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詩英譯雙重比較的及物性視角研究
      ——以唐詩《春曉》的多譯本分析為例

      2012-11-30 07:52:41柴秀娟
      關(guān)鍵詞:原詩譯本隱性

      李 靜,柴秀娟

      (聊城大學 外語學院,山東 聊城 252059)

      漢詩英譯雙重比較的及物性視角研究
      ——以唐詩《春曉》的多譯本分析為例

      李 靜,柴秀娟

      (聊城大學 外語學院,山東 聊城 252059)

      國內(nèi)外少數(shù)學者用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對漢詩英譯的不同譯文進行了比較分析,但既對漢詩及譯本進行英漢對比,又對其不同譯本進行對比的雙重比較并不多見。以唐詩《春曉》的原文與譯文及不同英譯本的及物性分析為例,嘗試從系統(tǒng)功能的及物性角度進行漢詩原文與譯文以及不同譯本之間的雙重比較,來驗證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漢詩英譯中進行雙重比較的可操作性和可應(yīng)用性。

      及物性;漢詩英譯;《春曉》

      一 引言

      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為語篇分析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用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法進行語篇分析和文體分析的研究已不少,但把它應(yīng)用于古詩英譯方面的探討還不多見。系統(tǒng)功能翻譯觀認為:“翻譯一般是尋求原文與譯文在意義上的對等。”[1]黃國文認為,“系統(tǒng)功能語法是一個比其他理論更適合于語篇分析的理論”,因為“它是一種可操作性強、實用性強的語篇分析理論”。[2]他也曾從系統(tǒng)功能語法視角對一些古詩的不同英譯本進行了分析。[3]盡管一些學者從系統(tǒng)功能語法角度對漢詩的不同英譯文進行了比較分析,但既對漢詩及譯本進行英漢對比,又對其不同譯本進行對比的雙重比較在國內(nèi)外并不多見。本文則從韓禮德的功能語言學的及物性角度出發(fā),以對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曉》原文與譯文及不同英譯本的及物性比較分析為例,來檢驗系統(tǒng)功能語法在漢詩與其譯本及不同譯本之間進行雙重比較方面的可操作性。

      二 系統(tǒng)功能的及物性理論

      Halliday 認為,人們可以通過及物性系統(tǒng)把人類的經(jīng)驗分成六種不同的過程:(1)物質(zhì)過程;(2)心理過程;(3)關(guān)系過程;(4)行為過程;(5)言語過程;(6)存在過程。[4]系統(tǒng)功能及物性的物質(zhì)過程由“動作者”和動作“目標”組成,表示做某件事的過程。物質(zhì)過程不但可以表現(xiàn)具體的動作,而且也可以反映抽象的行為。心理過程是表示“感覺”“反應(yīng)”和“認知”等心理活動的過程。心理過程一般由心理活動的主體即“感知者”及客體即被感知的“現(xiàn)象”兩個參與者組成。感知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不是人。心理過程的現(xiàn)象可以指具體的人或物、抽象的東西以及發(fā)生的事件等。關(guān)系過程是反映事物之間處于何種關(guān)系的過程。關(guān)系過程可以分為“歸屬”和“識別”兩大類。行為過程指的是諸如呼吸、咳嗽、嘆息、做夢、哭笑等生理活動過程。行為過程一般只有一個參與者即“行為者”。存在過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的過程,每個存在過程都必須有一個“存在物”。[5]

      三 《春曉》漢英及不同譯本之間的及物性雙重比較分析

      《春曉》是一首古今傳誦、婦孺皆知的抒情小詩。詩歌描寫了詩人對春天早晨的喜愛之情。本文從韓禮德 (Halliday,1994)的及物性角度出發(fā),對《春曉》的原文與譯文及五個英譯文的及物性進行雙重比較分析。五個英譯文分別為徐忠杰譯、許淵沖譯、吳鈞陶譯、Witter Bynner譯、翁顯良譯。

      第一句:

      原文

      過程參與者環(huán)境春眠不覺曉行為:眠心理:不覺我(隱性)春

      原詩的第一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按骸笔黔h(huán)境成分,“眠”是行為過程,“眠”的動作者(Behaver) 是隱形的,沒有出現(xiàn),一般認為這個動作者是詩人本人?!安挥X”在此意為“沒有覺察到”,是心理過程,其感知者(Senser)也是隱形的,指詩人本人。

