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中國理論心理學的概念、困境與實踐領域

      2012-11-15 06:09:42楊文登葉浩生
      關鍵詞:心理學理論實驗

      楊文登 葉浩生

      (廣州大學 心理與腦科學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510006)

      論中國理論心理學的概念、困境與實踐領域

      楊文登 葉浩生

      (廣州大學 心理與腦科學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510006)

      理論心理學是以理論、思辨的方法研究心理學理論問題的一個研究領域。按其外延由小到大的順序,可以分為元理論研究、實體理論研究、分支學科、心理學理論研究等不同的層次或領域。當前,由于國際理論心理學逐漸走弱、原創(chuàng)性不強及自我定位過窄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理論心理學正陷入困境。要走出這一困境,中國理論心理學應考慮到自身概念的層次性,在保持元理論研究傳統(tǒng)的同時,拓展外延,改變職能,多做其他心理學科所忽略或不擅長做的“協(xié)調”工作,甘于擔當推進心理學事業(yè)的“協(xié)作者”與“潤滑劑”。自覺協(xié)助實驗心理學等其他心理學分支學科進行研究,當好溝通心理學與鄰近學科、心理學與社會民眾、國內心理學與國外心理學的橋梁,并在這些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的存在價值,拓展自己的實踐領域與生存空間。

      中國理論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元理論;實體理論;分支學科

      中國理論心理學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及時、全面地向國內介紹、評價了西方及蘇俄的各種心理學理論與流派,初步探索了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建立了專門的學術組織(即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分會),撰寫了大量理論心理學論著,培養(yǎng)了一大批理論心理學研究者,等等。2009年,第13屆國際理論心理學大會在南京召開,確立了中國理論心理學良好的國際形象,提升了中國理論心理學研究在國際舞臺上的發(fā)言權①。

      但是,與21世紀初國際上某些樂觀主義者的期待明顯不同②,理論心理學至今仍未表現(xiàn)出屬于自己的“世紀”的跡象。相反地,全世界范圍內的理論心理學正在逐漸走弱。中國理論心理學也正在發(fā)生改變。部分理論心理學研究者的研究重心由理論轉向實驗,他們指導的研究生,尤其是碩士研究生,大都不再從事理論心理學研究。歷屆心理學學術年會中,理論心理學摘要提交的比例逐年降低,理論分會場的人數(shù)不斷減小。各種期刊發(fā)表的純理論文章數(shù)量也在不斷降低。一些圈內人士對理論心理學的原創(chuàng)性表達了憂慮③,更有一些圈外人士更認為理論就是“綜述”,理論心理學就是“坐在扶手椅上的心理學”,只知“說空話”、“放大炮”、“坐而論道,不解決問題”(潘菽④、車文博⑤等學者都曾對這些誤解進行過描述與澄清)。理論心理學與實驗心理學缺乏應有的交流,少有合作研究的出現(xiàn)。理論心理學論著的關注度不高,除了少數(shù)作者的論文外,大部分理論心理學論文的下載率與引用率均較低,一些圈內學者甚至自嘲理論研究已經變成了“自說自話、自我欣賞”。

      中國理論心理學的概念應該如何界定?它陷入上述困境的原因有哪一些?如何走出這一困境?它應該如何進行自我定位?其基本的實踐領域和生存空間又在哪里?本文試圖一一討論這些問題,希望能引起相關學者的關注。

      一、中國理論心理學的概念界定

      早在20世紀30年代,清華大學就開設了理論心理學的選修課。1942年,汪敬熙曾在《教育研究》上撰文探討“理論心理學之建立”⑥,1945年,潘菽在中央大學開設了《理論心理學》課程。此后數(shù)代心理學研究者從未間斷心理學的理論研究,潘菽⑦、樂國安⑧、葉浩生⑨、燕國材⑩、葛魯嘉?等學者先后專文探討過理論心理學的歷史、概念、性質與功能,唐自杰?、王啟康?、燕國材?、車文博?、霍涌泉?等學者出版過以“理論心理學”命名的專著。但是,到底什么是“理論心理學”,仍然眾說紛紜,見仁見智。

      (一)兩種常識觀點

      第一種觀點主要以研究主題或領域來界定理論心理學,認為“研究心理學理論問題的心理學就是理論心理學”。何謂“心理學理論問題”呢?在這種觀點看來,凡是與心理學的“應用”或“實踐”相對的問題都是心理學的理論問題。比如,有關心理學的學科性質、任務、方法論問題是心理學理論問題;有關心理過程、個性心理的具體理論(如知覺的模板匹配理論、人格的結構與發(fā)展理論)是心理學理論問題;甚至實驗心理學研究的絕大部分問題,由于沒有直接關涉到心理學的實踐應用,也部分地屬于理論心理學的范疇。

      第二種觀點主要以研究方法來界定理論心理學,認為“以理論、思辨的方法進行研究的心理學就是理論心理學”。何謂“理論、思辨的方法”呢?在這種觀點看來,凡是與調查、實驗等心理學實證方法相對的研究方法都屬于理論、思辨的方法。比如,心理學在實驗心理學獨立之前就已存在,但它主要采用理論、思辨的方法進行研究,因此更多地是理論/哲學心理學。在實驗心理學獨立之后,凡是以實驗、量化等方法進行研究的心理學就是實驗心理學,即使它最終探索或驗證的是心理學理論問題。同樣,凡是以理論、思辨方法進行研究的心理學就是理論心理學,即使它關注的是實驗或應用心理學正在研究的實踐問題。

