一匹瘦馬,從無定河邊川道的小路上走來,夕陽打在大河上,他驀然抬頭,看見一條被人們稱為“榆溪舊塞”的綠色林帶,與萬里長城相映而行,太史公如實將這一壯麗景象寫入《史記·衛(wèi)將軍列傳》。

      秦人在這里“累石為城”,那是怎樣的石頭城?石頭的窯穴,石頭的道路,石碾石磨?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以石頭筑城郭,以防御野獸,阻隔胡人,堵?lián)鹾铀?/p>

      石頭城廓邊上,有一條河。

      那是怎樣的一條大河呢?既稱“榆溪塞”,肯定是與水有關(guān)的,有史料證實,榆溪河古稱帝源水,發(fā)源于榆林北部的小豪兔。蒙恬的兵將的話,應(yīng)該是和兵馬俑模樣差不多的人,那樣的一群古人,扛著鐵鍬、鐵镢,挑著水桶,抬著土筐,抱著樹苗,在大河邊上,廣種榆樹。

      從沒找到一段完整的文字,描述榆樹茂密的這座古城。所有的史料中,只是那文言的寥寥幾筆的記述。我只有用拼接古人的記述,用現(xiàn)在的文學(xué)語言,試著把當(dāng)時的榆林城描述出來:石頭筑墻的城堡。應(yīng)該是城堡的西邊,一條大河滾滾流過。大河兩岸及城堡四周,生長著茂密的榆樹林……

      詞典這樣注解榆樹:落葉喬木,高達25米。樹干直立,枝多開展,樹冠近球形或卵圓形。樹皮深灰色,粗糙,不規(guī)則縱裂。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緣多重鋸齒。花兩性,早春先葉開花或花葉同放。

      這注解應(yīng)是很清楚的,我卻老那么迷惑,不知那時的榆林是不是都是詞典中說的高大的榆樹。我的故鄉(xiāng)是有很多榆樹的,其中有兩棵,足有三四丈高,暗褐色的樹皮,蒼龍鱗甲似的布滿深刻的裂紋,它們直直地伸向蔚藍的天空,榆錢再誘人,我們都沒敢爬上它們的枝冠頂梢。

      每年農(nóng)歷的四月,榆樹們在一夜間突然綻放出一樹鵝黃、淺綠的繁花!其實它們完全沒有花的姿色,圓圓的花瓣簇聚在樹枝上,在樹梢還沒長出榆葉,已被榆錢兒密密麻麻地包裹成臃腫的花條了。萬千的枝條都被繁花壓得彎下來,在春風(fēng)里搖曳著,搖曳著。淡淡的,綠綠的,那時的榆林綠霧濛濛,清香滿城……

      榆樹蔥蘢繁茂時,盛夏也就隨之到來。濃密的綠蔭,從幾丈高的樹頭罩下來,砸在石頭的院墻里,石板的街路上,滿城滿城地鋪開來……

      到了“河上秋風(fēng)雁幾行”、“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的時候,榆溪塞落葉蕭蕭。那是怎樣的一種飄落與紛飛啊?輕輕地,一片一片從枝頭脫落,打著旋兒掉下來;無數(shù)片被從枝頭吹落,在空中翻飛著、碰撞著,滿地翻卷……可以想見,那時的榆溪塞或榆林塞,遍地金黃明艷,滿城落葉飄飛。

      就在這石頭城郭邊上,茂密榆樹林邊上,有一條波濤翻卷的大河奔流而過。每到春風(fēng)吹來的時候,河邊的“白草”探出了綠色的頭,榆樹枯黑的枝杈上發(fā)出新芽,河水沖破冰層,打起了浪頭,滔滔南流。河上應(yīng)有舟船往來,或打魚狩獵,或擺渡,或守城巡河。雨季來臨,夏秋之際,榆溪河一定寬闊洶涌,怒濤翻滾,是因為直到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遇發(fā)大水時,榆溪河的洪水還曾漫上老城的街道。

