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文 劉巧玲 李海燕 馮碧霞 何 垚
張會文:女,本科,主管護師
洗胃是搶救口服農(nóng)藥中毒患者的首要急救措施,能盡快減少體內(nèi)毒物[1]。在臨床上,置胃管時一直采用開口器、壓舌板,以防患者牙齒咬管,但使用開口器易引起患者口腔黏膜及牙齒損傷,又易導(dǎo)致胃管移位、滑動脫出。我科于2011年3月開始使用一次性口墊代替開口器以支撐患者牙齒,既能避免患者牙齒咬管,又能防止患者口腔黏膜及牙齒損傷,而且易于固定。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2年2月來我院急診科就診的口服中毒患者156例,男69例,女87例。年齡16~68歲。其中有機磷農(nóng)藥中毒71例,百草枯中毒8例,滅鼠藥中毒13例,鎮(zhèn)靜劑中毒31例,食物中毒18例,藥物不詳15例?;杳曰颊?4例。按入院順序?qū)⒒颊唠S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78例。兩組患者在操作上均按院內(nèi)技能操作統(tǒng)一培訓(xùn)。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試驗組 用物均按洗胃常規(guī)準備[2],增加一個一次性口墊。首先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中毒程度、中毒原因及毒物性質(zhì),針對不同情況,根據(jù)醫(yī)囑選用不同的洗胃液。按常規(guī)方法取左側(cè)臥位[3],對清醒合作患者,護士在置胃管時,囑其張口,將一次性口墊直接放于患者上下切牙之間,囑其輕輕咬住一次性口墊即可;昏迷患者可用開口器協(xié)助放入一次性口墊,操作者左手固定一次性口墊,右手將胃管從一次性口墊內(nèi)插入胃內(nèi),插入胃管長度應(yīng)在原有長度(發(fā)際至劍突)基礎(chǔ)上增加10 cm[4],置管成功后,操作者一手固定一次性口墊及胃管,另一手可操作洗胃機進行洗胃。
1.2.2 對照組 用物按洗胃常規(guī)準備。操作者用開口器固定患者牙齒,防止患者咬管,其他同試驗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置胃管及洗胃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如牙齒損傷黏膜出血、胃管盤曲口腔、胃管受壓、胃管脫出等。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PEMS 3.1統(tǒng)計學(xué)軟件進行分析,兩組患者在置胃管及洗胃過程中不適癥狀發(fā)生情況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在置胃管及洗胃過程中不適癥狀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開口器在臨床洗胃中用以支撐患者牙齒預(yù)防咬管,但在插胃管及洗胃中患者不適以致不太合作,常常會使開口器移動而壓迫胃管,有時甚至造成胃管脫出,而需重新插管,易損傷口腔黏膜、牙齒,造成患者口腔出血及疼痛,增加了患者痛苦。而一次性口墊易于固定,即使患者不適以致不合作也不會壓迫胃管,損傷口腔黏膜、牙齒,造成患者口腔出血及疼痛。
一次性口墊較開口器在患者口腔中的位置淺,增加了患者的舒適感,患者易于配合插胃管及洗胃,減少了胃管盤曲口腔甚至滑出的情況,從而減少了洗胃的時間,減輕了洗胃對胃黏膜的損傷。
一次性口墊為一次性使用,成本低廉,可避免因消毒不徹底而引起的交叉感染。開口器使用后,需要先消毒,晾干后在前端纏繞紗布,再滅菌使用,工序多,成本較高。
口服中毒是急診科常見的急診之一,早期洗胃能盡快清除毒物,減少毒物的吸收,為挽救患者生命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但服毒患者常為強迫性就診,極不配合搶救及治療[5],此時護理人員除對患者予以心理疏導(dǎo),安慰患者,取得其最大程度的配合外,還應(yīng)在洗胃的操作中,減少對患者的損傷,縮短洗胃時間,增加患者的舒適感,減少不適癥狀的發(fā)生。
[1]楊麗麗,陳小杭主編.急重癥護理學(xué)[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11.
[2]孟慶義主編.急診護理學(xué)[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94.
[3]彭剛藝,劉雪琴,馮秀蘭,等主編.臨床護理技術(shù)規(guī)范[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346-348.
[4]方詠梅,王 霞,張桂蘭.洗胃胃管插入長度的護理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7):536 -537.
[5]尹昱昀.淺談服毒自殺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護理雜志,2006,3(12):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