      (二)對兩種常識觀點的批判性思考

      上述兩種觀點具有一定解釋力,簡單明了,符合常識的“經濟原則”,但是,它們只從單一維度來定義理論心理學,均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第一種觀點混淆了使理論心理學為真的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區(qū)別。認為“研究心理學理論問題”只是“理論心理學”為真的充分非必要條件。即,如果說“理論心理學研究心理學理論問題”,這個命題必定為真。但是,這個命題反過來表述就存在問題。研究“心理學理論問題”的學科很多,理論心理學只是其中之一。比如,實驗心理學正在研究認知過程的理論問題,常識心理學、宗教心理學經常研究心理模仿、超個人心理等理論,甚至其他鄰近學科(如哲學、教育學,等等)也會研究心身關系、學習理論等心理學理論問題。

      第二種觀點犯了與第一種觀點同樣的錯誤。認為“理論、思辨的方法”是理論心理學研究的重要特征,沒有它就不成之為理論心理學。亦即是說,“不以理論、思辨方法進行研究的心理學必定不是理論心理學”或“理論心理學以理論、思辨的方法進行研究”,這兩個命題都為真。但是,以“理論、思辨的方法”進行研究的并不只有理論心理學,心理學的其他分支學科,甚至常識心理學、廣義的宗教心理學等非科學的心理學,同樣不排斥理論思辨的方法。比如,實驗心理學就經常運用“理論、思辨的方法”來探索、建構理論,以撰寫實驗報告的“引言”與“討論”部分。

      (三)我們的觀點

      兩種常識觀點都觸及到了理論心理學的核心特征,但均混淆了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區(qū)別,不合理地擴大了理論心理學概念的外延(見圖1)。我們認為,理論心理學是以“理論、思辨的方法研究心理學理論問題的一個研究領域”。

      圖1 心理學的二維分類

      這個定義,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①理論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必須是心理學的理論問題。以心理學實踐問題為直接研究導向的研究,即使是運用理論、思辨的方法,也更多地屬于常識心理學而非理論心理學。②理論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必須是理論、思辨的方法。采用其他實證研究方法(如實驗、調查、個案研究等),即使探討的是理論問題,也更多是實證心理學而非理論心理學。③理論心理學是一個“研究領域”,而不只是狹義的分支學科。這是對理論心理學外延的界定,對本文的后續(xù)討論尤為重要。我們按概念內涵“核心-外圍”的維度,以外延由小到大為順序,將其分為五個不同的層次與領域(見圖2)。

      第一,作為元理論研究的理論心理學。元理論指理論的理論,是心理學理論與方法的指導思想和指導原則。它主要關注心理學的學科性質、任務、研究對象、方法論等學科基本問題,試圖從整體上把握心理學的歷史、現(xiàn)狀及可能的命運。元理論研究是中國理論心理學研究最廣泛、最深入的部分,大致等同于中國早年的“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研究”。

      圖2 理論心理學的外延結構

      第二,作為實體理論研究的理論心理學。實體理論指心理學領域一些特殊的、具體的理論問題,主要包括一般理論(如,心理學中的混沌理論)與具體理論(如,感知理論、學習理論等)。它是理論心理學與其他分支學科共同研究的交叉領域,但不同的心理學對它研究的角度不一樣。①不同的心理學有不同的命名方式。理論心理學將之稱為“實體理論”,其他心理學更多地將它稱為“中層理論”或“理論模型”。②不同心理學采取的研究方式不一樣。比如,同是人格理論研究,理論心理學以理論的方法研究人格的研究歷史、結構、發(fā)展階段等,實驗心理學則用問卷、量表甚至認知神經科學的手段研究人格的類型、維度、生理基礎等。

      第三,作為分支學科的理論心理學。當前,大部分研究者均把理論心理學視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一門課程或一種專業(yè)。但這種觀念并非由來已久。在國際上,理論心理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才開始興起。以1997年Brent Slife等發(fā)表的論文《走向理論心理學:這門分支學科應該得到正式承認嗎?》為標志?,理論心理學才正式發(fā)展成一門小的分支學科。在成為分支學科后,它很弱小,發(fā)展也不快。但它代表著心理學的理論形象,是心理學與其他鄰近學科進行理論交流的“外交大使”。它有責任將其他學科的理論引入心理學,也有義務把心理學的最新成果以其他學科能讀懂的理論形式,翻譯、介紹給其他學科。

      第四,作為“心理學理論研究”的理論心理學。這一意義上的理論心理學更為包容與開放。它與應用心理學、常識心理學等有著部分重疊,更多地指以理論形式存在的心理學,是心理學在社會大眾面前的理論形象。對社會大眾而言,他們并不關心心理學的具體技術及研究過程,只對以通俗的、理論形式呈現(xiàn)的結論感興趣。比如,他們通常對“老鼠同樣具有同情心”、“金錢能減小痛苦”、“靈魂出竅是大腦生理反應”、“知識將來可能下載到大腦”等結論感興趣,而對如何得出這些結論的實驗設計與研究工具并不關心。這一意義上的理論心理學是心理學與社會大眾的溝通橋梁。它既要將科學心理學的研究結論,以通俗易懂的理論形式翻譯、介紹給社會大眾,也要將社會大眾普遍感興趣的(或受到困擾的)的問題,以理論的形式傳達給其他心理學研究者。