      雄鎮(zhèn)北方的邊關(guān)小城

      出榆林城,向北行約三四公里,沙漠里突然就有了一座石頭峽谷,晨曦晚照之時,兩岸峭壁危巖赤色如火,取名紅石峽。

      石峽長約四五百米——一河清溪,一川綠柳,一壁文字。各類題刻、石匾、碑記有二百種之多;字大者丈余,小者僅寸許,諸體書法并存,有的蒼勁挺拔,有的娟婉秀麗。最知名的石刻是這兩塊:晚清愛國將領(lǐng)左宗棠所題“榆溪勝地”和東北抗日將領(lǐng)馬占山所刻“還我河山”。 想當(dāng)年,鼙鼓震耳,烽火連天。將軍戰(zhàn)罷歸來,舞劍豪飲,興之所至,以石為紙,攬河為墨,鐵鉤銀劃,抒懷壯志。

      刀鑿斧痕,鐵鑄青史。一川文字,是榆林邊關(guān)重鎮(zhèn)的證據(jù)。在老榆林城里,隨便走進一條叫呂二師的巷子,就發(fā)現(xiàn)這里住著一位榜眼,一位武魁。呂家來自山西大槐樹下的洪洞縣,明代以后,戍邊將士,走馬燈似地往來于此,那時老榆林是一座武士的城。

      四百多年前駐守于榆林城的武士們站在鎮(zhèn)北臺上,眼睛盯著北方。那是鄂爾多斯草原,成吉思汗陵寢所在的地方;天如果清澈一些的話,那離弦箭似的目光,還可以跨過河套,直抵陰山。他們?nèi)杖找挂沟剡b望著,神經(jīng)繃得像弓弦,等待著遠(yuǎn)處狼煙升起,等待著天的盡頭煙塵騰起,大地在馬蹄的敲擊下震顫……

      歷代征戰(zhàn)以此為烈:鼓角山原震,旌旗日月明。屯兵紅石峽,斬將黑山城。血染芹河赤,氛收榆塞清。陰山應(yīng)有淚,飛檄到神京。這首《秋日出塞》詩,出自明代嘉靖年間的邊將胡龍之手。

      城中則是歌舞夜飲。南方來的武人及其隨從、眷屬,用江南的楊琴、琵琶、古箏,演奏著清麗婉約的絲竹音樂,讓邊關(guān)老榆林——夜半曲聲聽滿城。

      讓我們把目光再推遠(yuǎn)一些,早在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就將高速公路修到了這里,秦直道是國內(nèi)外唯一的兩千多年前就已載入史冊的一條大道,也是世界上最早、最直、最長、最寬的一條歷史大道。出了金鎖關(guān),漢王朝的大軍常常突然就出現(xiàn)在匈奴騎兵面前。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從直道進軍,殺得敵人聞風(fēng)喪膽——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幾千年的時光,這塊土地上號角連營,烽煙滾滾,悲雁長鳴。四望塞外,仰視南歸雁陣,回想宦海沉浮,文臣武將胸中常常波瀾起伏,每留下壯麗詩篇。慶歷四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巡邊行至麟州,登臨楊家城,寫下這首堪于他的《岳陽樓記》、王勃的《滕王閣序》、崔灝的《黃鶴樓》、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齊名的《漁家傲·麟州秋詞》: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沙漠邊的黃土高坡

      “蓬萊仙島”、“力挽狂瀾”……在紅石峽,這樣的珍貴的石刻大大小小有二百多幅。其中有這樣兩幅:“雄吞邊際”、“天限南北”。前者意思是大地至此已是邊際,后者所說是天地在此分了南北。

      晴日,登上紅石峽東邊的鎮(zhèn)北臺,遙望北方,你可以看到,萬里長城第一臺——鎮(zhèn)北臺,正當(dāng)草原大漠黃土高原之分,蒙漢農(nóng)牧之界;北望牛羊輕移、白云落地,南眺群山如濤、綠浪接天。

      天地在此留下奇觀。

      穿高山、越大漠,沖破一切險阻后,長城——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象征、人類用勤勞和智慧所造就之氣勢磅礴、雄偉壯麗的巨龍,黃河——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大自然神功鬼斧所造就之九曲連環(huán)、波濤滾滾的玉帶,在榆林北大門府谷附近的老牛灣交匯后,入秦地。