      譯文

      譯者過程參與者環(huán)境徐忠杰譯行為:slumbersone時間:themorn-inginspring許淵沖譯物質(zhì):amlyingI時間:Thismornofspring地點:inbed吳鈞陶譯行為:slumbering心理:knownot物質(zhì):peepingIIThespringdawn無WitterBynner譯行為:awakeI時間:thismorningofspring翁顯良譯行為:awake心理:knowII時間:thisspringmorning

      從過程類型來看,有四種譯文采用了行為過程,許譯則采用了物質(zhì)過程“am lying”來體現(xiàn),從原詩來看,采用行為過程更加貼切。原詩行為過程是“眠”,徐譯、吳譯均用“slumber”這個詞來翻譯“眠”,很好地表達了原詩的意境。Witter Bynner譯與翁譯則采用“awake”進行轉(zhuǎn)譯。吳譯除了表現(xiàn)了行為過程之外還表現(xiàn)了心理及物質(zhì)過程,將“不覺”這個心理過程用“know not”譯出,很好地表達了原文。翁譯也譯出了心理過程,但沒有用否定句“know not”直接表達“不覺”,而是用了肯定句“Late, I know”來間接翻譯。從過程來看,吳譯與翁譯更貼近原文,其中吳譯從形式上與原詩更對等。參與者的翻譯,除了徐譯用了“one”,其它皆用了“I”。從原詩來看,用“I”做參與者更容易拉近詩人與讀者的距離。

      環(huán)境的翻譯,四個譯本都用了“this”或者“the”,表示這個春天的早晨是特定的、具體的,指詩人寫這首詩時的“今天早晨”,吳譯沒有直接將“春”翻譯成環(huán)境成分,而是將其譯成“不覺”這個心理活動的“客體”即被感知的“現(xiàn)象”(phenomenon),“the spring is peeping”來表達感知的“事實”(fact),同時這個被感知的事實又是一個物質(zhì)過程,動作者是“the spring dawn”。

      第二句:

      原文

      過程參與者環(huán)境處處聞啼鳥心理過程:聞行為過程:啼我(隱性)鳥處處

      詩的第二句寫詩人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xiàn)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睡夢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象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在第二句中“處處”是環(huán)境成分,指屋外處處;“聞”是“聽到”(hear)的意思,是心理過程,表示詩人聽到,其感覺者詩人也是隱性的。“啼鳥”是“聞”的現(xiàn)象,表示鳥兒的歡鳴,它本身是個行為過程,“鳥”是行為者。第二句其實是交待了第一句詩人醒來的原因。

      譯文

      譯者過程參與者環(huán)境徐忠杰譯心理:hears行為:warble,singOnebirds地點:every-where許淵沖譯行為:notwakeup心理:hears行為:cryingI(隱性)I(隱性)birds吳鈞陶譯物質(zhì):cheepingThesing-ingbirds地點:every-whereWitterBynner譯心理:hear(隱性)I(隱性)地點:every-whereroundme翁顯良譯行為:cryingThebirds地點:allaroundme

      從過程類型來看,除了吳譯選擇了物質(zhì)過程的翻譯外,其它都用了心理或行為過程。吳譯采用的物質(zhì)過程“cheeping”及翁譯采用的行為過程“crying”只將“啼鳥”很好地翻譯出來,卻沒有譯出“聞”這個關(guān)鍵動詞。徐譯、許譯及Witter Bynner譯都將“聞”譯為心理過程“hear”或“hears”,其感知的現(xiàn)象譯為“birds warble or sing”,“birds crying”,“the singing of birds”,很好地將“啼鳥”譯出。徐及許譯中“hears”的感知對象本身是一個行為過程,行為者都是“birds”;Witter Bynner譯文中的參與者和過程都是隱性的,因此從過程類型來看徐、許譯更好地表達了原文的過程翻譯。

