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磊
(巢湖學院 藝術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對未實施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院校的對策思考
馬 磊
(巢湖學院 藝術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本文立足當前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現狀,從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兩方面客觀看待其發(fā)展進程中的喜與憂,從思想、體制、及客觀條件等方面分析其推行不力的原因,從大教育的高度強調其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進而提出通過必要的手段保障其成為一種自覺性的行為,在高校教育中發(fā)揮其獨特的作用,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大學生.
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對策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就是對大學生音樂基本素質的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提升其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在應試教育被人們拋棄,素質教育日漸被人們推崇的今天,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這個問題上來了,而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進行藝術教育,要學生得到藝術和美的熏陶與澆灌,使其成為一個有審美意識的人,同時也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音樂教育對于大學生是如此的重要,但是根據安徽省六所普通高校的調查結果顯示暴露了很多令人遺憾的現實.其中包括大學生的基本音樂素質偏低、教師師資隊伍建設薄弱和學校開展工作不利等.這些工作的不到位直接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內涵也抵制了國家相關文件精神,通過調查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高校沒有從思想上真正地重視這個問題,大多數高校沒有從學生的需求方面去考慮,為此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思想和意識上來做文章.
人類歷史跨入21世紀以來,全社會都已認識到人才對一個國家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性.因此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大學被人們寄予希望,把它看做是人才的搖籃、國家后備軍培養(yǎng)的基地,開始備受關注,科技和人才的培養(yǎng)與經濟建設有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大學校長的治校理念與思路,對于大學的影響、作用又是巨大的.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是現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和宗旨,社會的變化,大學的發(fā)展,始終改變不了一個事即實培養(yǎng)人才是大學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大學校長在考慮學校發(fā)展和管理時首先應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第一要務,以促進學生健康、完美的成長.
根據對安徽省六所高校的深入調查發(fā)現,很多高校沒有開展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工作的原因就是校長對此意識淡薄,沒有將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提升納入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計劃內,低估了音樂在學生成長、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據調查了解到各個大學的校長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和對藝術的喜好也對學校開展工作影響很大.如一個校長自身很有藝術修養(yǎng)他就會把自己對藝術的感悟和藝術到來的益處要身邊的人也共同分享,共同分享的實現只能靠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扎實開展,于是這項工作的開展就會在這個學校進行并有保證的進行下去;大學校長自身對藝術的喜好與追求就會表現出對藝術的追求和仰慕,這種追求就會促使他關心藝術教育,為此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在這個學校開展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反之靠沒有強制性的文件和部分教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大學校長應該樹立起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塑造一個完整的人的教育理念,切不可把學校辦得太具功利色彩.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教學活動,實屬整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對其進行必要的投入是學校的分內之事,因此學校在計劃教學經費的同時要考慮到這一部分的投入.其中包括實踐場地、教學用具、以及日常的活動開銷等等.
國家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呈每年遞增的態(tài)勢,其總體原則是:將教育經費合理分配,急需的、必要的、薄弱的給予優(yōu)先考慮.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根據相關文件的規(guī)定每所高校都必須開展此項活動,旨在提升在校大學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以此可以說是必要的;很多高校面臨困難無動于衷,可以說是急需的;某些高校已經開展但事實上卻是很薄弱,可以說是急需的.在此基礎上去申請政府在財政經費的分配上能否考慮給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撥款,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將會有很大的機會.
在學校自身投入不足或者財政撥款不及時等困難下,應該想到社會投入.例如學??梢院推渌聵I(yè)單位或企業(yè)簽訂合同、擬定協議為其包辦文藝演出、解決職工藝術需求等事宜,以此作為企業(yè)捐贈或出資教育的條件,從而擴大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經費總量.筆者建議可以有以下措施:(1)相關機構出面與社會上的企業(yè)和事業(yè)單位進行洽談、協商以敲定互利方案.(2)專人負責不同節(jié)目的彩排,以符合不同場合及群體的需要.(3)簽訂協議,“付出換回報”,即學校組織演出,社會出資捐贈.
教育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就是教師,教育要想有成效,學生要想得到良好的教育必須要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來作為保障.而對于未開展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學校首先面臨的問題是教師的選定,即用誰來教的問題.通過調查分析,筆者認為教師的選定有一下幾個可嘗試的方法:(1)從現有的專業(yè)音樂教室中考察抽取合適人選.如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有了解且感興趣的教師或專業(yè)課相對較少的教師(2)引進高校應屆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方向的優(yōu)秀研究生.(3)本校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留校生.(4)對具備一定音樂素養(yǎng)的在校職工進行針對性培養(yǎng),使其能勝任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教學工作.(5)同城借調.
