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1.1 搜集2010-01~2011-10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患者216例,診斷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1],并經(jīng)核磁掃描成像(MRI)證實。隨機分為針炙組和對照組。針炙組108,男75例,女33例;平均年齡(60±7)歲;神經(jīng)功能評分(26±14)分。對照組108例,男74例,女34例;平均年齡(60±8)歲;神經(jīng)功能評分(26±15)分。 兩組患者經(jīng)顱腦核磁掃描均系發(fā)病72 h內腦梗死,并且無嚴重的肝腎疾病、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傾向。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脫水、活血化瘀、神經(jīng)營養(yǎng)及對癥支持治療,針灸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針灸治療,取穴:選百會、風池、風府、頭維、人中為主穴,有偏癱的患者加患側肢體肩駟、曲池、內關、合谷、環(huán)跳、委中、三陰交,均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 min。1次/d,6次為1療程,每療程中間隔1 d,共觀察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兩組治療前后進行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檢測。
1.4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程度評分(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標準)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狀態(tài)分級等評價其療效,治療前后各進行1次評分[2]。其中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值:①基本痊愈: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②顯著進步: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③進步:減少18%~45%;④無變化:減少或增加在≤17%;⑤惡化:增加≥18%?;救?顯著進步為有效。同時記錄治療過程中患者所發(fā)生的任何不適反應,包括性質、嚴重程度、持續(xù)時間以及與藥物的關系。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 表1結果顯示不同時點,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s,分)
組別 n 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108 20.85±1.05 11.64±1.06對照組 108 21.72±1.11 15.73±0.89
2.2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檢查結果 兩組在治療前相關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比較,凝血酶原時間和纖維蛋白原均有顯著改善(P<0.01、P<0.05),兩組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血小板治療后較治療前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檢查結果(±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檢查結果(±s)
組別 n治療組 108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 108治療前治療后凝血酶原時間(s)血小板(×109/L)纖維蛋白原(g/L)14.2±1.3 141±52 3.5±0.9 18.1±1.6 131±32 2.4±0.7 14.0±1.4 141±29 3.5±0.9 13.9±1.6 138±33 3.4±0.6
2.3 兩組療效 顯效率 (基本痊愈+顯著進步)治療組為60.18%,對照組為47.22%;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治療組82.40%,對照組77.77%。兩組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見表3。
腦梗死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腦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引起神經(jīng)功能障礙的一種腦血管病。
腦梗死在中醫(yī)學屬中風范疇,為本虛標實之證,在本為陰陽偏勝,氣機逆亂;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濁壅塞,瘀血內阻。
諸多研究證明:針灸能改善腦組織病灶周圍腦細胞的缺血、缺氧的狀況,增加腦血流量,促進腦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提高腦組織的氧分壓,改善大腦皮層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病灶周圍組織的營養(yǎng),加速腦組織的修復,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改善腦氧代謝和pH值,調節(jié)神經(jīng)遞質而加速腦損傷的恢復[3-8]。筆者選取百會、風池、風府、頭維、人中為主穴,配患側肢體的肩駟、曲池、內關、合谷、環(huán)跳、委中、三陰交穴以觀察針灸治療腦梗死的療效。通過對比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加用針灸治療能夠改善腦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認知功能。與單純常規(guī)治療相比,加用針灸更有助于腦梗死患者的恢復。
[1]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380.
[2]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81-383.
[3]馬 巖,王 番,王 舒,等.醒腦開竅針灸法干預實驗性腦梗塞大鼠熱休克蛋白基因表達的研究[J].中國針灸,2001,21(2):107.
[4]駱仲達.電針督脈對缺血性腦損傷大鼠神經(jīng)細胞凋亡的影響[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21(6):27.
[5]張少丹,裴 林,丁春華,等.針灸“大椎”、“涌泉”穴對新生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大鼠脂質過氧化損傷及一氧化氮的影響[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3,3(16):913.
[6]江克文,張 瑛,水泉祥.電針預處理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保護作用的可能機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3,23(12):914.
[7]駱仲達,駱仲逵,許能貴.電針對局灶性腦缺血大鼠神經(jīng)細胞凋亡及神經(jīng)生長因子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7):1382.
[8]龐 勇,鄒卓成,李 雁.益腎調督針法對實驗大鼠腦梗死恢復期 TNF-α、IL-6 和 IL-8 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06,25(12):27-39.
表3 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