      第五,作為地域概念的理論心理學。這一意義上的理論心理學,是以地域、文化及歷史傳統(tǒng)等為依據(jù)所進行的劃分。如果以中國文化為理解原點,可以將理論心理學分為中國理論心理學與國際理論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等并不適合此種劃分)。中國理論心理學代表著中國心理學參與國際交流的理論形象。它有責任將國外理論心理學引入、介紹到國內,也有義務將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及現(xiàn)、當代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翻譯、輸出到國外。

      總之,中國理論心理學是一個以地域為劃分依據(jù)的研究領域。它以“理論、思辨的方法研究心理學理論問題”為核心內涵,在不同語境下、不同時期中具有不同的外延。它與其他心理學研究領域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線,隨著外延的不斷擴大,這種分界愈發(fā)模糊。而且,正如理論心理學研究者可以研究其他心理學領域一樣,其他心理學研究者,甚至其他學科的研究者也同樣可以研究理論心理學。

      二、中國理論心理學的困境溯源

      在界定了中國理論心理學的概念以后,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分析本文開篇所談到中國理論心理學所面臨的困境。下文將從外到內、由淺入深地分析導致這一困境的根源原因。

      (一)當代國際理論心理學逐漸走弱

      中國理論心理學的發(fā)展,理所當然地受到整個國際理論心理學大氣候的影響。而國際理論心理學的命運,又與整個時代科學/人文精神的力量對比密不可分。在文藝復興之前,科學尚未興起,無所謂科學與人文之分,哲學/理論心理學就是唯一的心理學形態(tài)。文藝復興后,各門學科紛紛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了獨立的科學??茖W精神也因科學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逐漸成為主流的時代精神。它不僅催生了以實驗方法為標志的科學心理學,還使“科學取向”的心理學,歷經構造心理學、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等形式,一直占據(jù)著心理學發(fā)展的主流。理論心理學則被看作是“復古的舊心理學”而被時代所邊緣化,幾近消亡。

      但接下來兩次世界大戰(zhàn)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促使人類重新開始對科學的反思??茖W只是一種工具,它還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引。因此,從20世紀50年代起,人文精神出現(xiàn)了短暫的復興。人文學者對科學精神中的“科學主義取向”做出了嚴厲的批判,并由此引發(fā)了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的斗爭。反映到心理學中,就是20世紀60年代后,理論心理學借助于現(xiàn)象學、闡釋學、人本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等哲學的發(fā)展,對“數(shù)據(jù)驅動”的實證心理學進行了猛烈的批判與抨擊。壓抑已久的、“觀念驅動”的理論心理學開始爆發(fā),在短時期內迅速復興,迎來了自1879年心理學獨立后的第一波發(fā)展。

      各種理論心理學組織、專著及期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1963年,美國心理學會成立了“理論與哲學心理學分會”。1967年,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成立了“理論心理學高級研究中心”。1981年,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創(chuàng)刊。1985年,國際理論心理學協(xié)會正式成立。1991年,Theory &Psychology創(chuàng)刊(在此期間,還有Annals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等20多本理論心理學相關的期刊相繼創(chuàng)刊)。1997年,Slife等正式宣告理論心理學是一門新的分支學科,成為此波理論心理學發(fā)展的最高潮(可參見葉浩生?,Slife?,霍涌泉、梁三才?)。

      但好景不長,正當理論心理學發(fā)展最迅速的時候,科學/人文精神的力量對比再次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人們發(fā)現(xiàn),人文學者指出并批判了科學的不足,但并未比科學做得更好。它也許是一個合格的批判者,卻不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見的建設者。解決當代“風險社會”的主要途徑,仍然只能依靠科學。因此,進入21世紀后,人文精神再次呈現(xiàn)隱退的跡象。反映到心理學中,理論心理學的地位應聲下降,認知心理學成為了心理學研究的絕對主流。更令人憂心的是,在上一波理論心理學的發(fā)展過程中,一些理論研究者對實驗心理學的批判過于嚴厲(有些甚至有失公允),導致兩者之間“積怨甚深”,進一步惡化了整個國際理論心理學的生存環(huán)境。原本弱小的中國理論心理學,面對日趨惡化的國際環(huán)境,發(fā)展更是舉步維艱。

      (二)原創(chuàng)性有待加強

      在中國,理論心理學的發(fā)展先天不足,一直背負著“原創(chuàng)性缺失”的包袱。中國原本沒有心理學,其初期的發(fā)展主要依靠對國外心理學的引進與消化。解放前,“大學里講的心理學基本上還是照搬的,……如從行為主義者學來的,就宣傳行為主義;如從機能心理學者學來的,就宣揚機能心理學,如從完形心理學者學來的,就宣揚完形心理學?!?。建國初期,由于政治原因,心理學一度向前蘇聯(lián)心理學傾斜。心理學界為了區(qū)別于西方心理學,開始有意識地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以蘇俄心理學為表率,對整個心理學的基本理論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富有一定原創(chuàng)性的反思與澄清,出現(xiàn)了中國理論心理學發(fā)展的第一波小高潮?。