      在此,長城蜿蜒而行,起伏激蕩,西行七百多公里后出榆林西大門定邊。北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鎮(zhèn)守延安的范仲淹,取“底定邊疆”之意,給這個“修筑在頭道川”的小城賜名——定邊。黃河,滔滔大浪,浩浩奔流,南去七百多公里后,于南大門吳堡而去。

      從高原大漠上走過,烽火墩臺,蜿蜒橫亙。

      “掏完苦菜上樹梢,遍地不見綠苗苗。百草吃盡吃樹干,搗碎樹干磨面面”——著名詩人李季在《王貴與李香香》中這樣寫道。詩中的“一眼望不盡的老黃沙”、“三邊沒樹石頭少,莊戶人的日子受不了”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斗轉(zhuǎn)星移,山河變遷。

      牛玉琴家的房子背后,是一望無垠的大沙漠。20年前,她和丈夫第一批承包沙地,帶著5歲的兒子種樹治沙,也渴望改變自己的生活。治沙還未成功,丈夫就倒下了,長眠在大沙漠之中。她含淚接過丈夫肩上的擔(dān)子,領(lǐng)著子孫,頂著雨雪,迎著風(fēng)沙,二十載造林15萬畝。1996年,西影廠根據(jù)牛玉琴事跡拍攝的電影《一棵樹》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后,感動了全國億萬觀眾。扮演牛玉琴的奚美娟也因此獲得了第十二屆“塔什干”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獎。

      牛玉琴與共和國同齡,是靖邊縣東坑鎮(zhèn)金雞沙村村民,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接見,兩次當(dāng)選全國人大代表,先后獲得全國治沙勞模、全國三八紅旗手、聯(lián)合國拉奧博士獎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一位普普通通的陜北農(nóng)家婦女,從來沒有上過學(xué),為什么能夠獲得如此多的殊榮呢?詩人廬雪將她比喻為“地球的保姆”,十分精辟地道出了個中奧秘。

      2002年,國家林業(yè)局等部門聯(lián)合命名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沙英雄”,他就是石光銀。在陜西定邊的荒沙灘上,他和風(fēng)沙抗?fàn)幜?8年,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毛烏素沙地南緣筑起了一條長63公里、寬6公里的綠色屏障,使當(dāng)?shù)厝罕姅[脫了風(fēng)沙的侵襲,告別了“一年一場風(fēng),從春刮到冬;從春種到夏,到秋一場空”的生活。

      我想起老石曾說過的這些話:都走了。和他一起種樹的都走了,只有他一個人面對著肆虐了千百年的狼窩沙。不知道賣掉了多少只羊、多少頭牛、多少匹馬,寂寞、勞累、困惑時喝過多少瓶燒酒,唱過多少曲信天游??梢粓鰣鲲L(fēng)刮走了一切。有一次走在種樹的路上,突然起了沙暴,他被困在沙窩里,裹著老羊皮襖,蹲了一夜,差點被沙子活埋了。他這樣想過,無非是一死。就是死了,也要把身體壓在沙梁上。

      命運曾無數(shù)次捉弄過這個老人,然而他從不曾屈服。他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和全國綠化標(biāo)兵的稱號,十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接見,并登上聯(lián)合國防治荒漠化大會的主席臺向全世界作報告。

      再從高原大漠上走過,大自然呈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五彩的錦緞。蕎麥開花了,滿山滿梁碎碎的紫紅花兒整整齊齊地漫開,像紫色的雪片均勻地落了一層。那樣子再親近不過了,蕎麥?zhǔn)谴迩f的小棉被。蕓芥是三邊高原主要油料作物,六月,黃土塬上,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蕓芥花,嫩嫩的黃,真的會讓你心醉,是對“燦爛”這個詞最好的注解。滿山滿梁碧綠的土豆地,開花時節(jié),若落了萬千粉白的蝴蝶。太陽升起來了,故鄉(xiāng)的高粱地一片紅艷艷的。黃土高坡的晴空下,一穗穗紅高粱,宛若一束束高擎的火把,燃燒著,燃燒著,蔓延成一片火?!谠娙藗兊难劾铮鼈兪峭磕ㄉ狭艘粚与僦?,或披著一塊紅紗巾,天地和村莊紅紅的……