      關(guān)于“啼鳥”的翻譯,原詩指鳥兒歡快的叫聲,徐譯的“warble or sing”,吳譯的“cheeping”,Witter Bynner譯的“singing”比許、翁譯的“cry”更能體現(xiàn)鳥叫聲的婉轉(zhuǎn)動聽,從而表現(xiàn)春天令人愉快的感覺。許譯用 “cry”可能是為了與上句的 “l(fā)ie”壓韻,但沒有將原文的意境表達出來。

      對于環(huán)境“處處”的翻譯,徐、吳、Witter Bynner都將其譯為“everywhere”或“everywhere around me”,很好地表達了原文的意思。許譯沒有翻譯“處處”,翁譯則譯為“all round me”,拉近了讀者與詩人的距離,但沒有將“處處”很好地譯出。

      因此,無論從過程或選詞來看,第二句的翻譯,徐譯更貼近原文。

      第三句:

      原文

      原詩過程參與者環(huán)境夜來風雨聲物質(zhì)過程:來心理過程:(聽到)風雨我(隱性)夜

      詩的第三句寫夜里來了一陣兒風雨,但不是疾風暴雨,而當是清風細雨,他把詩人送入了香甜的夢鄉(xiāng),詩人在朦朧中曾聽到那風雨聲。在這一句,“夜”是環(huán)境成分;“來”是物質(zhì)過程,動作者(Actor) 是“風雨”。“聽到”是隱性的心理過程,表示詩人聽到風聲和雨聲。

      譯文

      譯者過程參與者環(huán)境徐忠杰譯物質(zhì):spatters,moanrain,winds時間:thenight許淵沖譯介詞短語充當下一句的環(huán)境成分吳鈞陶譯心理:heard物質(zhì):dripping,weepingITherain,winds時間:lastnightWitterBynner譯心理:rememberI時間:now翁顯良譯心理:sensedI時間:lastnight

      有三種譯文采用了心理過程,分別為吳譯、Witter Bynner譯及翁譯,分別用了“heard” “remember”“sensed”,其感知者均為“I”,這一句指詩人在夜里“聽到”風雨聲,因此吳譯的“heard”更準確些。吳譯“heard”的感知現(xiàn)象是一個物質(zhì)過程,即將“來”這個物質(zhì)過程很好地譯為“dripping” “weeping”,其動作者分別是“the rain”和“winds”。Witter Bynner及翁譯則沒有將“來”這個物質(zhì)過程譯出。徐譯很好地譯出了“來”這個物質(zhì)過程,卻沒有譯出“聽到”這個隱性的心理過程。許譯則將其譯為介詞短語,隱去了體現(xiàn)心理過程及物質(zhì)過程的動詞,與原詩的含蓄風格基本相符。第三句從過程翻譯總體來看,吳譯將原詩的隱性過程全部譯出,許譯則沒有譯出原詩的隱性過程,但無論譯出或不譯出,二者都將原詩的意境準確地表達了出來。

      關(guān)于風雨的翻譯,原詩指清風細雨,而不是疾風勁雨,因此“wind and rain”,比“storm”及“shower” 更符合原詩意境。風雨的動詞翻譯也是同樣的道理,“spatter” “drip”和“weep”更符合原詩意境,而 “cry” 則與原詩意境大相徑庭。

      關(guān)于環(huán)境的翻譯,原詩的“夜”指“昨夜”。因此吳譯、翁譯的“l(fā)ast night”更符合原詩。

      第四句:

      原文

      原詩過程參與者環(huán)境花落知多少物質(zhì)過程:落心理過程:知花我(隱性)無

      詩的第四句是指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我(詩人)又怎么知道呢?雖然詩的第三句描寫的是輕風細雨,它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麗,并不可恨。但是它畢竟要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在這一句中“花(多少花)”是動作者,“落”是物質(zhì)過程。“知”是心理過程,“詩人”是隱性的感知者。

      譯文

      譯者過程參與者環(huán)境徐忠杰譯物質(zhì):havedropped心理:beknownFlowers隱性許淵沖譯關(guān)系過程:areFallingflow-ersOnenightofwindsandshowers上一句吳鈞陶譯關(guān)系過程:arepetals時間:onthegroundofsleepingWitterBynner譯心理:wonder物質(zhì):werebro-kenIblossoms翁顯良譯心理:wonder物質(zhì):arefallenIPoor,dearflowers

