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杭州市文一街小學)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經(jīng)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環(huán)節(jié),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diào),第一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要上好一堂美術課,尤其是低段美術課,更需要精心設計導入部分,用獨特的導入藝術激起學生的興趣。
下面,筆者以剛執(zhí)教的《東南西北》一課為例,談談對低段美術課堂教學導入藝術的一點收獲。
【導入片段】
(出示一張紙)師: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它可以用來干什么?
生1:是一張紙。
生2:可以用來寫字。
生3:可以用來折船。
……
(屏幕出示不同的紙工作品2件)師:這兩件作品,他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生1:都是用紙做的。
生2:都很漂亮。
師:像這樣用紙折出來的東西就叫折紙。你們可別小看了這小小的一張紙,只要它一經(jīng)聰明、細心的人的手,就能千變?nèi)f化。小朋友們喜歡折紙嗎?
師:老師除了會折這些作品,還會折一件可以跟小朋友玩的作品,想不想看老師折?
(師利用實物投影儀示范講解東南西北的基本折法)。
師:你們猜到老師折什么了嗎?
生:東南西北!
師:對,今天這節(jié)美術課我們就來給東南西北變一變。
(出示課題:東南西北)
【透視分析】
這堂課是讓學生在學會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和創(chuàng)作,通過彩紙拼貼和彩筆添畫的方法把它變成另外一件與眾不同的立體造型。
為了讓學生了解紙材可以折成不同的造型,教師設計了兩個問題:“一張紙可以用來干什么”和“這兩件紙工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從現(xiàn)場教學來看,通過討論和回答,似乎已經(jīng)完成了教師的預期目標,并順利地揭開課題。但是,這十多分鐘的導入中,除了出示紙工作品照片時讓學生眼前稍稍一亮,其余的過程都平平而過,學生沒有預想的那么投入和有激情。筆者在課后進行了反思,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課堂導入的時間過長
這一次的導入,足足花了10分鐘的時間,以至于后面的教學十分的倉促。其實,導入的目的只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興趣,使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緊緊相扣的,導入的部分花的時間一多,就直接影響學生創(chuàng)作的時間,這樣教學的重心就會有所偏離。
2.問題的設計缺乏針對性
教師設計的第二個問題針對性不強,大多數(shù)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沒有緊扣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脫離了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去追求形式上的“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3.導入的內(nèi)容缺乏新穎性
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對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普通簡單的教具并不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比如,這堂課中,教師出示的紙工作品的照片,學生不能近距離多方位地欣賞,所以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并沒有教師預期的那么激動和興奮。
【思考與改進】
第一次試教結束后,我結合學生在課堂中的反應和表現(xiàn),自己也作了多次反思,將二次改進的重點首先放在了耗時最多、問題最大的導入部分。我抓住學生好奇、好勝、好動的特點,以生動的語言和飽滿的激情創(chuàng)設出極富想象力的、有趣的情境,以達到變“事倍功半”為“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以下是筆者經(jīng)過多次修改后的導入部分實錄:(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題曲)。
師:你們猜,今天老師帶誰來上課了?
生:喜羊羊!
(出示折紙喜羊羊,讓學生多方位觀察)師:再仔細看看……
多數(shù)學生:喜羊羊!
個別學生:是個東南西北!
師:對了!這是一個化了妝的東南西北,它把自己化妝成了喜羊羊,想來參加我們一(6)班的化妝比賽。你們想?yún)⒓訂?
生:想!