開展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不僅要有良好的師資隊伍還要有有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以及教學基本設施,倘若沒有這些基本的硬件設施,開展這項工作就是空話.音樂這一學科就其自身的特點而言需要比其他學科更多的要求,不僅僅是有教師和教室就可以進行教學活動的.如音樂教師、鋼琴、各種樂器,就是黑板也有區(qū)別,隔音設備等;排練廳、舞蹈房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財務支出.另外每年對教學設施的整修,如鋼琴調率、舞蹈房燈光與地板的更換等.從中可以看出硬件設施的設置與經費的投入是密切相關的,對于為開展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學??赡苡泻艽蟮睦щy,但是這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前提.為此筆者有以下幾種想法來解決次問題.(1)做通相關領導思想工作.(2)借助學校音樂院系盡可能利用的資源,如琴房、退下來但經修理仍可用的樂器、服裝等,這需要協調和商議來進行.(3)利用學??梢则v出的空間來作為教學基地.總之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硬件設施建立起來,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和其他學科一樣應該建立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在開展過程中找到得與失、成與敗,總結經驗教訓,積極開拓創(chuàng)新.否則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課而不顧實效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就成了擺設.簡言之,評價活動就是對事物進行實事求是的、客觀的進行衡量.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自我評價主要體現在(1)推行的力度.有些學校就是為了應付教育部的評估和上級的檢查而設立一個“空衙門”,或者根本就沒有設立相關機構.對此學校就應該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找出癥結,進行解決.(2)教學效果.一切學校都是以教學來衡量該學校的教學質量,教學是一個高校的核心任務,我們進行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教學評價應該從學生出發(fā),對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從中看到進步與不足.當然自我評價還是要把不足放在第一位,不能只看見點滴的成績,這樣會就輕避重、一葉障目.(3)投入力度.一個學科的興起于發(fā)展的前提是投入的多少,盡管不是絕對因素但卻是必要因素.學校進行自我評價時要對所有的投入做匯總,找出哪些投入還需加大力度.其間可以組織人員出去調查,找出投入上的差距.
和全國中、小學素質教育一樣,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提了很多年,但是成效不容樂觀.我們往往只沉迷在當前取得的一點成績中,提到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就列舉北京、上海的名校.這種一葉障目、以偏概全、以個別去推測整體的現象非常嚴重.事實上,地方高校由于種種原因只是在陽奉陰違,沒有真正重視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甚至沒有設置相關機構來貫徹、落實這一方針政策.方針、政策不斷出臺,但是能把它放在心上的高校到底有幾所?眾所周知,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眾多政策的出臺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原因是什么?高校都忙著追求專業(yè)建設、學生就業(yè)、申報碩、博點、迎接評估、搞硬件,哪兒有時間去貫徹、執(zhí)行一個和自己利益不是很密切的政策呢?因為對于他們來說搞與不搞是一個樣,沒有硬性的規(guī)定不搞又怎樣?搞了又會有什么好處和嘉獎?因此很多高校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tài)度,這種情況在普通高校中蔓延嚴重.為此呼吁給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立法,把推行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作為一個硬性指標,使其具有強制性,這樣才會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否則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永遠只會是幾所好學校的專利.需要強調的是這種立法的強制性只能作為一種手段,在推行過程中起到敦促的作用,其最終目的是要把實施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變成一種自覺性的行為.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貫徹和落實任務中,過程長,需要理念上的更新與解放及行動上的果斷.以此作為保障,則要求學校的重視、音樂教師的無私奉獻及各級部門的齊心協力,唯有此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才能得以順利推行和發(fā)展.
〔1〕彭永春.美國高校多元文化教育變革探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2(9).
〔2〕昌利萍.關于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課程建構設想[D].華中師范大學,2005.
〔3〕馮蘭芳.普通高校藝術教育二十年回顧與展望[J].人民音樂,1999(10).
〔4〕張重輝.論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發(fā)展方向[J].浙江大學學報,2004(2).
〔5〕馬磊.談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立法的必要性[J].北方音樂,2010(6).
G642.3
A
1673-260X(2012)08-0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