      完全可以說,新中國最先發(fā)展起來的心理學領域就是理論心理學。這主要有如下原因:①要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fā)展中國自己的心理學,首先要有國外理論的引進與介紹,這正是理論心理學所擅長的。②建立新的心理學科,必須對心理學的元理論基礎進行認識與澄清。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國心理學界發(fā)表了大量探討心理學研究對象、任務、性質、方法等元理論的文章。這些文章雖有時代局限,但百家爭鳴,各抒己見,其中不乏真知灼見,澄清了很多基本理論問題。③建國初期,中國經濟非常困難,科研經費捉襟見肘,國內的心理學實驗室屈指可數(shù)。“低經濟投入、高學術產出”的理論心理學一度成為很多心理學者的首要選擇。

      “文革”十年,心理學研究陷入停頓,萬馬齊喑。理論心理學研究作為唯一能在“牛棚”中進行的心理學活動,在潘菽等少數(shù)心理學家的頭腦中得以艱難的延續(xù)(著名的《心理學簡札》就是在此時期完成的)。改革開放后,心理學重新煥發(fā)出生機。但此時,國內外心理學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實驗心理學由于自身研究的斷層,也紛紛加入到理論心理學研究的行列。雙方都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國外(尤其是西方),在元理論、實體理論、心理學史等方面做了大量翻譯、引進與評價的工作。理論心理學研究再度出現(xiàn)欣欣向榮的情景(但此時引進與消化國外心理學是主流,原創(chuàng)性并不強)。比如,1979年,中國心理學會成立了“中國心理學會基本理論研究會”,在1980年改名為“中國心理學基本理論專業(yè)委員會”,并召開了第一次學術年會(比普通與實驗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年會還早1年,此后基本上每年召開一次)。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科研經費增加、研究設備更新、網(wǎng)絡信息同步、留學歸國人員增多等原因,實驗心理學迅速與國際接軌,很快超越了理論心理學?!袄弦惠呅睦韺W家潘菽去世以后(1988),實證性研究已占據(jù)了中國心理學發(fā)展的主流地位,理論研究模式的昔日風光不再”?。理論心理學研究再度被邊緣化,其原創(chuàng)性更是遭受沉重打擊:①長期的理論復制導致了理論創(chuàng)新的弱化,反過來理論創(chuàng)新的弱化又導致了對國外心理學理論的瘋狂引進。這種惡性循環(huán)使得中國的心理學研究已經不習慣于理論創(chuàng)新,一些人不問情由,只要是中國同行自己提出的理論,就先入為主地持否定與批判的態(tài)度,迫使學術創(chuàng)新“真的成為了胡編亂造的地下活動”?。②在逐漸重視科學與實用的國內環(huán)境下,理論心理學要么因為“不夠實踐”,要么因為“不夠科學”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也難獲得科研基金的資助。③中國一直有著“述而不作”的傳統(tǒng)。整個國內學術界都非常重視對經典文本的解讀與對國外最新文獻的引用。學術論文要么言必稱國外,要么言必稱古代。原創(chuàng)精神受到國內整個學術大環(huán)境的影響。

      (三)沒有恰當?shù)淖晕叶ㄎ?/h3>

      原創(chuàng)性的缺失與國際理論心理學走弱的大氣候,是中國理論心理學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但在我們看來,這并非導致困境的根源。中國理論心理學困境的真正根源是沒有進行恰當?shù)淖晕叶ㄎ弧K^分強調元理論研究,片面夸大自己對其他學科的指導與批判功能,導致一些原本屬于它的領域沒有得到研究,一些原本具有的功能沒有得到發(fā)揮,大大縮小了自己的實踐領域與生存空間。

      第一,中國理論心理學的實踐領域有待擴大。長期以來,中國理論心理學界將自己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心理學基本理論”的研究,過分關注自己的特殊性,將自己主要局限于元理論研究領域,注重將國外元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紹到國內,但對實體理論關注不多,與其他學科交流也不夠。這種對自我核心特征的凸顯,有利于確證自身的存在價值,在中國理論心理學發(fā)展的初期是有利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定位反過來局限了中國理論心理學的發(fā)展。除了元理論研究,實體理論的研究,甚至是關于心理學的理論研究,都是中國理論心理學重要的實踐領域。忽略這些領域,實際上就是主動縮小了自己的實踐范疇,束縛了自身發(fā)展的生命力。

      第二,未能恰當?shù)囟ㄎ焕碚撔睦韺W的功能。長期以來,理論心理學為了證實自己存在的必要性,更多地強調理論研究的基礎性、根本性及對其他心理學的指導與批判功能。的確,中國理論心理學具有這些功能,但這并不是功能的全部。理論通過自身的運演確實能判斷舊理論、構建新理論,指導心理學的實驗與實踐。但更多時刻,它并不直接參與到具體的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即使沒有理論心理學,其他心理學分支學科只要關注實體理論,同樣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中國理論心理學應該主動放下“身段”,自覺改變職能,甘于做其他分支學科研究的“協(xié)作者”甚至“協(xié)助者”。除了元理論研究外,中國理論心理學的功能應更多地體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溝通”或“架設橋梁”的過程中,并通過完成這些過程而實現(xiàn)自身的存在價值。

