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存平 蘇鳳珍 湯建明 彭紅纓
血液透析中穿刺點滲血兩種止血方法的效果觀察
石存平 蘇鳳珍 湯建明 彭紅纓
目的探討血液透析中穿刺點滲血兩種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 選擇4個月內(nèi)40例血液透析患者為對照組,4個月后同上40例維持性血透患者作為實驗組,對照組穿刺處滲血46例采用無菌棉球壓迫止血。實驗組穿刺處滲血50例采用無菌細紗線結(jié)扎止血,對兩組進行觀察比較兩種止血效果。結(jié)果對照組中仍有18例滲血;實驗組2例滲血,實驗組止血效果顯著(P<0.05)。結(jié)論無菌細紗線結(jié)扎止血明顯優(yōu)于無菌棉球覆蓋壓迫止血。
血液透析;穿刺點滲血;無菌細紗線;無菌棉球
血液透析HD作為常規(guī)治療急、慢性腎衰竭的方法,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1]。動靜脈內(nèi)瘺(AVF)由于其具有使用方便,易于穿刺、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并能長期穩(wěn)定使用等優(yōu)點,是維持血透患者賴以生存的生命線[2]。每個終末腎功能衰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而丟失在穿刺部位棉球上的血,估計每年也有100 ml[3]。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來講,避免或減少穿刺針眼滲血至關重要。本科2011年3月至11月AVF穿刺點滲血兩種止血方法進行了對比研究,現(xiàn)體會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3月至11月收集本科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22歲~75歲。慢性腎小球腎炎20例,糖尿病腎病10例,多囊腎5例,痛風性腎病3例,血管炎腎病2例。前4個月內(nèi)血液透析患者40例為對照組,4個月后同上40例為實驗組。40例患者動靜脈內(nèi)瘺均為腕部橈動脈和頭靜脈端吻合,血小板計數(shù)在正常范圍,透析過程中均采用常規(guī)肝素化,使用尼普洛16 g穿刺針,行血液透析每周2~3次,每次4~4.5 h,血流量200~250 ml/min。
1.2 方法 對照組發(fā)生動靜脈內(nèi)瘺穿刺點滲血后,操作者戴無菌手套,取無菌棉球覆蓋壓迫穿刺點滲血處,并用膠布固定。實驗組穿刺點滲血后,松開滲血部位固定穿刺針柄的膠布,對局部進行碘伏消毒。戴無菌手套,取一塊無菌紗布抽出4-6根無菌紗線,搓成一股一只手捏住紗線的始端,另一只手提起末端協(xié)助放于穿刺針下,慢慢移至穿刺點,環(huán)繞針孔以螺旋式擰緊膠布固定,力度適宜,上面覆蓋無菌紗塊,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guī)程。
1.3 評價指標 ①止血效果:處理后滲血立即停止為止血有效;仍有血液滲出為無效。②透析血流暢通:透析血流量≥150 ml/min 為透析血流暢通[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動靜脈內(nèi)瘺穿刺點滲血止血效果及透析血流暢通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延長透析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證,因長期透析,粗大的穿刺針在同一位置上反復穿刺,針孔愈合欠佳,造成滲血;同時,血流速度的加快與血管內(nèi)壓力的增高也易使血液自針眼處滲出;另外,肝素抗凝劑的應用,也加重滲血。臨床上護士通常會采取無菌棉球加壓覆蓋的方法處理。無菌棉球加壓覆蓋雖然在短時間內(nèi)可起一定的止血作用,但隨之無菌棉球又會浸濕,需重新更換。無菌細紗線結(jié)扎止血法利用無菌紗線,使皮膚與針梗之間接觸緊密,增加了皮膚及皮下組織對針梗的壓力,血流受阻形成凝塊,阻塞出血部位使?jié)B血停止。實驗結(jié)果顯示:無菌細紗線結(jié)扎止血明顯優(yōu)于無菌棉球覆蓋壓迫止血。此方法在臨床應用中操作簡便易行,止血效果顯著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1] 王林.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進展.中國血液凈化,2003,2(8):407-410.
[2] 任緬紅,黃欽榮.直接AV穿刺行血液透析方法探討.江漢大學學報,2004,21(12):56-57.
[3] 沈清瑞,葉任高主編.血液凈化與腎臟移植.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王質(zhì)剛.透析與腎移植使用手冊.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30.
225500姜堰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