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朋
悲劇《哈姆雷特》中疾病、植物隱喻的認知分析
薛朋
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是人類思維及認知的普遍方式,是人類構建起概念系統(tǒng)的重要工具?!豆防滋亍分写罅康碾[喻系統(tǒng)對于作品主題的深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用認知隱喻學的方法對哈劇中疾病、植物隱喻進行分析,以期找到其中的認知構建機制,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哈姆雷特;隱喻;認知
傳統(tǒng)的修辭學觀點認為,隱喻是語言的裝飾,是一種修辭手段。隨著認知科學的發(fā)展,隱喻的研究也從傳統(tǒng)的修辭學角度轉(zhuǎn)向了認知角度,即隱喻不只是語言的修辭手段,而是一種認知現(xiàn)象,是人類用來組織其概念系統(tǒng)不可缺少的認知工具?!豆防滋亍罚ㄒ韵潞喎Q《哈》)中的隱喻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藝術,既是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思維的表現(xiàn)和流露,也承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特點。因此,隱喻翻譯的質(zhì)量則成為漢語境下讀者能否正確解讀這部作品的關鍵。因此,以現(xiàn)代隱喻理論為基礎,深刻把握隱喻的認知本質(zhì),對重新解讀《哈姆雷特》這部偉大作品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為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哈》劇中的隱喻展示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因此,對隱喻的重新解讀是正確認識這部作品的關鍵所在。
作為個人悲劇和社會悲劇,“悲”成為了《哈》劇的主基調(diào),而隱喻在強化主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該作品中充斥著大量的疾病隱喻系統(tǒng)和植物隱喻系統(tǒng),疾病隱喻給戲劇本身營造了恐怖、緊張、壓抑的氣氛,植物隱喻則營造了幸福、美好的戲劇效果。讀者在感受莎翁語言魅力的同時,也通過隱喻制造的意象,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題。
(一)對疾病隱喻系統(tǒng)的認知解讀
“疾病”意象的隱喻在《哈》劇中可分為明指概念隱喻和暗指概念隱喻。前者主要包括“膿瘡”、“創(chuàng)傷”、“毒瘤”、“癌癥”、“瘟疫”等疾病意象;后者主要是指“自然是身體”、“靈魂是身體”、“情感是身體”,“自然”、“靈魂”、“身體”的患病帶給人的痛苦。這些隱喻意象既反映了個人的不安、恐懼,又映射了社會的黑暗、骯臟和動蕩。用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疾病隱喻在構建概念網(wǎng)絡的認知機制。下面以complexion為例:
Complexion在古英語中指四種控制人性格的液體的組合。歐洲中世紀的一種理論認為,人是四種體液組成的,即blood,phlegm,choler(憤怒)和melancholy(憂郁、悲傷)(裘克安,1995:49)。當“憤怒”和“憂郁”的體液占據(jù)主導地位時,人則表現(xiàn)出來悲傷憂郁的感情,這說明了人的身體和心情是息息相關的,任何肌體的疾病都可能引起心情的變化。在這里,莎士比亞用這種“體液不調(diào)”的疾病來形容心理上的不快和悲憤,可謂十分巧妙。
又如:
由上圖可以看出,癌癥、瘟疫作為疾病本身就給人帶來骯臟、腐敗的意象,而克勞迪斯的惡劣行徑、王后葛楚德背信棄義的亂倫行為,在哈姆雷特看來,都是一種罪惡的、骯臟的行為。輸入空間I和輸入空間II都具有腐敗、骯臟的意象,這兩個空間共同整合出了丹麥是一個病態(tài)的、骯臟和腐朽的語義空間。
(二)植物意象隱喻的認知分析
《哈》劇中還存在著大量的植物意象隱喻系統(tǒng),這一意象對刻畫作品主題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
1.My news shall be the fruit to that great feast.(Hamlet,第二幕第二場)
2.Which done,she took the fruits of my advice.(Hamlet,第二幕第二場)
3.See,it stalks away.(Hamlet,第二幕第二場)
第一句是波洛涅斯要向國王宣布自己發(fā)現(xiàn)哈姆雷特的消息時,正巧遇到派往挪威的使臣要面見國王,于是波洛涅斯說:“我的消息留著做盛筵以后的佳果美點吧”。波洛涅斯用飯后果點來比擬他的消息,可謂十分恰當?!笆Ⅲ邸笔侵甘钩枷驀鯀R報的消息,而他的消息則要等“盛筵”之后再向國王說明。第二句是波洛涅斯在勸說自己的女兒不要跟哈姆雷特交往時說的,同樣也用了類似的隱喻。第三句是勃那多在向霍拉旭描述鬼魅出現(xiàn)時說的:“瞧,它昂然不顧地走了!”Stalk是指植物的莖、梗,勃那多正是用植物莖梗的挺拔、柔韌類比鬼離開時的氣度和堅韌,國王偉岸的形象立刻在腦海中呈現(xiàn)。
《哈》劇中還運用了大量的花的意象隱喻。
4.There’s rosemary,that’s for remembrance;pray you,love,remember.And there is pansies,that’s for thoughts.(第四幕第五場)
譯文:這是表示記憶的迷迭香,愛人,請你記著吧,這是表示思想的三色堇。
迷迭香是被基督教徒奉為神圣的植物,又被稱為“圣母瑪利亞的玫瑰”,同時迷迭香還象征著愛情、忠貞和友誼,因此,基督教所信奉的忠貞愛情觀與迷迭香所蘊含的對愛情忠貞不渝的意思融為一體,植物所引發(fā)的意義聯(lián)想使文章更具創(chuàng)造性。相傳,三色堇是天使來到人間的時候,親吻了它三次而留下的;又有說,三色堇是被愛神丘比特無意射中而由單一的白色變成了三色。于是在今天,三色堇被認為是一種能帶來幸福的植物。每一個見到三色堇的人,幸福都會與他相伴。這種被人們賦予了美好文化內(nèi)涵的詞被用到文中時,寫出了美麗的奧菲莉亞對哈姆雷特深刻眷戀和思念。
在悲劇《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亞運用了大量的“疾病”、“植物”意象的隱喻,這些隱喻在深化作品主題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感官的沖擊?!凹膊 彪[喻引發(fā)了讀者對腐敗、骯臟、罪惡的語義聯(lián)想,“植物”隱喻,尤其是花卉的隱喻,則給讀者帶來了美好、幸福的審美感受。莎士比亞正是憑借他偉大的語言駕馭能力,創(chuàng)造出各類隱喻,從而把這一出悲劇演的栩栩如生。
[1]William Shakespeare.Hamlet.Illinois:NTC Publishing Group,1994.
[2]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注釋叢書——哈姆雷特[M].裘克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99.
[3]莎士比亞.哈姆雷特[M].朱生豪,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
book=124,ebook=504
I106.3
A
1673-1999(2012)14-0124-02
薛朋(1986-),男,山東曲阜人,東華大學(上海201620)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
201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