      三、走出困境:擴大中國理論心理學的實踐領域

      我們認為,改變中國理論心理學的職能,拓展其實踐領域與生存空間,就能逐漸走出當前的困境。具體來說,我們認為中國理論心理學可以在以下五大實踐領域大有作為。

      (一)開展核心的元理論研究

      元理論研究是中國理論心理學研究的核心領域,也曾是中國理論心理學界研究的主要領域。車文博曾將心理學基本理論研究的工作歸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性質、方法論、心理的實質、與巴甫洛夫學說的關系、心理發(fā)展動力、心理與實踐的關系、心理活動基本范疇的劃分、意識與無意識、個性(人格)等十個方面?。近年來,有關心理學的哲學基礎及方法論研究占據(jù)了元理論研究的主流,國內諸多研究者對實證主義、現(xiàn)象學、闡釋學以及各種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如庫恩范式論、社會建構論、女性主義等心理學的哲學方法論進行了研究。此外,有關心理學的分裂與整合,各種西方心理學新思潮的理論研究等,也大都涉及心理學的元理論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這里就不再贅述。

      但是,在傳統(tǒng)元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為還有必要重點強調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發(fā)揮心理學史對元理論研究的促進作用。心理學史與理論心理學有著復雜的關系,中國學者經常將其并列起來進行稱謂。心理學史總是以某種理論為精神統(tǒng)帥,理論規(guī)定著它選用材料的類型及組織材料的方式。除了嚴格的編年史,心理學史基本上都是理論史、邏輯史、思想史。理論心理學在研究時很難撇開心理學史,它總要從歷史中引經據(jù)典,借以論證自己的觀點。理論與歷史研究有很大交叉,經常難以明顯分開,很多心理學史大家本身就是元理論研究的大家。因此,如何處理好心理學史與理論心理學的關系,讓兩者相互促進,是心理學元理論研究的重要領域。

      第二,關注影響心理學發(fā)展的倫理、政治因素。對心理學自身命運及其對公眾利益影響的研究,也是心理學元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白鳛榈赖屡c政治的哲學家,理論心理學家不僅有義務將人類生活與心理學實踐之間的關系理論化,還更有責任去解釋與批判那些可能會產生倫理與政治影響的心理科學的特殊應用”?。心理學研究會在哪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對社會倫理、政治產生影響,它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迎合、規(guī)避政治的干預,將來的命運如何,心理學該向何處去,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心理學在元理論層面加以注意,因此也是理論心理學的重要實踐領域。

      總而言之,元理論研究是理論心理學的根本,只有這個根本穩(wěn)固了,才有能力去進行其他領域的實踐。

      (二)協(xié)助實驗心理學開展研究

      在國際上,實驗與理論曾經有過一段“恩怨”。理論心理學在1960年代復興以后,與實驗心理學開始了長達數(shù)十年的爭辯。理論心理學曾經嚴厲地指責實驗心理學,比如:①實驗條件控制得越嚴格,實驗心理學離真實的情境越遠;②犯有“方法中心”的錯誤,將是否運用實驗方法當作判斷心理學是否科學的標準,把不能用實驗方法進行研究的問題排除在科學心理學研究之外;③認知神經心理學犯有“還原論”的錯誤。即使有一天知道了大腦里每個細胞的活動,我們仍然不知大腦到底在想什么;④主流的實驗心理學是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研究的主要是白人中產階段大學二年級的學生,獲得的知識不具有普遍性;⑤心理學的知識不只是從經驗中獲得的,它還是一種社會的建構,是研究者共同信仰的一種契約;⑥實驗心理學沒有考慮到心理學研究的倫理、政治意蘊,等等。

      客觀地說,這些指責并非沒有道理,實驗心理學也一直在認真反思并進行了一定改進。但實驗心理學研究者經常會抱怨兩者并沒有在同一平臺上討論問題,他們反駁道:①理論心理學似乎也沒找到比實驗心理學更好的方法來進行研究;②實驗方法在不斷發(fā)展、更新,隨著技術設備、統(tǒng)計方法的發(fā)展,當前無法研究的課題,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得到很好的研究;③實驗心理學歡迎針對它研究過程本身進行的批判,但難以接受單純對它研究結論的批判;④實驗心理學歡迎有建設性的批評,但不能容忍別人在根本上對自己的存在價值進行否定;⑤實驗心理學并不輕視理論與應用研究,它也創(chuàng)建、驗證理論,認為實驗只是檢驗理論的方法與手段。

      實驗心理學有著自己的“套路”,它很快便厭倦了理論心理學喋喋不休的、讓它根本無法改進而自身又無法做得更好的建議。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兩者在“空對空”地交鋒了一段時間后,實驗心理學發(fā)現(xiàn)爭論難有收獲,因此再度專心于自己的實驗而疏于回應,留下理論心理學在一旁“自說自話”。

      在我們看來,批判功能是理論心理學的重要功能之一,但這種功能不宜過分夸大。理論與實驗更多地是一種天然的合作關系,是共同推進心理學事業(yè)的協(xié)作者。正如Slife所反復強調的,理論心理學應該與統(tǒng)計學家一樣,為實驗心理學提供理論咨詢,共同參與大型的心理學研究?。事實上,實驗心理學在很多具體事務上需要理論心理學的協(xié)助。比如,一些實驗心理學研究者在書寫研究報告時,通常對“引言”與“討論”部分的理論描述與分析感到頭痛;一些實驗心理學的博士生在書寫開題報告時也往往為研究的理論意義而絞盡腦汁。同樣,理論心理學也不能只做“思想實驗”,實驗心理學是其真誠、可靠的盟友。實驗的結論是理論建構的來源,理論的正確性也需要實驗來證明。理論與實驗之間有一種天然的張力。在現(xiàn)實中,很少有真正看不起理論的實驗心理學家,他們更多只是對晦澀難懂、“神秘化”的理論不感興趣?。同樣,也很少有看不起實驗的理論心理學家。他們即使嚴厲地批判實驗心理學,也更多是出于專業(yè)信仰,而并非體會不到實驗設計的巧妙與美感。理論與實驗是心理學前進的兩根拐杖,兩者完全可以“捐棄前嫌”,組建研究團隊,各司其職,共同推進心理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三)架設溝通心理學與鄰近學科的橋梁