      紅棗林——黃河岸邊的青紗帳。

      當(dāng)世人驚奇地發(fā)現(xiàn)陜北地下有煤炭、石油、天然氣、食鹽這些寶藏時,同樣驚奇地注意到,陜北地上還有綠色的紅棗田。陜北沿黃河岸的山坡溝洼,村里村外,到處都是成片成片的紅棗樹林。這里的棗樹綠透了村莊,綠透了山野;染紅了山,染紅了水。

      榆林的棗樹,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各地志書多有記載,杜甫在詩中曾寫道:“庭前八月棗梨黃,一日上樹能千回?!奔芽h泥河溝村有100多棵老棗樹,專家考證,它們的“年齡”都在千歲以上,最大的一棵栽植于唐朝,現(xiàn)已1300歲。

      有這樣一幅圖景一直掛在我的心間:那是秋天,陜北的坡畔上或溝溝岔岔,一株株棗樹,那婆娑虬曲彎彎地垂下來的枝條上,萬千綠葉間,綴滿青里泛紅、燦燦的果實;有的枝條被串串果實壓得趴在地上,有的已折斷了……

      我記得這樣一個地方,在一樣的拐來拐去的紅膠土公路上轉(zhuǎn)下來,開始看見了遠(yuǎn)處鋼藍色的山巒,進入馬鎮(zhèn)。石山之巔俯視,空曠的幾條相錯相連的灰色石溝中全是郁郁青青的棗樹,望不見往日那一條帶子似的黃河。傳說有一天,王母在天宮坐的十分寂寞,便帶著仙女出游,途經(jīng)陜北上空,看見黃河峽谷地段有一片奇特的林子,掛滿奇異的翡翠玉珠,王母愛不釋手,伸手去采,不想被葉叢的尖刺劃破手指,殷紅的血滴一點一點染紅了枝間的果子……這是王母當(dāng)年劃破手指的地方嗎?小車若螞蟻一般從山巔鋪掛下來的一條極陡窄的青石頭砌筑的路上下來,便鉆入了青紗帳。

      北緯36度57分,東經(jīng)107度28分,離開黃河岸邊,沿黃土石子路盤旋而上。陜北之北的這片高原,屬干旱、半干旱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十年九旱。嚴(yán)重的干旱使山區(qū)的農(nóng)田一片焦荒,路邊的楊樹,葉子稀稀落落,一副快要病死的樣子,檸條也灰派派的沒有一點生機。大地赤貧千里,唯有棗樹這“鐵桿莊稼”依然枝繁葉茂,果實累累,綠意盎然。面對此情此景,你只能由衷地發(fā)出驚嘆!

      離開了棗鄉(xiāng),但那滿山遍野郁郁蔥蔥的紅棗樹,時時浮現(xiàn)在眼前,那隱隱的黃河濤聲不斷回響在耳畔,那馥郁的棗花香,一片片浮蕩在面前。

      七百多公里黃河沿線的陜北榆林大地,群山如濤,重巒疊嶂。

      一首詩詞,最能抒寫這壯麗景象:

      北國風(fēng)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nèi)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1936年寒冬,毛澤東在榆林清澗縣一個叫袁家溝的小村子,目望連綿起伏的群山,滿天的飛雪,胸中波瀾激蕩,潑墨揮毫,寫下了這首不朽杰作。

      生長民歌和愛情

      那時,西去寧夏的定邊,有大片大片的天然鹽湖,陜北村村寨寨的食鹽都是來這里馱;還有去山西柳林馱瓷器。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唯一的運輸工具就是牲畜,趕牲靈的人兒由此產(chǎn)生。一走十天半月,趕牲靈的人沿途要吃住,要和當(dāng)?shù)厝私煌?,這就免不了要發(fā)生許多糾糾纏纏的事,男的勾引女的,女的禁不住外面世界的誘惑。加上人們的想象和調(diào)侃,再加上藝人的編創(chuàng),出現(xiàn)了《趕牲靈》這首民歌:

