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隋書經(jīng)籍志·集部序》的目錄體制與內(nèi)容特色

      2012-08-15 00:46:01苗貴松
      黑龍江史志 2012年17期
      關(guān)鍵詞:集部隋書總目

      苗貴松

      (常州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江蘇 常州 213002)

      《隋書》,唐魏徵等撰,八十五卷?!端膸炜偰俊肪硭氖端鍟窏l指出“其十志最為后人所推”。十志原為梁、陳、齊、周、隋五代史而作,稱《五代史志》,后各史單行,遂并入《隋書》。其中由唐李延壽等撰,魏徵刪定的《經(jīng)籍志》,首創(chuàng)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體系,成為舊目錄書籍分類的標準(1)。它既反映隋朝一代藏書,也顯示六朝圖書流通情況,是《漢書藝文志》以后最早的史志書目?!端鍟そ?jīng)籍志》(以下簡稱“《隋志》”)的文學類目——集部,是《隋志》最具特色和成就的部類之一。

      從體制上看,《隋志》集部在書名、卷下,常附簡要注釋,指明作者及時代、爵銜,間或說明真?zhèn)渭按嫱鰵埲钡?,如稱“梁有”、“宋有”、“亡”,并以夾注,依類附錄已佚書目。余嘉錫《目錄學發(fā)微·目錄體制三小序》說:“漢、隋《志》皆有大序一篇,為總書之綱領(lǐng)。其每一種后輒為一序,而每略每部之后又總而論之,皆所以敘源流明得失也”[1];陳垣先生也說:“《漢志》、《隋志》只一方式而已,所謂一方式者,志前有總序,中間分類排列書名、卷數(shù)、撰人,每一類畢,總其家數(shù),條其派別而已?!盵2]

      敘錄用以介紹一書之大要,書目之序則用以介紹群書之概略?!端逯尽芳考葹檠芯肯忍莆膶W提供了重要參考文獻(2),又上承《七略》、《漢志》傳統(tǒng),撰寫部類序論(3)。明人吳納《文章辨體序說》序云:“序之體,始于詩之大序……其言次第有序,故謂之序也”[3],同代的徐師曾也有類似的論述。這些序大都含有學術(shù)史的成分,在研究圖書狀況、考辨學術(shù)源流、指導讀書治學方面,起到了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清人王鳴盛曰:“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必從此問途,方能得其門而入”[4],說的就是這方面的道理。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討論的《隋志集部序》,是指集部后“總而論之”的序。

      從內(nèi)容上看,《隋志集部序》側(cè)重從文獻學角度,闡明文學源流,總結(jié)文學文獻與文學學術(shù)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表明編撰者的文學史觀,實際上是一篇簡明的先秦至隋近千年間的文學發(fā)展演變史。

      文者,所以明言也。古者登高能賦,山川能祭,師旅能誓,喪紀能誄,作器能銘,則可以為大夫。言其因物騁辭、情靈無擁者也。唐歌虞詠,商頌、周雅,敘事緣情,紛綸相襲,自斯已降,其道彌繁。世有澆淳,時移治亂,文體遷變,邪正或殊。宋玉、屈原,激清風于南楚,嚴、鄒、枚、馬,陳盛藻于西京,平子艷發(fā)于東郡,王粲獨步于漳、滏。爰逮晉氏,見稱潘、陸,并黼藻相輝,宮商間起,清辭潤乎金石,精義薄乎云天。永嘉以后,玄風既扇,辭多平淡,文寡風力。降及江東,不勝其弊。宋、齊之世,下逮梁初,靈運高致之奇,延年錯綜之美,謝玄暉之藻麗,沈休文之富溢,輝煥斌蔚,辭義可觀。梁簡文帝之在東宮,亦好篇什,清辭巧制,止乎衽席之間;雕琢蔓藻,思及閨闈之內(nèi)。后生好事,迭相放習,朝野紛紛,號為宮體。流宕不已,迄于喪亡。陳氏因之,未能全變。其中原則兵亂積年,文章道盡。后魏文帝,頗效屬辭,未能變俗,例皆淳古。齊宅漳濱,詞人間起,高言累句,紛紜絡繹,清辭雅致,是所未聞。后周草創(chuàng),干戈不戢,君臣戮力,專事經(jīng)營,風流文雅,我則未暇。其后南平漢、沔,東定河朔,迄于有隋,四海一統(tǒng),采荊南之杞梓,收會稽之箭竹,詞人才士,總萃京師。屬以高祖少文,煬帝多忌,當路執(zhí)權(quán),逮相擯壓。于是握靈蛇之珠,韞荊山之寶,轉(zhuǎn)溝壑之內(nèi)者,不可勝數(shù),草澤怨刺,于是興焉。古者陳詩觀風,斯亦所以關(guān)乎盛衰者也。班固有《詩賦略》,凡五種,今引而伸之,合為三種,謂之集部。[5]