師:好!今天的美術課我們就來給東南西北化個妝。
(出示課題:給東南西北化妝)
師:咱們先來看看沒化妝的東南西北是怎么做出來的。
課件出示兒歌:方形紙,對角折兩次;
打開后,向內(nèi)折四次;
反個面,繼續(xù)折四次;
四個手指套進去,
東南西北我會做。
筆者發(fā)現(xiàn),在低段美術教學中,教師若能適時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需求點和閃光點,精心設計課堂導入部分,那么既能顯露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了解,也能展示教師自己高超的教學手段和精妙的教學機制,往往會給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筆者結合自身的一線美術教學經(jīng)驗以及近幾年來的交流聽課所總結的一些看法,談幾點課堂的導入藝術。
所謂興奮點,是指事物的某個方面使人精神振奮,情緒激動。在低段美術教學活動中要做到以“美”為著眼點,以“樂”為突破口,善于從學生的一言一行中、一點一滴小事里,敏銳地捕捉他們的興奮點,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他們在“樂”中感悟“美”,在“樂”中思考“美”。
在《東南西北》的二次改進后,教師播放一段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音樂《喜羊羊和灰太狼》后,讓學生猜老師還帶了哪個朋友來上課。因為孩子們都非常熟悉和喜愛這首歌曲和喜羊羊的形象,這個興奮點促使他們的注意力被迅速吸引過來,非常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學生個人發(fā)展的需求,在小學階段主要有情感需求、認知需求、創(chuàng)造需求、審美需求。低段學生好奇心非常強烈,如果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就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幾個需求點,模擬一定的教學情境、精挑細選啟發(fā)式教學語言和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教學方式,那么,就能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其接下來的探究、實踐打下基礎。
本課中,教師緊緊抓住學生的創(chuàng)造需求,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小小化妝師參加化妝比賽,然后揭題。情境的模擬,讓學生從中獲得十分新奇的感覺,迅速活躍學生的思維,既點明了課題,又很自然地吸引學生同步參與到接下去的教學過程中,達到了導入新課的目的。
再如,二次改進后,老師拿著用“東南西北”制作的“喜羊羊”問學生:“你再看看它是誰?”“咱們來看看沒有化妝的東南西北是怎么做的。”這樣的啟發(fā)式語言能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發(fā)散思維,學生能帶著自己的問題去欣賞、去觀察。
另外,低段學生由于年齡小,學習經(jīng)驗不足,東南西北的折法雖然簡單,但如果純粹用說步驟的方法教給學生,那是枯燥無味的。為了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在二次改進后教師通過兒歌結合圖片的方法,將其基本折法告訴學生,學生樂于接受、也易于接受。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激勵就是以外界事物的激發(fā)鼓勵,而使人產(chǎn)生指向一定目標的內(nèi)部心理動力,它驅(qū)使人為實現(xiàn)一定的目標而積極活動,表現(xiàn)出高效率的行為。人能夠在受到激勵和鼓勵的情況下,產(chǎn)生巨大的動力,進而在學習中發(fā)揮出最大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無論哪一個學生,都會有自己最突出的優(yōu)點,哪怕這個優(yōu)點在別人看來微乎其微,這其實就是一個個非常有價值的閃亮的課堂教學契機。在美術課堂導入中,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進行小題大做式的有效肯定,能讓學生瞬間體會到一種快樂和自豪,樹立他們更大的自信心,從而進行整堂課的探究學習,演繹更精彩的美術課堂。
在導入東南西北基本折法中,最后一個步驟有不少學生覺得有難度,這時有個學生站起來大聲的說:“老師,我會!我來教大家!”教師馬上由預先設計的教師示范調(diào)整為學生上臺示范。在教師的鼓勵和肯定下,這個平時很沉默寡言的學生儼然像個小老師,細致具體的介紹了東南西北的折法。在這樣一種“小題大做”式的有效肯定后,學生就能在一種很美好、很自信的學習狀態(tài)中導入到新課的教學中,從心理上喚起對于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能因此迸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隨著基礎教育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也在不斷地更新。新課導入是一種教學藝術,它融知識性、趣味性、思維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在教學工作中深鉆教材和學生,找準契點,運用有效的課堂導入方法,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把學生導入到美術學習的樂園中。
[1]小學美術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2008.
[3]張大均.教學心理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4]張軼.淺談美術教學導入的重要性.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