      心理學在學科之林中是個小學科,但卻是一個地位獨特的學科。潘菽認為心理學“自成一體”,至今仍有一定意義。雖說心理學在早期甚至當前仍有所謂的“物理學殷羨”情結,但相對于教育學、管理學、哲學等鄰近的人文社會學科,心理學的確要顯得更“硬”一些。鄰近學科對心理學理論的需求非常強勁。比如,教育學通常把心理學當作基礎理論之一,哲學中每論及身心、思維與存在的關系時,也通常不自覺地引用心理學的研究結論。

      但是,在心理學與鄰近學科的交流中,還存在著一些障礙。一方面,心理學的研究報告大都運用高深的統(tǒng)計方法、專業(yè)的操作術語及枯燥的數(shù)字圖表,非專業(yè)的人文社會科學家難以看懂。另一方面,實驗心理學家似乎更信奉“為科學而科學”的學術態(tài)度,對自己研究成果的普及與實用不太感興趣。因此,在心理學與鄰近學科原本交叉的地帶反倒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我們認為,這一地帶,恰好是理論心理學的重要實踐領域。理論心理學研究者受過心理學的專業(yè)訓練,不僅能看懂實驗報告,還對其他學科比較了解,是所謂的“雜家”?。他們有能力將心理學的理論與最新研究成果翻譯、轉述給鄰近學科,也有能力把鄰近學科正在關注的焦點問題,傳達給實驗心理學家,為心理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可能的研究課題。

      事實上,從心理學與鄰近學科成功交流的經典事例來看,理論心理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謂“居功至偉”。比如,哲學里的身體現(xiàn)象學,原本只是一種探討身心關系的哲學觀點。經理論心理學引入心理學后,立即在心理學中掀起了一股具身認知的研究熱潮,至今已被實驗心理學納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成為第二代認知科學誕生的重要標志?。又如,社會學、哲學中的社會建構論觀點,經理論心理學引入心理學后,引發(fā)了心理學方法論及實踐方式的變革,促成了話語分析方法及敘事心理治療的誕生。同樣,心理學也通過理論心理學向其他學科輸出理論,比如,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是管理學的支柱理論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詹姆士的意識流學說對文學等產生了重大影響;卡尼曼將心理學理論與經濟學理論結合起來,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四)架設溝通心理學與社會大眾的橋梁

      當前,理論心理學家在心理學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尚未找到應有的位置。理論心理學家Hepburn不無傷感地說:“當政治家在關涉到數(shù)百萬人利益的關鍵事務上尋求建議時,他們往往咨詢政治顧問、公共關系專家甚至像吉登斯、羅蒂這樣的社會理論家,而忽略我及我的團隊”?。但是,正如Martin把完成“有關心理學實踐的理論任務”當作理論心理學的三大職能之一一樣?,關注社會實踐原本是理論心理學題中應有之義,同樣也是中國理論心理學的重要實踐領域。

      一方面,理論心理學可以直接參與社會實踐。早在2006年,Theory &Psychology曾圍繞“理論心理學如何行動”這一主題,發(fā)表了一組專題文章。此后,西方理論心理學界一直持續(xù)關注這一主題,當前已基本形成共識:理論心理學家可以直接投身于社會實踐,在人類重大實踐事務中發(fā)揮獨特的作用?。在參與實踐方面,西方理論心理學已經形成了兩種比較成熟的行動模式。第一種是理論評價的行動模式,即通過現(xiàn)象分析,確定有意義的行動方案,再建立模型框架進行理論評價,最終確定合理的實踐方式;第二種是合作反思理論的行動模式,即研究者與參與者持有共同的假設,設立研究目標,收集科學的數(shù)據(jù),開展實踐評估與校正活動,在實踐中重新認識并發(fā)現(xiàn)新的可能方向?。

      另一方面,理論心理學可以充當心理學與社會大眾之間的富有創(chuàng)見的“翻譯者”或“傳話人”。理論是有效實踐行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本身具有實踐功能?。社會大眾在處理日常生活事務時,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某種理論。他們接受什么樣的理論,又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與應對方式(比如,社會大眾接受一種生理模式的健康概念,還是接受一種“生理-心理-社會”模式的健康概念,會直接影響他們評價與保持健康的方式)。

      也就是說,社會大眾不但需要理論,而且時刻在運用理論??茖W心理學沒有主動占領的領域,往往會被常識心理學、偽心理學甚至反科學的心理學所占領。比如,在大型書店里,打著心理學旗號的成功學、占星術、人際關系寶典等書籍往往擺在大廳中最顯要的位置;在各種報刊、電視臺等媒體中,一些文學、藝術工作者占據(jù)著本來屬于心理學家的位置。心理學的理論正在由非專業(yè)的人士所傳播。如果說實驗心理學家生產知識,對知識的普及與應用缺乏關注,這是情有可原,那理論心理學家在這一領域的長期缺位,則著實令人奇怪。

