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徐廣義 王晶
(1.河北工業(yè)大學圖書館; 2.河北工業(yè)大學保衛(wèi)處 天津 300401)
青少年競技運動員非智力因素與習得性無助的關(guān)系研究
李媛1徐廣義2王晶1
(1.河北工業(yè)大學圖書館; 2.河北工業(yè)大學保衛(wèi)處 天津 300401)
以問卷法調(diào)查了天津市體校133名青少年競技運動員,研究非智力因素對習得性無助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顯示:青少年競技運動員非智力因素與習得性無助顯著相關(guān),非智力因素較低者更易于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并且運動員的性別、訓練年限和運動項目的交互影響不顯著。根據(jù)研究可知通過提高非智力因素可以有效預防和干預青少年競技運動員習得性無助的產(chǎn)生。
青少年競技運動員 非智力因素 習得性無助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與能力之外的又同智力活動效益發(fā)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一個整體,具有一定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是相互的,而不是單向的;非智力因素只有與智力因素一起才能發(fā)揮它在智力活動中的作用。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最早由Selig man(1967)發(fā)現(xiàn),是指有機體經(jīng)歷了某種學習后,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上表現(xiàn)出消極的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體育習得性無助感是后天獲得的,主要表現(xiàn)為“對體育活動堅持的時間短,退出時間早,甚至根本就不嘗試和參與某項活動;將自己定位成不斷的失敗者,認為即時進行再多的努力也不會成功;因為不愿意承受失敗的風險所以在學習新技能的環(huán)境中感覺不快;無法控制自己的競技成績,將失敗看作是在自己的控制范圍之外的事?!?/p>
目前,習得性無助的理論已經(jīng)涉及很多方面,有行為控制論、歸因理論、認知理論、目標理論、自尊保護理論、人格理論等。
目標理論。Dweck(1986)研究發(fā)現(xiàn)具有同等能力的兒童在失敗情境或挑戰(zhàn)任務面前有不同的反應傾向。一種是習得無助傾向,一種是自主性傾向。兩類兒童截然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主要是他們的成就動機模式不同??梢约僭O青少年競技運動員的成就動機強弱程度或選擇模式可能會對習得性無助產(chǎn)生影響,本文將從成就動機的強弱程度來進行驗證。
行為控制論。Seligman(1991)在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習得無助與抑郁有密切的關(guān)系,抑郁最突出的癥狀是無助,抑郁和習得無助的癥狀、病源及治療和預防等方面有極大的相似性。抑郁和習得無助的癥狀、病源及治療和預防的核心都是反應和強化間的相互獨立觀念??梢约僭O,高運動焦慮有可能對運動員習得性無助的產(chǎn)生具有一定的影響。
研究對象為隨機抽取的天津市競技體校的青少年運動員。共133人,年齡范圍在17~19歲之間,男65人,女68人,訓練年限在1~10年之間,項目有籃球、排球、田徑、舉重、龍舟、柔道。研究工具是《貝克絕望量表》(BHS)中文版和《青少年競技運動員非智力因素調(diào)查量表》。
采用皮爾遜積差相關(guān),結(jié)果顯示習得性無助與非智力因素總分、SR、SP、SI呈顯著負相關(guān);“對未來的感覺”一項與非智力因素總分、SE、SR、SP、AS、SC、SW、SI顯著負相關(guān);“動機的喪失”與SE呈顯著負相關(guān)。習得性無助各個維度得分越高表明習得性無助越強烈,非智力因素與習得性無助某些維度成顯著負相關(guān),是指習得性無助得分越高者在相應的非智力因素上得分越低,即習得性無助感越強烈者非智力因素越低(如表1)。
以非智力因素的總分為劃分依據(jù),取低分段人數(shù)的27%和高分段人數(shù)的27%,作為低非智力因素組和高非智力因素組,做習得性無助的t檢驗,結(jié)果如表2所示。高智力因素者在習得性無助的各個維度上的得分都低于低智力因素者;高低非智力因素組在習得性無助總分、對未來的感覺和動機的喪失存在顯著差異。
表1 非智力因素與習得性無助的相關(guān)
表2 高低非智力因素組習得性無助的t檢驗
結(jié)果顯示在青少年競技運動員群體中非智力因素相對較低的人更有可能出現(xiàn)習得性無助。這部分運動員將更容易喪失對未來的樂觀感和和對生活的積極感。對于運動的堅持性也會影響到運動員生活其它方面動機強烈程度和行為的持久性?!拔磥淼钠谕边@一維度與非智力因素基本無相關(guān),可能是因為調(diào)查的對象為17~19歲的在校青少年,對于未來的定位、人生發(fā)展目標相對其它群體較模糊,進而影響到調(diào)查結(jié)果。
研究結(jié)果在成就動機和運動焦慮兩項上與前人的研究結(jié)果出現(xiàn)不一致??赡苁且驗椋海?)不同成就動機模式的人才會在習得性無助上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而成就動機的強度對習得性無助的影響沒有差異。(2)抑郁與習得性無助有密切關(guān)系,焦慮和抑郁盡管存在相關(guān),但是核心作用機制不同可能導致對習得性無助沒有明顯的影響。
總體上看,青少年競技運動員非智力因素越低者,越容易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特別是運動責任心和運動堅持性低的運動員可能是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的主要人群。
[1]燕國材,崔麗瑩.超越情商——非智力因素與成功[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
[2]林崇德.學習與發(fā)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4]張力為,毛志雄. 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評定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5]Seligman,M.E.P.& Maier.S.F.Failure to escape traumatic shock[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67(74):1-9.
[6]王恒,趙艷玲.大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的分析與干預[J].體育世界·學術(shù),2008,4:46.
[7]馬啟偉.體育運動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80-81.
[8]Dweck,C.S.Motivational Process Affecting Learning [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6(41):148-156.
[9]SeligmanMEP.Helplessness:on depression,development,and death[J].New York:W.H.Freeman and Company,1991:60~65.
[10]左穎慧,陳建文.習得無助理論的研究進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5(5):95.
[11]A.T. Beck,R.A.Steer.貝克絕望感量表(中文版)[M].陳美君,譯.Chinese Behavioral Science orporation,1996.
[12]張力為,毛志雄. 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評定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13]Zeynep Cemalcilar,Resit Canbeyli,Diane Sunar. Learned Helplessness,Therapy,and Personality Traits:An Experimental Study[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3(1):65.
G804.8
A
2095-2813(2012)12(c)-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