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敏
(1.紅河學院,云南蒙自 661100;2.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 200433)
字詞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1]。多音字的存在,使外國人學習漢語讀音過程中面臨更大的困難。越語中沒有多音字這一說法,不會涉及到受母語影響的情況。但是繁瑣復雜的多音字,對于中國學生都是一個難點,何況外國學生,所以他們在多音字方面的學習困難相對較多。
原型范疇理論簡稱為原型理論,是在批判古希臘哲學家Aristotle的經(jīng)典范疇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其主要特征概括為:范疇憑借典型特征來建立“完形”概念;范疇成員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彼此之間有隸屬程度的差異;范疇成員之間享有部分共同屬性,形成家族相似性;范疇的邊界是模糊的[2]。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認知程度的深化,范疇的界定并不會一層不變,相反范疇的界限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本文利用越南留學生使用的《漢語教程》中部分常見多音字,對100名越南留學生做問卷調查,根據(jù)調查結果,利用原型范疇理論對越南留學生多音字偏誤進行分析,根據(jù)不同類型多音字,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幫助越南留學生更好地學習漢語,提高多音字習得效率。
本文基于漢語多音字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設計問卷,對越南留學生多音字習得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并結合多音字形成原因對結果進行分析。
本文問卷中涉及的多音字的選取標準是參照《現(xiàn)代漢語》 常用漢語多音字附錄,從留學生所使用的《漢語教程》教材中選出34個多音字,并選取包含其中34個常用多音字的例句,設計成問卷,發(fā)放問卷給100名紅河學院越南留學生做選擇?;厥?00份問卷,回收率為100%。根據(jù)回收的問卷來統(tǒng)計每道題正確和錯誤人數(shù)。
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根據(jù)孫強[5]《現(xiàn)代漢語多音字研究》多音字的來源和成因,這里僅選取對越南留學生來講常見的幾類偏誤進行討論。
上古30韻部按照主要元音和韻尾的不同可以分為陰陽入三類十一組:之職蒸/幽覺冬/宵藥/侯屋東/魚鐸陽/支錫耕/歌月寒/脂質真/微物文/緝侵/集談。從上古30韻部到中古206韻漢語韻母系統(tǒ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多音字的形成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3]。
表1為韻母系統(tǒng)變化形成多音字調查表,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頻率越高,越南學生回答的正確率越高。譚麗花[4]認為:原型多由本族語的單個詞組成,應用范圍廣泛,為多數(shù)人所熟悉,運用頻率最高。如表1第一個音:會(huì)、色(sè)、給(gěi)、差(chā)都是為多數(shù)人所熟悉,運用頻率也較高(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頻率相對較高)的音,所以第一個音即為這個多音字的原型。而多音字中的第二、第三個音:會(kuài)、色(shǎi)、給(jǐ)、差(chāi、 cī)等,可以看成是此范疇中的非典型成員。從調查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越南留學生對韻母系統(tǒng)變化形成的多音字原型掌握較好。但對于其邊緣性非典型成員掌握較差,只有平均30%的正確率。
表1 韻母系統(tǒng)變化形成多音字調查表
根據(jù)原型范疇理論,在教學中,在教授這類多音字時,我們除了強調原型的學習外,還應該教授學生非典型讀音,這樣才能使學生全面掌握這些多音字,避免出錯。
表2是對破讀形成多音字調查結果,從表2中可以看出,同樣,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頻率越高,留學生的正確率越高??傮w上,越南留學生對于這一類多音字掌握情況還是較好的。根據(jù)破讀的定義,破讀是通過改變一個字的聲調來區(qū)別它的意義,是區(qū)別一個詞的引申義的一個辦法。破讀屬于社會變化,破讀的主要作用是區(qū)別詞性??梢哉f這一類詞原本為一個詞的多個意思即一詞多義,只是由于社會變化的原因,才產(chǎn)生意義不同的不同讀音,也就是破讀產(chǎn)生的多音字,其意義上是有聯(lián)系的。