      在我們看來,理論心理學家長于理論思維,對心理學的歷史、理論及實驗心理學的最新進展均有較為系統(tǒng)的了解;對時代脈動、社會實踐的需求有著本能般的敏感;相比實驗心理學家,他們較少做具體的實驗研究,更有時間、有條件從事心理學的科普工作。因此,理論心理學研究者應該是從事心理學科普工作的一股重要力量。它有責任將科學心理學的知識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給社會大眾;與此同時,也有義務將社會大眾特別關注的實踐內容,以學術研究課題的形式反饋給科學心理學進行研究。

      (五)架設溝通國內外文化心理學的橋梁

      在當代跨文化心理學與多元文化心理學運動的背景下,我們了解到,西方心理學與蘇俄心理學、東方心理學、阿拉伯心理學等,實質上只是多元“文化心理學”中的一元,只是世界心理學的一個維度。西方心理學已經開始對自己的文化局限進行反思,一些西方心理學家,如榮格、馬斯洛等,很早就將目光轉向東方文化,并從中獲取營養(yǎng),創(chuàng)建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

      文化交流是當代心理學國際交流的重要形式。一方面,國外心理學家非??释私庵袊幕駱s格這樣直接翻閱中文文獻的心理學家并不多見。另一方面,中國的實驗心理學家大都緊跟國際前沿,從事的研究與文化關系不甚密切。溝通國內外文化心理學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理論心理學家的身上(當然,實驗心理學也可以做這樣的工作)。事實上,中國理論心理學也的確有這方面的能力與優(yōu)勢。一方面,中國理論心理學有長期引進、介紹國外最新流派與理論的經驗,對國外心理學理論方面的情況比較熟悉。另一方面,中國理論心理學研究者中有一部分對中國文化心理學有著深刻的了解,能在現(xiàn)代知識體系內將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系統(tǒng)地介紹到國外。因此,中外文化心理學的交流是中國理論心理學的又一重要的實踐領域,也是今后中國理論心理學發(fā)展的重要方向。這種交流,大致需要以下幾個階段的努力。

      第一階段,將國外的心理學理論(也包括心理學的實驗方法、統(tǒng)計技術等)介紹到中國。這一階段的工作,是中國理論心理學做得最好的工作之一,從建國前就已經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基本結束。國外很多知名的著作、教材都已經翻譯到國內,國外的新興學派,如積極心理學、進化心理學、文化心理學等,基本被同步引進、介紹到國內。

      第二階段,將中國心理學介紹給國外。這一階段的工作也已經開始。比如,20世紀80年代,潘菽、荊其誠曾在American Psychologists等國外期刊上發(fā)表過《中國心理學發(fā)展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心理學》?等,樂國安也曾在Theory &Psychology專文介紹過中國理論心理學的研究進展?。這些文章為國外心理學界客觀地了解中國心理學打開了一扇窗,但數(shù)量不多,內容也不夠多元化。今后,中國理論心理學可以組織部分力量,將中國與心理學相關的古籍、新著介紹到國外。同時,也可針對國外熱點問題,直接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從中國文化的角度闡述我們的立場與觀點。

      第三階段,建立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心理學。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及中國心理學整體勢力的不斷提升,我們完全有可能像當年蘇俄一樣,形成獨具一格的、帶有顯著中國元素的、原創(chuàng)性的中國心理學。事實上,已有部分中國理論心理學家(如葛魯嘉?、汪鳳炎?等)正在自覺地進行這方面的努力,國外有遠見的理論心理學家也在期待著這一情況的出現(xiàn)。如著名理論心理學家Thomas Teo在問到對修習理論心理學的中國學生有何建議時,他回答道:“我對中國學生的建議是,不要只是引進西方的概念,而是要創(chuàng)造自己的概念。這樣才能夠促進東方與西方之間視角的融合,最終引發(fā)一種真正的全球理論心理學”?。

      第四階段,中外心理學同步、交融發(fā)展。在這一階段,中外心理學將就共同的概念、理論與問題,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與對話。這些概念、理論與問題既可以是國外提出的,也可以是中國心理學家植根于本土文化資源原創(chuàng)的。比如,郭任遠在結合中國文化與行為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心理學理論,被心理學史家史密斯總結為“可能的漸成論心理學”,成為其編寫教材中10多種當代心理學體系之一?。我們相信,在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后,中外理論心理學將會在同一平臺上展開研究,互通有無,共同引領世界心理學的發(fā)展。

      四、結論

      本文批判性地反思了兩種時下流行的有關理論心理學概念的常識觀點,認為理論心理學是以理論、思辨的方法研究心理學理論問題的一個研究領域。按其概念內涵“核心-外圍”的維度,以外延由小到大為順序,我們將理論心理學分為五個不同的層次或領域:①作為元理論研究的理論心理學;②作為實體理論研究的理論心理學;③作為心理學分支學科的理論心理學;④作為“心理學理論研究”的理論心理學;⑤作為地域概念的理論心理學。

