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王冠
先來讀兩段文字:
我家門前有一灣小溪流——極平常極平常的小溪流,漲水的時候,也就四米來寬,水淺時,一鼓勁就能跳過去。溪邊長著幾株婆娑的柳樹和一棵小桃樹。和蘇北農村無數條小溪相比,沒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
清晨,我來到了溪邊,眼前一片朦朧。過了一會兒,從溪底看見天空中稀稀疏疏地點綴著幾顆星星,像珍珠鑲嵌在黑緞子似的天幕上。夜幕漸漸拉開,眼前的小溪又展開了另一幅動人的畫卷,將絢爛的色彩柔和地暈染在溪水中,五光十色,美麗動人,像燃燒的熊熊火焰,像熔化的燦燦黃金,像浮動的道道彩綢。啊,真想不到,小溪竟是這樣的美!
這兩段文字寫的是同一條小溪。如果告訴你,這是一篇文章里的內容,你也許會懷疑。事實上,這兩段文字,就是一篇文章的上下文,可是讀起來總覺得不連貫,不順暢。問題出在哪里呢?就在于沒有過渡句,影響了段與段的銜接。就好像河的兩岸,沒有一座橋或一條船,就沒法渡到對岸去。
過渡句有什么作用呢?它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就是把上下文的意思連接起來,使文章自然、順暢。一般過渡句總包含兩層意思,前一層意思是承接上文的內容,后一層意思是引起下文的。一篇文章除了開頭一段外,其他各個自然段都可以用到過渡句。
現在我們來給上文加上一個過渡句吧:
然而,我卻喜歡它。
前一自然段說小溪十分平常,作者本不會喜歡它;后一自然段寫主人公發(fā)現小溪的美,道出了喜歡它的緣由。有了這個過渡句,就把前后兩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了,一個帶有轉折意味的“然而”在這里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