      序文指出了每個階段文學的特點、代表性人物,以及過度偏至所帶來的弊端,能夠注意到文學傳承中的承與變,并對“文”作了定義性質(zhì)的界說。這里的“文”,不僅包括《漢書藝文志·詩賦略》以來文學類目所著錄的“詩賦”,而且也包括商頌、周雅、祭、誓、誄、銘諸體,反映了初唐政治家關(guān)于文學的意見。也就是說,“文”包括文章,但其范圍遠大于文章。他們這樣論文,可以說是以政治及思想為基點,開唐宋政治家功利性文論之先河。這與劉勰所說的的“非采而何”的美文是不同的。此序肯定“文”的作用,更傾向于將文章作為政教和立身的工具。這種認識,表明“文”這一概念對于六朝文論的發(fā)展和對漢代儒家詩教的回歸。

      《隋志集部序》的特色,是在考得失、評異同中體現(xiàn)出作者的批評眼光?!端膸烊珪偰俊肪?86《坡門酬唱集》條云:“比而觀之,可以知其才力之強弱與意旨之異同”;“互相參考,可以觀古今人運意之異同,與遣詞之巧拙”[6]。序文對于戰(zhàn)國至南朝梁初的文學發(fā)展及代表作家,都給以文學地位之肯定和審美功能之稱贊。例如,稱魏晉文學為“清辭潤乎金石,精義薄乎云天”;南朝梁初文學,被稱為“輝煥斌蔚,辭義可觀”。而對兩晉玄言詩的平淡寡味只是表示不滿:“辭多平淡,文寡風力”。其審美標準與南朝相似,可以看到南朝駢儷文風的影響。但是,對梁代后期和陳代文學則從總結(jié)前朝覆亡教訓的立場出發(fā)加以嚴厲批判,所謂“清辭巧制,止乎衽席之間,雕琢蔓藻,思及閨闈之內(nèi)”。這體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之后封建王朝利用文章為自己的政治服務的迫切要求,以及政治文化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影響對文學作品的影響。

      張之洞《輶軒語·語學·論讀書宜有門徑》在評《四庫全書總目》時說:“泛濫無歸,終身無得。得門而入,事半功倍……詞章孰為正宗,孰為旁門。尤宜抉擇分析,方不至誤用聰明。此事宜有師承,然師豈易得?書即師也。今為諸君指一良師,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讀一過,即略知學術(shù)門逕矣”[7],《隋志集部序》同樣是這樣的“良師”。讀了這篇序,對隋以前的文學發(fā)展情況,便有了粗略的了解;對于章學誠“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的精辟概括,也有了切實的體會。