      在拓展了對中國理論心理學概念的理解后,本文有針對性地解讀了心理學陷入困境的原因。認為國際理論心理學的走弱及自身原創(chuàng)性不強,是中國理論心理學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但并非最主要的原因。更重要的根源原因是它過于強調元理論研究,夸大自己對心理學其他分支學科的指導與批判功能,導致自我定位不當,壓縮了自己的生存空間,束縛了自身發(fā)展的生命力。文章認為,中國理論心理學要走出上述困境,需要以一種更為包容與開放的態(tài)度反思自己的概念,平衡各種職能,拓展實踐領域,多做其他心理學分支學科所忽略或不擅長做的“協(xié)調”工作,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具體說來,我們認為,中國理論心理學主要有以下五大實踐領域或生存空間:①開展核心的元理論研究;②協(xié)助實驗心理學;③溝通心理學與鄰近學科;④溝通心理學與社會大眾;⑤溝通國內外文化心理學。

      注釋

      ①陳欣、任亞輝:《理論心理學的挑戰(zhàn)與變革:來自國際的聲音》,《心理科學》2009年第4期。

      ②Van Hezewijk,R.“The century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Theory & Psychology,vol.10,no.1,2000,pp.99-106.

      ③燕良軾、曾練平:《中國理論心理學的原創(chuàng)性反思》,《心理科學》2011年第5期。

      ④⑦潘菽:《中國心理學會基本理論專業(yè)委員會1980年學術會議開幕詞(提綱)》,《心理學探新》1981年第1期。

      ⑤車文博、郭占基:《三十年中國心理學基本理論的研究》,《心理學報》1979年第3期。

      ⑥汪敬熙:《理論心理學之建立》,《教育研究》1942年第15期。

      ⑧?Yue,G.A.“Theoretical Psychology in China Today,”Theory &Psychology,vol.4,no.2,1994,pp.261-275.

      ⑨葉浩生:《實證主義的衰落與理論心理學的復興》,《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

      ⑩燕國材:《關于理論心理學的幾個問題》,《心理學探新》2000年第3期。

      ??葛魯嘉:《理論心理學研究的理論功能》,《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

      ?唐自杰:《理論心理學問題探新:潘菽心理學思想硏究》,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年。

      ?王啟康:《格心致本:理論心理學研究及其發(fā)展道路》,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燕國材:《理論心理學》,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

      ?車文博:《中國理論心理學》,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4頁。

      ?霍涌泉:《心理學理論價值的再發(fā)現(xiàn)》,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Slife,B.D.& Williams,R.N.“Toward a theoretical psychology:Should a subdiscipline be formally recognized?”American Psychologist,vol.52,1997,pp.117-129.

      ?Slife,B.D.“Theoretical psychology,”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霍涌泉、梁三才:《西方理論心理學研究的新特點》,《心理科學進展》2004年第1期。

      ?潘菽:《論心理學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心理學報》1980年第1期。

      ?潘菽、陳大柔:《十年來中國心理學的發(fā)展》,《心理學報》,1959年第4期。

      ??霍涌泉:《現(xiàn)代心理學基本理論研究》,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67頁,第98-103頁

      ?車文博:《心理學基本理論的研究》.見王甦:《中國心理科學》,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23-277頁。

      ? ?Martin,J.“What Can Theoretical Psychology Do?”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vol.24,no.1,2004,pp.1-13.

      ?Slife,B.D.“The practice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vol.20,no.2,2000,pp.97-115.

      ?Hare-Mustin,R,T.“Can We Demystify Theory?Examining Masculinity Discourses and Feminist Postmodern Theory,”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vol.24,no.1,2004,pp.14-29.

      ?Agatti,A.P.R.“The Identity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Theory &Psychology,vol.3,no.3,1993,pp.389-393.

      ?葉浩生:《有關具身認知思潮的理論心理學思考》,《心理學報》2011年第5期。

      ?Hepburn,A.“Getting Closer at a Distance:Theory and the Contingencies of Practice,”Theory & Psychology,vol.16,no.3,2006,pp.327-342.

      ?Gergen,K.,&Zielke,B.“Theory in action,”Theory &Psychology,vol.16,no.3,2006,pp.299-309.

      ?葉浩生:《后經驗主義時代的理論心理學》,《心理學報》2007年第1期。

      ?Pan,S.“Sixty years of Chinese psyc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vol.18,1983,pp.167-184.

      ?Ching,C.C.“Psycholog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merican Psychologist,vol.35,1980,pp.1084-1089.

      ?葛魯嘉:《新心性心理學宣言:中國本土心理學原創(chuàng)性理論建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汪鳳炎、鄭紅:《“知而獲智”觀:一種經典的中式智慧觀》,《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

      ?王波:《批判立場的理論心理學:與托馬斯·梯歐教授一席談》,《國外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

      ?史密斯,N.W:《當代心理學體系》,郭本禹等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2012-02-2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教育學課題“具身認知的心理機制及其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BBA110015);羊城學者首席科學家項目(10A030S)

      責任編輯 曾新

      猜你喜歡
      心理學理論實驗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chuàng)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做個怪怪長實驗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苏尼特左旗| 罗定市| 鄱阳县| 道孚县| 屏边| 阿尔山市| 无棣县| 赣榆县| 郧西县| 库车县| 永春县| 嘉义县| 梁山县| 宜都市| 丹寨县| 额济纳旗| 松桃| 朝阳区| 林西县| 汝城县| 韶山市| 临朐县| 仁怀市| 文山县| 康乐县| 武山县| 通渭县| 灵宝市| 盐城市| 南汇区| 闻喜县| 乐都县| 辽中县| 义马市| 青龙| 海南省| 台安县| 米泉市| 肥城市| 新丰县|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