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玲
(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手術室,陜西 延安 716000)
經(jīng)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具有操作簡單安全、維護方便、并發(fā)癥少、留置時間長等優(yōu)點,適用于長期靜脈治療病人,在臨床上應用較為普遍。在國內(nèi),采用14G套管針在肘部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和肘正中靜脈)直接穿刺是植入PICC的常規(guī)穿刺技術。此種穿刺技術在使用時必須要求患者有可以看到或摸到管徑較粗、直、有彈性的靜脈方可實施。對那些靜脈條件差但強烈要求置管的患者,傳統(tǒng)PICC穿刺法存在耗時長、穿刺成功率低、患者痛苦大及局部組織損傷大等缺陷而使其應用受到了限制[1]。血管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ST)進行PICC穿刺技術,1997年在華盛頓醫(yī)學中心由一名護士首次使用,可使PICC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明顯提高,達到98~100%,還可縮短穿刺操作時間,減少送管過程中血管的損傷[2],降低靜脈炎發(fā)生的幾率,利于導管的保留。但需專用的設備,使該技術的應用受到限制。我院于2010-02開始采用診斷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用于靜脈穿刺困難患者6例,全部獲得成功。具體方法報告如下。
選擇2010-02~2012-02在我院住院需進行長期靜脈治療的患者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齡26~95歲,平均年齡46歲。按傳統(tǒng)方法評估外周肘窩部靜脈,無合適的可視及可觸及的行PICC導管穿刺置入的靜脈,屬于盲穿禁忌病例,逐選用診斷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行PICC導管置入術。
1.2.1 操作前準備
①用物準備床旁超聲機及血管探頭、改良塞丁格套件包1套、PICC手術穿刺包1套、巴德三項瓣膜式PICC導管1根(F4)、思樂扣1套、無菌手套3雙、75%酒精、碘伏、20ml注射器等。②向進行患者宣教,并填寫有創(chuàng)操作知情同意書。③環(huán)境準備:對實施穿刺置管的環(huán)境進行清潔、消毒,盡量在病區(qū)換藥室內(nèi)進行,如必須在病房實施者,清潔、消毒病房,減少病房陪人,用屏風遮擋病人。④選擇血管使用診斷超聲探查患者雙側肘部及上臂靜脈,查看擬穿刺靜脈的血流速度,有無靜脈瓣及靜脈血流回流障礙,靜脈管徑的大小,有無變異及分支等情況,確定穿刺靜脈并做好標記,測量導管置入長度、臂圍,并測量穿刺點距肩峰的距離,安置穿刺體位。
1.2.2 穿刺置管方法
①打開塞丁格套件包及PICC手術穿刺包,按要求使用75%酒精、碘伏進行消毒,鋪置無菌單,建立無菌區(qū)域,使用無菌手套保護探頭,結扎止血帶,用75%酒精代替耦合劑涂擦皮膚,再次評估穿刺靜脈并確定穿刺點。②用2%利多卡因1 ml在穿刺點處進行局部麻醉,將診斷超聲探頭置于穿刺點的上方,在診斷超聲引導下使用塞丁格套件中的穿刺針進行穿刺,確定刺入靜脈后放入導絲,取出穿刺針,導絲在體外至少保留10~15 cm,防止導絲全部滑入靜脈。③用11號解剖刀沿導絲上方與導絲平行的角度做皮膚切口0.3 cm以擴大穿刺部位,注意不能切割導絲。沿導絲送人插管器,旋轉分離插管器的擴皮部分,留插管鞘在靜脈內(nèi),將擴皮器與導絲一同撤出。④經(jīng)插管鞘置入PICC導管,達到穿刺點距肩峰的長度時囑患者取頭偏向穿刺側,下頜盡量靠向穿刺側肩部的體位,防止導管異位進入頸內(nèi)靜脈,繼續(xù)送管至測量長度,囑患者恢復正常體位。⑤應用診斷超聲沿靜脈走向探查,確定導管進入上腔靜脈。⑥取出插管鞘,抽出導絲,根據(jù)測量長度修剪導管,連接導管固定裝置。⑦用思樂扣固定導管,無菌透明膠貼覆蓋穿刺部位,彈力膠帶加壓包扎。⑧做胸部透視或拍片確定導管位置。