      第四句的過程翻譯,徐譯、Witter Bynner譯和翁譯與原文基本相符,采用了心理過程和物質(zhì)過程。三個譯本將心理過程的感知者都譯為詩人自己 “I”,或隱性的 “I”。其中徐譯用疑問句來譯心理過程,將“知”譯為 “be known” 來表達詩人的疑問和淡淡哀傷;Witter Bynner及翁譯則采用了陳述句,將“知”轉(zhuǎn)譯為 “wonder” 來表達詩人的疑問與哀傷。

      三個譯本都將心理活動的客體即被感知的現(xiàn)象譯為物質(zhì)過程,其動作者為 “flowers”“blossoms”“petals”;將“落”譯為 “have dropped”“were broken”“are fallen”。與原詩一樣,三個譯本都隱去了環(huán)境的翻譯。

      其它譯本如許譯和吳譯則將整個過程譯為關(guān)系過程,突出“花落”而將“不知”花落了多少這個心理過程譯為介詞短語,作為環(huán)境成分譯出。

      關(guān)于“花落”的翻譯,“花落” 原詩指紛花漸落細無聲的婉約韻味,因此用“broken”選詞不準,它與blossoms連用,無法表達原詩意境?!皃etals… on the ground sleeping”一喻倒形象傳神,充分展現(xiàn)了詩人惜春的情緒和全詩極淡的傷感情調(diào)。

      四 結(jié)語

      從功能語法的及物性角度出發(fā),通過《春曉》原文與譯文的對比及五種譯本之間的對比,可以看出五種譯本各有千秋。第一句吳譯、翁譯較好;第二句徐譯、許譯較好;第三句吳譯、許譯較好;第四句徐譯、翁譯、Witter Bynner譯較好。本文的分析表明,用韓禮德的功能語言學的分析框架進行英漢對比以及不同譯本之間對比的雙重比較是客觀、可行的。

      [1]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Arnol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6.

      [2]黃國文.功能語篇分析縱橫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2).

      [3]黃國文.翻譯研究的語言學探索-古詩詞英譯本的語言學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4]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M].London:Arnold.1994.

      [5]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75-85.

      ClassNo.:H315.9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

      ADoubleContrastiveStudyofChinesePoemsandTheirEnglishTranslationTextsfromTransitivity——TheContrastiveAnalysisofChunxiaoandItsFiveEnglishTranslationTexts

      Li Jing,Chai Xiujuan

      There are some contrastive studies on the different English translation texts of Chinese poems with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But few have made the double study: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poems and their translation texts;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translation texts. Making a double comparison of Chinese poem “Chunxiao” and its five English translation texts from transitivity, the paper attempts to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in the double comparison of Chinese poem’s translation.

      transitivity;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ms;Chunxiao

      李靜,碩士,講師,聊城大學外語學院。研究方向:文學與翻譯。

      柴秀娟,博士,副教授,聊城大學外語學院。研究方向: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與翻譯。

      1672-6758(2012)11-0055-3

      H315.9

      A

      猜你喜歡
      原詩譯本隱性
      峨眉山月歌
      隱性就業(yè)歧視的司法認定
      反歧視評論(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佛說四人出現(xiàn)世間經(jīng)》的西夏譯本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16
      改詩為文三步走
      翻譯中的“信”與“不信”——以《飄》的兩個中文譯本為例
      芻議隱性采訪
      新聞傳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聞報道隱性失實的四種表現(xiàn)
      新聞傳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其實我是……
      隱性但可預防的危險
      世界科學(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0
      《孫子兵法》俄譯本簡介
      軍事歷史(1993年5期)1993-08-21 06:17:26
      高雄市| 阿坝县| 永吉县| 大城县| 花垣县| 介休市| 五莲县| 泾阳县| 抚松县| 福贡县| 沁水县| 龙井市| 远安县| 石屏县| 新晃| 彰化市| 石家庄市| 库伦旗| 五台县| 乌拉特中旗| 涪陵区| 东兰县| 稻城县| 类乌齐县| 酉阳| 大理市| 儋州市| 新泰市| 绥滨县| 无为县| 呼和浩特市| 古丈县| 普宁市| 聊城市| 潞西市| 襄汾县| 白河县| 华蓥市| 吉木萨尔县| 鹿邑县|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