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昌森
四川省政府新聞發(fā)言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省政府不同意拆除綿陽民族中學, 態(tài)度是明確的, 省政府一直堅持尊重捐助和援建者意愿的原則, 任何捐助和援建項目重大變更都必須尊重捐助和援建方意見。 綿陽民族中學在未得到香港特區(qū)同意就拆除, 是十分錯誤的。 (人民網(wǎng)5 月28 日)
這一消息發(fā)布時, 綿陽民族中學已被夷為平地, 全體師生只好租房辦學。 光天化日之下, 寄予厚望的慈善工程怎么說拆就拆? 建校不到兩年, 好端端的學校怎么瞬間成了商業(yè)樓盤?省政府 “不同意拆除” 令是不是有點晚?
“5·12” 汶川大地震后重建的綿陽民族中學, 其中有香港特區(qū)政府捐贈的200 萬港元, 當?shù)弥d陽民族中學被拆除的消息后, 特區(qū)政府明確表示, 將收回援建該校的所有捐款。 200 萬港幣, 不是個簡單的錢的問題, 而是觀念的差異、 機制的差異。 善款善用是慈善事業(yè)的要義。 善款不善用就失去了善款存在的意義, 受贈方也就失去了支配權。這200 萬港幣與其說是香港召回, 不如說是綿陽政府主動放棄。 慈善事業(yè)是高尚的事業(yè), 慈善充滿了人道主義愛心精神, 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綿陽政府不顧捐贈方、 學校師生、 社會民眾的反對, 一意孤行、 勞民傷財、 浪費錢財, 不配擁有這份捐款。 每一分善款都來之不易,每一分善款都飽含捐贈者的愛心。 在曾經的一片瓦礫上, 花了多少錢、 費了多少心血, 好不容易建起的“希望”學校瞬間就土崩瓦解,這種瞎折騰,別說捐贈者香港政府感到心酸, 就連每個有點愛心的人也會心疼。 這種不把錢當錢、不把愛心當愛心的行為,實在不該是“人民政府”所為。
捐出的善款還要收回? 沒聽說過。 錢到了我的口袋就是我的, 我的地盤我作主, 想怎么來就怎么來, 用得著別人閑操心?香港政府給綿陽當局上了一課。不錯, 擅自改變善款使用方案,善款不善用, 捐贈方有權追索捐款, 這在慈善法規(guī)比較完善的國家和地區(qū)已成慣例。 如果新建的綿陽民族中學確需遷建, 綿陽當局也不可擅作主張, 必須征得捐贈方同意。 天馬行空我行我素慣了的地方當局哪知香港政府會有這一手。 他們失去的不僅僅是200 萬港幣, 還有失信于民的顏面。 他們拆除的何止是一座慈善工程, 更是捐贈人的一片慈愛之心。
更令人心疼的是, 善款不善用, 又何止在綿陽。 善款被截留、 被挪用、 被貪污、 被私分的; 善款被拆借搞房地產的; 善款被挪用建別墅的, 被胡吃海喝、 揮霍浪費的, 等等。 盡管這些只是整個善款運作中的鳳毛麟角, 但一只蒼蠅壞鍋湯, 正是這些惡劣行徑影響到慈善事業(yè)的公信力。 我為香港的“召回” 叫好,它開啟了國內“善款不善用” 即召回的先河。 我們應該借此契機,學學香港政府的做法, 盡快建立起“善款不善用” 召回制, 全力減少和杜絕 “善款不善用” 現(xiàn)象。 四川省政府真要糾錯, 就該舉一反三, 從完善慈善法規(guī)起步。 病樹前頭萬木春。 “召回制”的起用, 定會贏來慈善事業(yè)的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