      走頭頭的那個騾子喲,

      三盞盞(的那個)燈,

      (哎喲)戴上了(的那個)鈴子(喲),

      哇哇(的那個)聲。

      ——騾幫馬隊給荒涼的山村帶來了沖擊,這些趕腳的過路人給一輩子足不出沙窩窩的當(dāng)?shù)厝藥砹藷o盡遐想:

      白脖子(的那個)哈巴朝南(的那個)咬,

      趕牲靈(的那個)人兒(喲噢)過來了。

      ——這時,倚門等待意中人到來的少婦、閨女們看到了趕牲靈的隊伍,究竟這里面有沒有自己要等的人?于是就出現(xiàn)最為關(guān)鍵的兩句:

      你若是我的哥哥(喲),

      招一招(的那個)手,

      (哎喲)你不是我那哥哥(喲噢)

      走你(的那個)路

      ……

      上一道道坡坡

      下一道道梁,

      想起了小妹妹

      好心慌。

      你不去掏菜

      崖畔上站,

      把我們年輕輕人(哎喲哎)

      心擾亂。

      這些《詩經(jīng)》式的歌謠,出自陜北黃河岸邊那些大小山莊村寨。山梁上,崖畔上,去掏菜、去打草、去砍柴,看見對面或遠(yuǎn)處崖畔上站著姑娘,心一定是早不在手頭正在干的活路上了,他們的父輩罵的話,心早不在肝花上了,何況打草、砍柴都是并不用費多少腦筋的活兒,是無窮無盡的機械乏味的苦力活。歌中唱到,小妹妹你不去掏菜,站崖畔上,把我的心擾亂。實際上,那小妹妹為什么不去掏菜,干她的活兒,站崖畔上呢?沒準(zhǔn)心里也在想著對面山梁上的哥哥在做什么呢?此時這些站崖畔上的小妹妹,心里一定也不是滋味。只是姑娘家又怎能將心事隨便唱出來呢?唱得讓周圍山梁上勞動干活的人都聽見呢?那時的大地上,遠(yuǎn)遠(yuǎn)近近山山梁梁上到處都有干農(nóng)活的人。從這首民歌本身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青年男女,而我想,它的對象絕不止這個范圍,實際上要大多了。而且地域上也絕不止那上一道坡坡或下一道道梁時,院畔上吃飯的時候,出村的路上,山野里耕地鋤禾時候,莊稼田里,去趕集逛廟會或吃親事的路上,到處都會發(fā)生這樣的故事。

      也因此出現(xiàn)了故事內(nèi)容差不多的另一首民歌《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

      羊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藍,

      咱們見面容易(哎呀)拉話話難。

      一個在那山上(呦)一個在(呀)溝,

      咱們拉不上(那)話兒(哎呀)招一招(呦)手。

      瞭見那村村(呦)瞭不見(呀)人,

      我淚(格)蛋蛋拋在(哎呀)沙蒿蒿林。

      當(dāng)記者的這些年,幾乎踏遍了陜北榆林的山川河流,搜集了厚厚幾本小曲民歌——那時,蒼茫的高原上,到處都繚繞著這樣不息的歌聲。山坡上耕地的男人在唱:崖畔上開花崖畔上紅,受苦人盼的是好光景;彎彎的山路上,唱歌的是趕腳的漢子:三天的路兩天趕,好婆姨出在張家川;波濤洶涌的黃河里,唱歌的是古船上的艄公: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幾十幾道灣里幾十幾道灘;靜悄悄的山村里,納鞋墊的女人在嘆息:藍格英英天上云追云,什么人留下個人想人;大山梁上的莊稼地里,有令人斷腸的憂傷: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哪達兒想你哪達兒哭;牛羊歸舍,孤燈難熄的山村夜晚,留下這樣的約定:門上來了你把門閂閂搖,窗子上來了你學(xué)貓嚎;窯垴畔梁麥草垛下,發(fā)出這樣的夜半私語:你是妹妹的命蛋蛋,坐在你懷里我打顫顫。

