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梁華(華東交通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隨社會經(jīng)濟的增長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漸漸發(fā)生變化。同時相關研究顯示:大學生相當一部分人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大學生屬于“心理亞健康”高發(fā)人群。
本研究主要通過研究球類項目內容的體育教學手段來改善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特別是心理健康問題,確立何種體育鍛煉內容能夠對學生的心理改善有更好的作用;分析EPQ與SCL90之間的相互關系等。
2.1、研究對象
普測發(fā)放問卷的對象均華東交通大學大一大二大三學生,共計800名,生活和學習條件基本相同,其中有效問卷758份,有效問卷率為94.75%。 男生為407人(占53.69%),女生為351人(占46.3%),平均年齡20.84歲。
2.2、實驗方法
2.2.1、問卷調查法
2.2.2、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3.1、本校學生SCL90均分兩次調查結果
表3.1:本校學生SCL90均分兩次調查結果統(tǒng)計
由表3.1可見本校學生SCL90均分第一次與第二次問卷測試結果:前者各項因子的得分顯著高于后者,兩者見顯著性差異(P<0.01)。這一結果說明通過一個學期的不同球類項目的體育課教學,本校學生心理健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學生的各項心理指標趨于正?;S捎谇蝾愴椖烤哂袑剐缘奶攸c,并且對學生靈敏和協(xié)調的能力要求比較高,通過對球類項目一段時間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提高具有顯著的作用。
表3.2:本校學生SCL90均分與大學生常模的差異比較
SCL90第二次問卷測試的學生在8項上的得分高于國內常模(P<0.05),均具有顯著性,該結果與近期的研究比較接近。這一結果進一步說明通過一個學期的不同球類項目教學,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較好的改善,各項心理指標低于常模,趨于正?;?/p>
性別為獨立變量作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第一次男女學生間在各因子項目數(shù)上均未發(fā)現(xiàn)顯著差異 (p>0.05)。但以第二次SCL90的男女學生為獨立樣本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F3(人際敏感)、F4(抑郁癥狀)、F5(焦慮癥狀)、F7(恐怖癥狀)和 F8(偏執(zhí)癥狀)五個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男生的各項因子分均低于女生的分數(shù)。表明球類項目對男生的干預程度高于女生。
3.2、不同球類項目教學對學生心理干預的研究
3.2.1、網(wǎng)球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
通過調查得出:在進行網(wǎng)球運動后,參與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分下降,但差異不顯著;學生在抑郁癥狀、恐怖癥狀和精神病性方面分值都下降明顯,達到顯著水平 (P<0.05);其余各項因子前后兩次測試結果均有所下降,但差異不顯著。
3.2.2、排球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
通過調查得出:在進行排球運動后,參與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分下降,但差異不顯著;除軀體化、焦慮癥狀以外,其余七項因子前后兩次測試結果均有所下降,但差異不顯著;學生的焦慮癥狀分值下降明顯,達到顯著水平 (P<0.05)。
3.2.3、足球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
通過調查得出:在進行足球運動后,參與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分下降,但差異不顯著;除軀體化和恐怖癥狀以外,其余七項因子前后兩次測試結果均有所下降,但差異不顯著;學生的軀體化和恐怖癥狀分值下降明顯,達到顯著水平(P<0.05)。
3.3、不同球類項目對SCL90各因子影響的差異
3.3.1、各球類項目與軀干化之間的關系顯示:在軀干化中,排球的均值分值最高1.43,與常模均值較為接近,并且明顯高于其他三項球類運動。而其他三項球類項目的均值分值都比較接近。
3.3.2、各球類項目與強迫之間的關系顯示:在強迫因子中,四個球類項目都小于常模均值,其中平均均值最小的是羽毛球1.55,明顯小于常模均值和其他三項球類項目的平均均值。
3.3.3、各球類項目與抑郁之間的關系顯示:在抑郁因子中,四個球類項目中,網(wǎng)球、排球、足球三項的均值分值比較相同為1.48,羽毛球明顯小于其他三項球類為1.3,同時四項球類運動明顯小于常模均值1.76。
這一結果說明:通過一個學期的不同項目的體育課教學,本校心理亞健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得到了明顯提高,學生的各項心理指標趨于正常化。
3.4、不同性別、專業(yè)學生的運動量三要素差異比較:
對所測學生按的不同性別和專業(yè)進行區(qū)分對運動量運動強度、時間、頻率三個方面進行了比較。
在強度方面,96.4%的女生集中在輕微運動、小強度和中等強度中;全部的文科學生均集中在輕微運動、小強度和中等強度中。
在運動時間方面,有46%的男生運動時間超過30min以上,而63.9%的女生運動時間在 30min以內;城市學生在各時間段分布相當,有40%的文科學生運動時間在31min至59min之間,理科學生僅在21min至30min活動時間人數(shù)分布居多,其余各時間段分布相當。
從整體上看,在運動頻率方面,有52.1%的男生和42.5%的女生每周活動1至2次,每月活動1次以下的男生僅占5.5%。以上結果說明,女生相對于男生,其參與運動的特點更趨向于小強度、短時間、低頻率。
4.1、球類項目對心理亞健康的學生具有積極的作用
4.2、不同的項目對心理各因子的干預程度存在差異。羽毛球對學生的敵對、恐怖癥狀方面有較好的改善作用。網(wǎng)球運動對學生的抑郁癥狀、恐怖癥狀和精神病性方面的改善有積極作用。排球運動對學生的軀體化、焦慮癥狀方面的改善有積極的作用;足球運動運動對軀體化和恐怖癥狀方面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4.3、女生的運動量存在強度小,時間短,頻率低的特點。該特點對改善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下的女生心理狀況不利。文科的學生較理科學生,參與運動的運動量存在強度小,時間長和頻率低的特點。不利于球類運動項目對文科處于亞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
[1]林光躍.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關聯(lián)性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03(3):15-16.
[2]掌玉宏.球類運動干預對改善大學生焦慮和抑郁水平的研究[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9(6):102-104.
[3]張力為.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5,15(4):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