結果6例全部獲得成功,無1例發(fā)生并發(fā)癥,有效解決了無專用血管超聲設施、靜脈條件差而需行PICC導管置入術困難,提高了PICC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PICC全稱為經(jīng)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是經(jīng)過外周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直視穿剌,經(jīng)引導針,將導管插入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靜脈內(nèi)的深靜脈導管置入術,由于導管選用特殊材質制作,并帶有雙向瓣膜,可在靜脈內(nèi)長期放置,放置時間長達8~12月,對于需長期靜脈輸液的患者,可以實現(xiàn)一針療法。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留置時間長、維護方便、并發(fā)癥少、病人依存性好等優(yōu)點,適用于長期靜脈治療病人,在臨床已廣泛應用。穿刺置管的方法有盲穿法、經(jīng)裸靜脈穿刺置管法、血管超聲引導改良塞丁格技術穿刺置管法等。
F4巴德三項瓣膜式PICC導管置入時,需使用14G血管穿刺鞘進行穿刺,由于穿刺針頭粗,針梗及針尖斜面長,盲穿時極易導致穿破血管后壁而導致穿刺置管失敗,因此對患者肘部靜脈及穿刺者的技術要求高,必須要有可視或可觸及的粗、直、有彈性的血管及熟練的穿刺技術方能實施。對那些靜脈條件差但強烈要求置管的病人,盲穿置入PICC導管法存在成功率低,耗時長,局部組織損傷重,患者痛苦大等缺陷而使它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經(jīng)裸靜脈穿刺置管法[4],是采用了小切口切開暴露靜脈,直視下在裸靜脈上進行穿刺,放置PICC導管的方法,作為一種解決穿刺困難PICC導管置入或盲穿失敗的補救措施應用于臨床,具有成功率高,費用小,方便,尤其適合床旁穿刺失敗的補救,避免導管污染等優(yōu)點。但存在局部組織損傷大,必須要有醫(yī)生協(xié)助切開暴露靜脈才能完成的缺點,只能作為應急使用,不能作為常規(guī)穿刺置管方法。
血管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進行PICC穿刺技術[2],是目前較為先進的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的PICC導管置入部位,使置管部位由肘窩以下上移到上臂,減輕了置管損傷,減少了導管相關問題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輕在肘窩以下位置置管病人的不適感,提高了病人的依存性及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但必須要有專用的設備,使該方法的應用也受到了限制。
在無條件使用血管超聲進行PICC導管穿刺置管時,應用診斷超聲代替血管專用超聲引導行改良塞丁格穿刺PICC導管置入,可在穿刺前對肘部及上臂靜脈進行探查,詳細了解預穿刺靜脈的情況,明顯降低盲穿時穿刺、置管困難的幾率,穿刺、置管成功后對導管異位的檢查,可及時發(fā)現(xiàn)異位情況,在導絲撤出前進行調(diào)整,降低了導管異位調(diào)整的困難,減少了導管的污染,降低了導管感染的幾率。有效解決無專用血管超聲設施、靜脈條件差而需行PICC導管置入術的困難,該方法的穿刺成功率與血管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進行PICC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相近,明顯高于盲穿置管,尤其在靜脈條件的情況下,凸顯其優(yōu)勢,可作為解決困難穿刺置管的一種方法應用于臨床。
[1]吳紅娟,陳雪峰,張美英,等.腫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發(fā)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2):135.
[2]鐘華蓀,張振路.靜脈輸液治療護理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
[3]刁永書,李紅,徐輝瓊,等.腫瘤患者PICC致靜脈血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6):3.
[4]趙民,黃宏偉,劉偉,等.在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失敗后的處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