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龐紅威
(慶陽市衛(wèi)生學校,甘肅 慶陽 745000)
說課是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捷徑
王曉玲,龐紅威
(慶陽市衛(wèi)生學校,甘肅 慶陽 745000)
說課;青年教師;成長
說課作為教學準備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學研究的重要形式和教學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質(zhì)量的綜合反映,目的在于促進教師把握課程目標,精研教學內(nèi)容,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通過說課加強備課與上課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備好課、上好課,增進新、老教師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和磨練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說課是一種教學、教研的手段,教師采用講述的方式,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向教學同仁或?qū)<谊U述個人對教學大綱的把握、對教材的理解、對學情的分析、對教法的構(gòu)想、對教學過程的總體設計等,然后由大家評說,互相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教研活動。主要內(nèi)涵:(1)說課者:教師;(2)說課對象:同行和專家;(3)說課時間:明確規(guī)定,一般為 l5~20 分鐘;(4)說課內(nèi)容:分析教材和學情,闡述教學設想和理論依據(jù);(5)說課方式:以講述為主。
2.1 說課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
開展說課教研教改活動,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教師在說課過程中,不但要講述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而且要講清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的。實現(xiàn)這3個目標,教師不但要具備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和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而且要準確把握所選說課內(nèi)容與學生知識、技能、素質(zhì)、能力之間的關系。教師在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把握學情,確定教學內(nèi)容,突出教學重點、難點,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青年教師在寫好說課方案后,通過語言表達、實習實訓操作演示、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運用等方式把課程內(nèi)容、設計思路、教學方法和知識,清晰地“說”出來。說課結(jié)束后,再接受同行、專家或領導的評價。準備—說課—課評是教師緊密結(jié)合教學實際,主動學習理論、鉆研教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的過程,也是青年教師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
2.2 說課是促進教學教研活動開展并檢驗教師教學教研效果的手段
說課能聚集眾多教師參與,給講述者與聽講者提供彼此交流的機會和平臺,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同時使說課具有研究性,即教師相互交流的內(nèi)容是各自經(jīng)過一定研究的結(jié)果,這種集思廣益的行為,不僅使講述者獲益,同時也使聽講者因交流而豐富了知識和教學方法,達到教研相長的目的。由于說課可操作性強,學校應積極為教師說課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場所,營造氛圍,將教師說課日?;?,這不但能檢驗教研效果,還能大大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2.3 說課是促進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有效方法
成功的說課,凝聚著說課教師及眾多同仁集體的智慧。經(jīng)過深入鉆研、精心設計、親自實驗的課程在講授時,一般教學思路清晰、教學內(nèi)容熟練、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易解,能夠避免出現(xiàn)照本宣科、講解不到位等現(xiàn)象,師生之間不斷創(chuàng)造成功的激情和動力,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教師的教學心理和教學行為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2.4 說課是總結(jié)、交流、推廣優(yōu)秀教學經(jīng)驗,促進青年教師進步的舞臺
說課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通過說課反思所得,發(fā)揚長處,發(fā)揮優(yōu)勢;通過說課反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通過說課反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徹;通過說課反思所難,化難為易,水到渠成;通過說課反思創(chuàng)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為總結(jié)、交流教學經(jīng)驗提供機會,為青年教師進步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
說課不同于上課,是介于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對于備課是一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理性化,對于上課是一種更為嚴密的科學準備。
3.1 說課與備課
說課是對備課的深化和檢驗,其不同之處表現(xiàn)在:(1)備課是收集和整合資料的過程,說課是在備課的基礎上對備課的思路做演示。(2)備課是把結(jié)果展示給學生,說課是把結(jié)果展示給同行和專家。(3)備課研究解決課堂教學中“教什么”和“怎樣教”等教學內(nèi)容及問題;說課不僅要說清“怎樣教”,而且要說清“為什么這樣做”。(4)備課能促使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說課能幫助教師認識備課規(guī)律,提高備課能力。
3.2 說課與上課
說課是教師把教案轉(zhuǎn)化為教學活動前的一種實戰(zhàn)演練,是授課計劃的展示,上課是教師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實施授課計劃的教學過程。二者區(qū)別:(1)上課是一種課堂教學行為,說課是一種課前行為。(2)上課是面對學生的一種教學活動,說課是面對同行和專家的一種教研活動。(3)上課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以理論、實驗、實訓(課堂)教學形式開展;說課是以教師自己的解說為主,以教研活動、教學比武等形式開展。(4)上課主要解決“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傳授具體知識、技能;說課主要解決“為什么這樣教”的問題,即說教學過程設計、說教法、說學法等。(5)上課重在講述、解疑,說課重在闡述、說明。(6)上課時間較長,一般為40~50分鐘;說課時間較短,不超過20分鐘。(7)上課屬于課堂教學范疇,說課屬于教學研究范疇。(8)上課目的是使學生學到一定知識,掌握一定技能;說課目的是與同行、專家進行教學研究和交流,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教學水平提高。
(1)講說法:以語言作媒介,輔之以多媒體、板書、教具使用和操作等手段,按準備好的內(nèi)容向聽課者述說。
(2)演說法:主要借助教具(儀器)、演示、實際板書、繪畫、多媒體等手段,輔之以語言說明的說課方式。
(3)對說法:說課者和聽課者采取對話方式進行交流。
(4)論說法:說課者和聽課者針對同一問題,采取討論、議論、辯論方式進行的說課。
5.1 注重說
說課,要求用普通話說。圍繞“說什么”、“怎樣說”和“為什么這樣說”去思考和探索,說出上課思路、方法、理由。說課不是備課,也不是讀課,突出“說”字,不能照教案背。說課時,如能結(jié)合演示、板書、繪畫、多媒體等手段,能產(chǎn)生良好的聽覺和視覺效應,有利于達到說課目的。
5.2 要得法
說課的方法很多,應因人制宜,因材施“說”。說課與上課的對象不同,因此,說課時要根據(jù)對象選準說法,重點是針對說課內(nèi)容,圍繞教學設計“說”。
5.3 掌握尺度
說課時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進行有效的陳述,說得有重點、有層次,有理有據(jù),有聲有色,詳略得當。如說得過詳過繁,導致課程內(nèi)容說不完;說得過略過簡,使內(nèi)容說不清,聽者不滿意,難以取得良好的說課效果。因此,必須準確把握一定的度,核心在于說理,關鍵在于說清為什么要這樣教,重點在于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5.4 不能脫離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教學的準繩,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偏離教學大綱。教材是教學內(nèi)容,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每節(jié)課都必須在讀懂教材的基礎上,依據(jù)教學大綱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jù),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圍繞教學大綱進行。因此,說課不能脫離教學大綱,一定要貫徹落實教學大綱精神。
5.5 要有創(chuàng)新
說課要注意發(fā)揮教師自身的教學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如語言幽默風趣、普通話標準流暢、多媒體運用恰到好處、技能操作嫻熟自如、實驗演示科學嚴謹?shù)取?/p>
說課是檢驗備課狀態(tài),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青年教師通過說課方式能夠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減少獨自體驗和摸索的時間,縮短成長周期,是其快速成長的捷徑。
G451.2
A
1671-1246(2012)03-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