      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由于時代的局限和史家本身思想認識水平的限制,《隋志集部序》也還存在著缺點。例如它帶有較為濃重的政治功利色彩,多以思想內(nèi)容和社會現(xiàn)實作用來評判詩歌發(fā)展的得失。這篇序文批評是唐初一種“時代意見”,即錢穆先生在其《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所說的“后代人單憑后代人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和需要來批評歷史上以往的各項制度,那只能說是一種時代意見”[8]。這樣往往就失去了評價的公正性,不是以藝術(shù)的標準,而是從政治的角度加以批評。另外如集部之內(nèi)雜收了詔集、訓誡之類并非文學的作品,而《詩經(jīng)》和小說類仍如《漢書藝文志·詩賦略》一樣被著錄在文學部類之外。這種文學史觀表明,任何學術(shù)批評都難于逃脫時代與階級的局限,都不可能沒有自身的價值觀念。對此,我們要作到知人論世,將歷史意見和時代意見區(qū)別看待。

      總體而言,《隋志》集部,為唐代及此后歷朝綜合性圖書目錄設立文學類目樹立了范例,在古代文學目錄學史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端逯炯啃颉穼χ袊糯膶W目錄學的學術(shù)研究和理論批評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注釋:

      (1)《隋書·經(jīng)籍志》利用隋代遺書與《隋大業(yè)正御書目》、《七錄》等核對,刪重補缺,共著錄隋義寧二年(618)前卒者之存書3127部,36708卷;佚書1064部,12759卷。寫有總序及大小序共四十八篇,敘述典籍聚散、學術(shù)流別、類目設置。四部分類,雖然始于魏晉,現(xiàn)存的以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的目錄書,則當以《隋志》為最古。此后一些史書的經(jīng)籍志、藝文志和宋代的《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以及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都沿用四部分類法。對《隋志》的研究,以清姚振宗《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較為精審,通行本有開明書店輯印《二十五史補編》。

      (2)《隋志》集部共著錄《楚辭》以下至隋代文學文獻554部、6622卷,通計亡書合1146部、13390卷,包括歷代作者一千多人。與《漢志·詩賦略》“凡詩賦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之數(shù)相比,其著錄書籍之豐富,是此前任何官、私書目都沒有過的?!端逯尽烦龑TO《集部》著錄文學書籍外,其他三部也有一些載錄文學性書籍的類目,較重要者有《經(jīng)部》的“詩”類、《子部》的“小說”類及《史部》“雜傳”類等。

      (3)《隋志》集部分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類后有序。類序主要見于《四庫提要》、《漢志》、《隋志》及《書目答問》,如《漢書藝文志》在前面有總序,六略各有大序,各小類又有小序。

      [1]余嘉錫.余嘉錫說文獻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3][明]吳納.文章辨體序說[M].于北山校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4][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M].卷一.北京:中國書店,1987,據(jù)上海文瑞樓版影印.

      [5][唐]魏徵.隋書·第四冊[M].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73.

      [6][清]永容,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影印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

      [7]程千帆,徐有富.校仇廣義·目錄編[M].濟南:齊魯書社,1998.

      [8]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

      猜你喜歡
      集部隋書總目
      總目次
      從《漢書·藝文志》“詩賦略”到《隋書·經(jīng)籍志》“集部”看文學觀念的發(fā)展變化
      文教資料(2020年4期)2020-04-20 11:46:54
      第36 卷總目次
      從目錄學看古代文體分類意識的演進
      近十年《隋書?經(jīng)籍志》研究綜述
      2014年第1—6期總目次
      楊堅的儒學閱讀及其對“大一統(tǒng)”思想的發(fā)展
      《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詩類比較
      文教資料(2014年24期)2014-12-18 00:36:56
      《郡齋讀書志》子部與集部類目的設置
      例談中國古代目錄學興起與發(fā)展
      新建县| 新竹县| 开平市| 读书| 平果县| 军事| 砀山县| 图木舒克市| 谷城县| 花莲县| 芜湖市| 潜山县| 宜宾市| 油尖旺区| 平遥县| 方正县| 成武县| 平果县| 寻乌县| 泰安市| 资阳市| 金阳县| 麻栗坡县| 裕民县| 建始县| 防城港市| 吴旗县| 蓝田县| 岑溪市| 定南县| 武安市| 三江| 洛宁县| 襄汾县| 柳州市| 大荔县| 诸暨市| 四会市| 华容县| 察雅县| 松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