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長春大學經(jīng)濟學院,吉林長春 130022)
“團風”精神對大學生成長的作用論析
王 偉
(長春大學經(jīng)濟學院,吉林長春 130022)
“團風”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當代團員青年的時代精神和價值追求,成為引領長大學子健康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本文結合長春大學實際,深入挖掘“團風”精神的時代內涵,探索以“團風”精神為載體引領青年學子成長成才的新途徑。
“團風”精神;載體;成長成才
長春大學是“團風”精神的發(fā)祥地,“團風”在這里產生、成長,并不斷發(fā)揚光大。20多年來,學校堅持經(jīng)常地在師生員工間開展學“團風”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校園精神文化氛圍。以“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為核心內涵的“團風”精神教育,被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專家組確認為學校的辦學特色之一。
“團風”事跡宣講團成員曾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皥F風”精神教育成為每年新生入學后的重要一課,在“團風”精神感召下,廣大青年學生思想積極要求進步,學校80%以上的學生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參加各種學習學術競賽,獲得國家、省市獎項逐年提高,參與考研人數(shù)逐年增多,考研率穩(wěn)步提升??萍紕?chuàng)新意識濃厚,青年學生自發(fā)組織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團隊,參加各項國家和省級競賽,均獲得突出成績。志愿服務意識強烈,每年都有近萬人次的學生志愿者走進社區(qū)、農村和企事業(yè)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為推進社和諧社會建設做出了貢獻。教職工中,有的治學嚴謹,教學科研成果突出,成為學生的良師;有的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成為學生益友;有的在管理和服務工作中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團風”事跡的產生,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結出的豐碩成果,是學校黨團組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結晶。它由一個人的默默行動,演化為一群人的自覺行動;由一個個先進事跡,升華為一種境界,一種精神?!皥F風”在長大校園成為共青團員高尚風尚的代名詞,它集中體現(xiàn)了共青團員的模范作用和優(yōu)秀青年學生的精神風貌;體現(xiàn)了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社會主義人與人之間的新型關系;體現(xiàn)了當代青年的正確價值取向和高尚道德情操。
歷經(jīng)20多年的發(fā)展,“團風”精神的內涵和活動形式也在不斷豐富,從當初的扶貧助困拓展到學校育人工作的全過程,“團風”已深深地植入師生的血液里。學“團風”活動的深入持久開展,加強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了優(yōu)良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形成,已成為學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多年來學“團風”活動生生不息,展現(xiàn)了持久的生命力,在于我們將學“團風”活動與培育大學精神相結合,為推動學校事業(yè)的發(fā)展注入內在動力;在于我們將學“團風”活動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結合,為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在于我們將學“團風”活動與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理念相結合,成為學校育人工作需要牢牢把握的有效資源;在于我們將學“團風”活動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促進學校事業(yè)發(fā)展與時代發(fā)展同步伐;在于我們將學“團風”活動與青年現(xiàn)實需求相結合,成為青年學生成長進步的有效途徑。
實踐活動是傳承“團風”精神的最佳方式。結合學生成長需求,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使廣大學生在活動中踐行“團風”精神,進而培養(yǎng)高尚情操,提升綜合素質,引導廣大學生將“團風”精神升華為認真學習、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
通過選樹弘揚“團風”精神典型,引導學生奮發(fā)成才,使“團風”精神成為新時期召喚學生、鼓舞學生、凝聚青年的一面旗幟,成為激勵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動力,為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優(yōu)良環(huán)境。
不斷總結弘揚“團風”精神活動的經(jīng)驗和做法,按照“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時代”的要求,不斷探索新時期弘揚“團風”精神的有效載體及形式,使“團風”精神始終能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有力支撐。
深化新形勢下對弘揚“團風”精神重要性的認識,將弘揚“團風”活動擺上重要工作議程,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為弘揚“團風”精神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挖掘“團風”精神的深刻寓意,并根據(jù)時代的要求和形勢變化,不斷賦予“團風”精神新的內涵,以增強“團風”精神教育的感染力。要將“團風”精神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有效載體,堅定不移地開展下去。將弘揚“團風”精神活動與校園文化塑造結合起來,通過弘揚“團風”精神活動的深入開展,不斷提升高校校園文化內涵。
廣大教職員工承擔著高等學校的育人功能?!皥F風”的出現(xiàn),“團風”精神的不斷升華,是廣大教職員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領的結果。前輩們培育了“團風”精神,我們理所應當自覺踐行“團風”精神,并且不斷地豐富“團風”精神,賦予“團風”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我們要以“團風”精神來規(guī)范教職員工的行為,不斷加強師德修養(yǎng),努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業(yè)務能力和水平,以淵博的學識引導學生,以科學的管理教育學生,以優(yōu)質的服務感化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弘揚“團風”精神活動的深入開展,進而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共青團組織承擔著教育引導青年的重要職責,深化學“團風”活動,用“團風”精神引領青年學生,是學校共青團組織的共榮傳統(tǒng),也是學校共青團組織獨特的教育資源和有效的教育形式。共青團組織要把學“團風”活動納入到全校團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規(guī)劃中,并且根據(jù)時代特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弘揚“團風”精神活動的有效載體和方法,不斷豐富和完善弘揚“團風”精神系列活動的方案,使活動形式更加新穎靈活,活動載體更加扎實有效,活動內容更豐富多彩,活動效果更顯著突出。要關注新時期學生的成長需求,將弘揚“團風”精神活動設計地更加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要把“團風”精神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各項活動的開展緊密結合起來,努力營造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相互關愛、無私奉獻的良好氛圍,搭建競爭進取、奮發(fā)有為、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寬闊平臺,為青年學生成長進步做出積極貢獻。
“團風”事跡是長春大學有志學生的自覺自發(fā)行為,“團風”精神是優(yōu)秀學生群體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尚的集中體現(xiàn)。要把“團風”精神傳承好,就要自覺參與到弘揚“團風”精神的各項活動中來,在活動中不斷領會“團風”精神的深刻內涵,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啟迪心靈。要把“團風”精神弘揚好,就要牢牢把握“團風”精神的本質,不斷提高思想境界,全面提升綜合素質。要把“團風”精神實踐好,就要以實際行動進一步拓展“團風”精神的時代內涵,自覺化做成長、成才的內在動力。
]
[1]張洪杰.牢牢把握團風精神內涵 發(fā)揮團風精神典型教育作用[J].長春大學學報,2010(4).
G649
A
1008-178X(2012)11-0143-02
2012-07-2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骨干課題(09DJSZ3026)。
王 偉(1984-),男,山東平邑人,長春大學經(jīng)濟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從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