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置管術,因其操作簡便安全,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但置管早期出現(xiàn)的機械性靜脈炎被認為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高達15.15%[1],尤其對于血管直徑更細的小兒來說,置管后發(fā)生率更高。為有效降低小兒PICC術后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率,減輕患兒痛苦,本科于2007年12月至2011年3月使用喜遼妥涂敷預防小兒PICC所致機械性靜脈炎,取得較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上述時期PICC置管的白血病及實體瘤患兒156例,使用巴德公司生產的三向瓣膜式導管,規(guī)格為3 Fr和4Fr(7歲以上患兒用4 Fr,7歲以下患兒用3 Fr);留置部位:貴要靜脈82例,正中靜脈8例,頭靜脈8例,橈靜脈3例;置管長度21~46 cm。隨機將患兒分為兩組,治療組78例,男35例,女33例,年齡1~15歲,平均7.5歲;對照組78例,男32例,女36例,年齡1~15歲,平均7.5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留置部位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由專職的PICC護士負責置管操作及導管維護。治療組取喜遼妥(DAIICHI SANKYO公司生產,規(guī)格14 g/支)適量,從靜脈穿刺點上方3~4 cm處沿血管走向涂敷,范圍為10×5 cm,厚度為0.3~0.5 cm,然后按摩至吸收,1次/d,連續(xù)7 d;對照組置管后不使用喜遼妥。建立靜脈炎觀察登記表,分別在術日、術后第 1、2、3、4、5、7 d 對兩組進行穿刺部位觀察記錄。
1.3 靜脈炎的診斷分級標準根據(jù)美國靜脈輸液委員會2000版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標準,0級:無臨床癥狀(體征);1級:發(fā)紅、疼痛(有或無);2級:紅或腫、疼痛、靜脈無條索狀改變;3級:紅或腫、疼痛、靜脈有條索狀改變;4級:紅腫、疼痛、靜脈有條索狀改變、觸摸有硬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統(tǒng)計軟件11.0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發(fā)生靜脈炎2例,發(fā)病率為2.6%,其中1級2例,對照組發(fā)生靜脈炎10例,發(fā)病率為12.8%,其中1級3例,2級6例,3級1例,兩組靜脈炎發(fā)生率比較在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中醫(yī)認為靜脈炎是由于濕熱蘊結、瘀血留滯脈絡所致,為“脈中血液不暢,則血脈凝結而成”。喜遼妥(成分為多磺酸粘多糖)具有抗炎、促進水腫和血腫吸收,抑制血栓形成和生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刺激受損組織再生的功能,能迅速透過皮膚,緩解疼痛和壓迫感,從而有效降低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本組結果顯示,治療組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率為低于對照組發(fā)生率,且發(fā)生靜脈炎的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該方法于小兒PICC術后使用,能有效降低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率,減輕了患兒的痛苦,延長了導管的使用時間,且價格低廉,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Moureau N.Vascular safety:It'S all about PlCCs.Nurs M anage,2006,37(5):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