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俠
【摘要】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昔日孟母三遷,成就了大教育家孟子。1914年,美國《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曾深刻指出:中國大多數(shù)婦女是文盲,也不進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親教育的國民決不能成為偉大的國民。蘇州市副市長、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也提出:父母也要有“上崗證”。正面而積極和諧的家庭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沖突不和諧的家庭,會阻礙學生個人良好習慣的形成。
【關鍵詞】農(nóng)村;家庭;學習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獻標識碼】A
一個學校最重大的事是教育孩子,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事同樣也是教育孩子?,F(xiàn)在的農(nóng)村,家長外出打工的居多,多數(shù)孩子由爺爺奶奶幫忙照看,他們的文化程度低,很多爺爺奶奶甚至是文盲,根本就不會教育孩子,對孩子讀書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經(jīng)越來越成為千家萬戶共同關心的話題。
《晏子春秋》曰:“桔生淮南即為桔,桔生淮北即為枳?!杯h(huán)境對于植物生長的重要,古人早有認識。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闭娑e極和諧的家庭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沖突不和諧的家庭,會阻礙學生個人良好習慣的形成。
如何營造農(nóng)村小學生良好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呢?從我多年從事小學低中年級教育的經(jīng)驗看,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下工夫。
一、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要和諧
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父母和爺爺奶奶之間的和諧,是家庭穩(wěn)定和溫馨的基礎,也是小學生心理穩(wěn)定和健康的保障。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既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的要訣,也是導致家庭教育失敗的大忌。
具體地說,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會產(chǎn)生以下幾方面的危害:(一)容易遭受外界的歧視,不能健康發(fā)展。(二)生活秩序被打亂,衣食住行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和照顧。(三)降低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四)家庭教育提不上議事日程。這些情況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屢見不鮮。
二、家長要形成教育合力
所謂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合力是指:所有的家長,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共同的目標,在方法上互相配合,協(xié)調(diào)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鏡頭一:走親訪友,看到這樣一幕,客廳里搓麻將聲不絕于耳,孩子在麻將桌旁邊做功課,左顧右盼,有的孩子甚至不時跑到家長身旁指手畫腳。鏡頭二:下班回家,爺爺奶奶在一旁看電視,音量調(diào)得很大,孩子在一邊寫作業(yè),眼睛不時瞄向電視機。為了孩子,不說“孟母三遷”,至少要為孩子營造出一方寧靜的學習環(huán)境。家長在教育子女時要求同存異,互相通氣,取得共識,如果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來。
三、家長要樹立良好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要從自己做起,樹立良好的榜樣,這是一個重要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因素。
(一)家長要時刻想到:孩子在看著我
魯迅早就說過,父母“許多精神上體質(zhì)上的缺點,也可以傳之子孫”,這“便是子孫滅亡的伏線,生命的危機”,“而且久而久之,連社會都蒙受著影響”。這是每個家長都不能忽視的。
(二)家長要認真做人做事
我班有一些家長,孩子作業(yè)不做,老師把他留在學校補作業(yè),家長來到學校不是了解情況,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yè),而是先給老師來個“下馬威”。還有的家長,孩子成績特別差,老師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他的孩子補課,家長竟然連孩子也不來接。所以,要想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秀,家長必須從自己做起,尊重老師,和老師一起共同教育孩子,因為你有教育子女的義務。
四、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家長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為孩子專設一處學習的小天地,孩子是這一塊領地的小主人。比起那種孩子找不到自己學習的位置,到處“打游擊”的情況,前者有明顯的優(yōu)勢。(二)為孩子提供寬松的、嚴肅活潑的精神空間。對于后進生,家長要創(chuàng)造寬松的精神環(huán)境,要堅持正面鼓勵,耐心疏導,增強孩子再努力的信心和力量。對學習成績不錯的孩子來說,寬松的氛圍也將有利于孩子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
五、不要過分嬌慣孩子
1996年《比較教育研究》第二期中有一篇《中國與西方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較》的文章,文章指出:西方國家父母對孩子的教養(yǎng)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中國家長則采取“嬌慣”、“保護”或“放任”的教子方法。未來要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最關鍵的問題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zhì)量,就必須首先從家教抓起。
我覺得過于嬌慣孩子,怕孩子吃苦,這是家長的共性。但是這樣的孩子也因此而缺少與困難抗爭的經(jīng)驗和能力,將來又怎么可能在社會中站穩(wěn)腳跟?
六 、家長要多和老師交流
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往往不如教師了解得多,所以就要更多的和教師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進行的交流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的過程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它的各個細節(jié)由家庭的風氣來解決。親愛的父母們,家庭風氣是由你們自己的生活和你們自己的操行創(chuàng)造出來的。如果你們生活上的一般作風不好,即使最正確、最合理,并且是精心研究出來的教育方法,也將是沒有用的?!彼哉f,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離不開教師的辛勤勞動,也離不開家長的密切配合,更離不開學生自身的努力。只有三股繩擰到一起,才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出一個燦爛的明天。讓我們加強聯(lián)系,共同攜手,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而努力吧!
(責任編輯:劉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