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普集高級中學 田崗良
英語作為人們交流信息的語言工具,主要是通過聽、說、讀、寫的方式學習的,其表達形式主要為口語形式和書面語形式。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用,其學習方式也是通過運用和訓練形式予以培養(yǎng)的,其學習訓練的過程較為漫長。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有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來幫助提高英語學習效果。下面從聽、說、讀、寫等方面介紹學習英語要養(yǎng)成的好習慣。
英語作為人類語言之一,聽是信息輸入的第一途徑,也是感知語言的最初途徑。我們既要堅持感知語言學習的聽,又要堅持理性認知學習方式的聽。這樣有助于英語的記憶和縮短條件反射的時間,增強英語的熟悉程度。愛聽就是從心里要有積極的動機,在行為上要主動去聽,這樣才會全心全意地去聽。多聽是指在數(shù)量和時間上要達到一定程度,有機會就聽,堅持不斷地去聽,在時間和頻率上盡可能多一些。廣聽就是從講話對象方面盡可能廣泛一些,聽同學說,聽老師講,聽廣播,聽電視,盡可能多聽各種途徑的英語。從內(nèi)容上也要多樣,要聽教材,又要聽教材以外的東西,如英文歌曲,電視劇等。只有養(yǎng)成愛聽英語、多聽英語的習慣,才能打開信息輸入的又一條通道,為說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我們許多學生學英語很少去朗讀,他們也讀,要么聲音很小,要么是默讀。這樣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很差,對語言器官的刺激不夠,達不到有效幫助記憶。長期以來,發(fā)音的準確性差,自信心不足,不敢出聲,這樣很容易成為啞巴英語。從生物體器官機能上講,朗讀是大腦語言中樞綜合協(xié)調(diào)運用的結(jié)果,朗讀信息首先通過視覺系統(tǒng)傳輸?shù)酱竽X,大腦語言中樞對信息進行加工,然后發(fā)出指令,通過神經(jīng)傳輸系統(tǒng)將指令發(fā)送到發(fā)聲系統(tǒng),并對聲音的大小高低強弱進行控制,發(fā)聲器官動作幅度的大小就決定了聲音的大小。只有大強度地刺激才能達到有效學習記憶。從朗讀到誦讀是一個逐漸遞進的過程,只有大聲朗讀,才能為開口講英語打下基礎(chǔ)。朗讀貴在堅持,只有堅持不懈,才能養(yǎng)成這個好習慣。
語言的靈魂在使用,學就是為了用。更為重要的是在學中用,在用中學,以用助學,以用促學。許多同學感到英語難學,最關(guān)鍵的原因在于只學不用。英語本來是一種活的東西,我們在學習時把語言僵化了,成了啞巴英語,也難怪英語難學難記。說英語從一個詞,一個短語,一個句子開始,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短到長,久而久之你的英語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說英語可以給自己說,給同學說,給老師說,給家人說;可以在課后說,在課堂上發(fā)言說,可以在家里說,可以在走路時說,凡是在可以說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你都可以去說英語。你可以是語言練習,更可以是實際使用。不但要說,而且要大聲地去說,由結(jié)巴到不結(jié)巴,由不結(jié)巴到通順,由通順到流暢。英語的說,是其本身作為語言存在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只有你說英語,才能說明你在真正地學英語,否則你學英語只是在紙上談兵。所以,要把說英語作為一種習慣去培養(yǎng)。
寫是英語學習的基本方式之一,這兒寫的概念很寬泛,凡是最終落到紙質(zhì)材料上的英文都包括在內(nèi),無論是抄單詞,完成書面作業(yè),還是寫英語文章都包括在內(nèi)。書寫激活了大腦語言中樞的又一區(qū)域。書寫要求大腦把信息傳輸?shù)绞种搁g,要通過手指的機械運動把信息變成信號文字做標記于紙上。手指相當于打字機的作用,要正確無誤地把信息用符號表達出來,絕非一個簡單的過程。這首先要求大腦存貯的信息及文字符號必須正確,其次要求大腦與手指及參與協(xié)調(diào)的各個機體器官必須有機配合,才能做出最終正確的結(jié)果。作為似乎簡單的機械抄寫,其實是極其復雜的過程。寫的概念包括了機械抄寫,又包含主觀信息輸出的寫作。要多做一些書寫性的練習,不能一味地做選擇題,只寫A、B、C、D。另外,要堅持多寫英語,不能整天只看,只讀,只聽。只有長期注重寫的訓練,把寫英語作為一種信息交流方式堅持使用,才能使英語的學習變得更容易一些,聽、說、讀、寫英語的運用才能更全面一些。
“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與使用的基本方式,是英語學習必須同時并重的方面,要使我們基礎(chǔ)英語教學更為輕松,教學效果更為明顯,無論從老師還是從學生方面,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都要努力養(yǎng)成“聽、說、讀、寫”英語的好習慣,促進英語學習效果的提高,把我們從學習英語的困境中解放出來。
[1]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張大軍.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