例如:為讀wéi,意義是:做、充當、變成、是。
讀Wéi,表示行為的對象,替;表原因,目的。
相讀xiāng,表示互相,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親自觀看。
讀Xiàng,表示相貌、外貌;物體的外觀,觀察事物的外表判斷其優(yōu)劣等。
難讀nán,表示不容易,使感到困難,不好。讀Nàn,表示不幸的遭遇,質問。
好讀hǎo,表示優(yōu)點多的,闔家滿意、友愛、健康。
讀Hào,表示喜愛,常容易
表2 破讀形成多音字調查表
從以上這些例子中可看出,其意義上是有聯(lián)系的。Toylor[5]用“意義鏈”取代自然范疇的“家族相似性”來解釋多義詞各個義項之間的聯(lián)系,意義A與意義B因他們之間的某些相同特征或其它的相似性而發(fā)生聯(lián)系,意義B又反過來成為變化源進一步延伸出意義C,同樣的意義C又延伸出意義D和E,如此等等。
以“難”為例,“難”通常是“不容易”的意思。當越南留學生請老師舉例說明形容詞“難”時,老師常說“很難”,“漢語很難學”。所以,該意義即為“難”的原型義項,而后面“不好,不幸遭遇、質問等”則為引申義項,構成“意義鏈”。所以,以破讀形成的多音字是一個既有原型義項,又有通過“家族相似性”或“意義鏈”連接在一起的延伸意義的復雜系統(tǒng)。
所以在給留學生教授這一類多音字時,首先應把原型義項所對應的詞性找出來,再教授非典型義項的詞性。讓他們通過“意義鏈”來進行全面學習。
漢越兩種語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使用兩種語言的人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認知原型。但由于中、越兩國地理、歷史、文化關系等因素,越語與漢語的交流歷史悠久,早在先秦時期越語已開始跟漢語接觸,形成了古漢越音的漢越詞。關于漢越音,越南語言學家鄧德超認為,“漢越音是越南人按越語的語音系統(tǒng)讀漢字的一種讀音”。到中唐時期,漢語中古音的大量詞語通過書面形式有系統(tǒng)性地進入了越語。在中越兩國兩千年來的交流接觸中,越南人大概接受了5000多個漢字。越南語中這些漢語音字的發(fā)音與漢語發(fā)音很相近[6]。
表3為漢越音形成多音字調查表,由表3 可以看出,對于這類字,即使該多音字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低,但是因為他們受到漢越音原型的影響,學生的正確率卻很高。例如,“空”發(fā)kōng音,在教材中只出現(xiàn)6次,“任”發(fā)rèn音在教材中僅出現(xiàn)3次,但是正確率都非常高分,別為100%和87%。所以越南留學生學習漢語常受漢越音詞原型的影響,多音字的學習也不例外。
表3 漢越音形成多音字調查表
所以,在教授越南留學生這類多音字時,可以與其已掌握的漢越音原型發(fā)音聯(lián)系起來,再通過強調非典型發(fā)音,讓學生全面掌握這些多音字的讀音。
本文對越南留學生多音字習得情況進行了調查,利用原型范疇理論對三類常見偏誤進行分析。對韻母系統(tǒng)變化形成的多音字,越南留學生對原型掌握較好,但對于其邊緣性非典型成員掌握較差,所以我們提出,在教授這類多音字時,除了強調原型的學習外,還應該教授學生非典型讀音,這樣才能使學生全面掌握這些多音字,避免出錯。對于以破讀形成的多音字是一個既有原型義項,又有通過“家族相似性”或“意義鏈”連接在一起的延伸意義的復雜系統(tǒng)。所以在給留學生教授這一類多音字時,首先應先對原型義項所對應的詞性進行教學,再教授非典型義項的詞性,讓學生通過“意義鏈”來進行全面學習。對于由漢越音影響形成的多音字,可以與其已掌握的漢越音原型發(fā)音聯(lián)系起來,再通過強調非典型發(fā)音,讓學生全面掌握這些多音字的讀音。
[1]陳平.對外漢語速成教育中的字詞教學評論推薦[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6):12-14.
[2]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59.
[3]孫強.現(xiàn)代漢語多音字研究[D].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4]譚麗花.原型理論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7,(19):149.
[5]Taylor,J.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Pek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P,2001.
[6]阮氏芳.借助漢越音、漢越詞對越漢語詞匯教學[J].東南亞縱橫,2006,2: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