      《東方紅》是一首中國人都熟知的陜北民歌,早在上世紀(jì)70年代,它就隨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升入太空。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里曾播出這樣一則新聞:中國“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器于2007年11月26日上午發(fā)回第一張關(guān)于月球表面的清晰度極高的照片。同時發(fā)回了“嫦娥一號”在離地球38萬公里以外的繞月軌道上發(fā)送出的《東方紅》樂曲。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曾是陜北山溝里一個擔(dān)糞桶的莊稼人創(chuàng)作的。1942年冬天的一個早晨,榆林鐵佳州農(nóng)民李有源擔(dān)著糞桶到城里去挑糞,這時,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霞光萬丈。他心中一動,“把毛主席比作太陽,最好不過了?!钡搅顺抢?,他又看到了一幅“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救星”的標(biāo)語,胸中激情澎湃,《東方紅》的旋律就是在這時,在一位陜北農(nóng)民胸中幻化成一串音符,在群山間蕩漾開去——

      東方紅,太陽升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他為人民謀幸福

      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埋藏油氣和煤田

      公元1981年初夏的一個日子,在榆林北部大柳塔,村外那些蓬草稀稀落落的沙梁上,支起了一頂頂帳篷,185煤田地質(zhì)勘探隊開進了這里。未及一年,布谷鳥再度催春的時候,就在村口那只破石碾盤邊上,勘探隊向全國發(fā)出一條驚人的消息:在神木、府谷地片上發(fā)現(xiàn)千億噸以上的大煤田,是我國探明儲量最大的煤田,與美國的波德河等世界六大煤田齊名,被譽為世界七大煤田。神府煤田的發(fā)現(xiàn),立即引起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重視,1985年,國家最高決策層決定開發(fā)神府煤田。大柳塔的名字一夜間傳遍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澳嫌腥龒{,北有神華”。古老的大柳塔一下成了一個基建會戰(zhàn)大工地,全國二十多個省市二萬多名建設(shè)大軍云集這里,白天黑夜,機車轟鳴,狠勁向地心掘進,一下一下向高空崛起,瘋狂向四方擴張。與此同時,五湖四海的各色生意人,社會閑散人員,三個五個或成群結(jié)隊,向大柳塔趕來。這是當(dāng)年去大柳塔采訪時,記下的一個老人給我的講述:1988年至1991年,最亂,我們柳塔村二百多戶人家,夜夜都有蒙面人入室搶劫。有不少人在大白天就持刀入室,逼住村民要錢要物。有一回村西王老漢給了五百元,實在沒錢了,流氓們走時連這個人家桌上放著的一臺錄音機都給提走。村莊周圍的山路上,一個人不敢走路,出村種地的,出門回家的,去礦區(qū)做生意的,都曾被守在路上的搶劫犯威嚇、搶劫過,大柳塔街道上夜班的女工必須有人接送。

      猜你喜歡
      榆林陜北
      明清之際陜北民間信仰與自然災(zāi)害調(diào)查研究
      陜北方言在幼兒園教育中的現(xiàn)狀研究
      美好教育三秦行
      陜北民歌的地方風(fēng)格與藝術(shù)特征
      《陜北老人》
      關(guān)于榆林市經(jīng)濟穩(wěn)增長的路徑選
      新常態(tài)下榆林地區(qū)群眾監(jiān)督機制建設(shè)分析
      榆林科技金融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陜西榆林海關(guān)正式通關(guān)
      余音裊裊的陜北民歌等二則
      夹江县| 南木林县| 廊坊市| 河西区| 岳池县| 广宁县| 淄博市| 蓝山县| 东明县| 张家川| 白河县| 乌鲁木齐市| 铁力市| 虎林市| 宜昌市| 额济纳旗| 珲春市| 榆社县| 阳原县| 高雄市| 芦山县| 江孜县| 探索| 建德市| 百色市| 屏东县| 元氏县| 视频| 高淳县| 青海省| 昆明市| 尉犁县| 兴山县| 忻城县| 河西区| 麻栗坡县| 施秉县| 嘉善县| 阿拉善左旗| 册亨县|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