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留喜,肖玉春,肖 雪,李莎莎
(1.兗州市中醫(yī)院,山東 濟寧272100;2.南開大學 藥學院,天津300071;3.廣東省中醫(yī)院 中心實驗室,廣東 廣州510120)
中藥是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使用的藥物,因其特有的理論體系越來越引起國內外研究人員的關注。寡糖由2~9個單糖經(jīng)苷鍵結合而成,寡糖及其綴合物可參與細胞多種生命現(xiàn)象的調節(jié)。多數(shù)中藥含有寡糖成分,隨著中藥寡糖研究的日漸深入,人們對其在食品、藥品及其他領域寄予厚望。本文著重簡介了近年來中藥寡糖的藥理作用與機制研究。
寡糖的單糖主要是五碳糖和六碳糖。多數(shù)中藥及其復方制劑均含有寡糖,如蔗糖(板藍根)、刺五加二糖(刺五加)、甘露三糖、楝二糖(地黃)、西伯利亞遠志糖A1(遠志)等,這些寡糖根據(jù)生物學功能可分為普通性寡糖和功能性寡糖。
許多中藥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有調節(jié)作用,可能與其含有的寡糖有關。徐超斗等[1]發(fā)現(xiàn)巴戟天寡糖(MOO)25、50mg·kg-1可使小鼠脾細胞增殖反應明顯增強,使小鼠脾細胞抗體形成細胞數(shù)目明顯增加。Chung等[2]認為艾蒿葉寡糖提取物(AVF3)能夠激活Fas、IFN-γ、CD27受體基因的表達,從而防止胸腺細胞的凋亡。
劉福君等[3-4]發(fā)現(xiàn)地黃低聚糖(ROS)可促進免疫抑制小鼠的B 淋巴細胞恢復產(chǎn)生抗體的能力,還可增強荷瘤小鼠的淋巴細胞增殖反應。徐超斗等[5]認為大豆低聚糖作為功能性寡糖調節(jié)有益菌在腸道內的群落生長。魏東[6]研究發(fā)現(xiàn)牛蒡寡糖具有較強的調節(jié)小鼠體液免疫功能和調節(jié)小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中藥寡糖可能通過多種途徑激活機體造血微環(huán)境的某些細胞,促進造血生長因子的分泌,以增強造血祖細胞的增殖,促進外周血紅細胞的恢復。劉福君等[3,7]發(fā)現(xiàn)ROS對正常小鼠和造血功能低下的小鼠均有促進其骨髓造血功能活性,且腹腔注射和灌胃均有效。馮國清等[8,9]發(fā)現(xiàn)巴戟天寡糖可促進Chorioallantoic membrane的血管生成,還可促進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改善缺血心肌局部的側支循環(huán)。
降血糖藥物的機制主要是:提高機體胰島素水平;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糖醛還原酶等。張汝學等[10-11]研究發(fā)現(xiàn),ROS可以調節(jié)實驗性糖尿病的糖代謝紊亂,亦可調節(jié)生理性高血糖狀態(tài),還可使Tx大鼠和老年大鼠的異常糖代謝逆轉。侯慶華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昆布寡糖對糖尿病大鼠有明顯的降低血糖,升高胰島素,增加體重,降低甘油三酯、總膽固醇、游離脂肪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Lu等[13]認為魔芋根提取的寡糖(Mw=666)在濃度1.5mmoL時能明顯降低糖尿病模型胰島中的NO 自由基水平,同時增加胰島素分泌。
中藥寡糖有抗抑郁活性、抗應激損傷、改善學習記憶能力等。巴戟天寡糖[14-15]可通過選擇性地親和5-HT1A 受體,強化海馬、皮層等神經(jīng)元的AC-cAMP信號轉到通路功能,使NGF、BDNF等表達升高,進而保護神經(jīng)元,表現(xiàn)出抗抑郁活性。劉艷芹等[16]探討巴戟天的菊淀粉型六聚寡糖(IHS)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機制,發(fā)現(xiàn)IHS對NMDA 損傷的原代培養(yǎng)的大鼠皮層細胞有顯著的保護作用。
地黃寡糖可以改善血管性癡呆大鼠學習記憶能力[17],也能有效保護海馬神經(jīng)細胞免受谷氨酸誘導的細胞損傷[18]。涂海華等[19]認為遠志中的寡糖酯類成分對谷氨酸造成的PC12細胞損傷均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寡糖具有抗腫瘤活性,可能與其能與免疫活性細胞上的糖受體結合、增強抗氧化作用相關酶、阻遏細胞周期和細胞凋亡等途徑有關。魏小龍等[20]發(fā)現(xiàn)低分子量地黃多糖體內和體外均具有抗腫瘤的活性。紅藻K-卡拉膠寡糖[21]能顯著抑制S180荷瘤小鼠體內移植瘤的生長,并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脾細胞形成并分泌抗體,加速淋巴細胞的增殖,提高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以及白介素-2和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
中藥寡糖還具有保護胃腸道、抗休克、抗過敏、平喘、護肝、抗感染、抗氧化等作用。
中藥寡糖研究目前僅集中于少數(shù)品種,如地黃、巴戟天、牛蒡、遠志等,相對于龐大的以植物藥居多的中藥廣闊資源,中藥寡糖的研究亟待深入,并加以系統(tǒng)化研究。開展對中藥寡糖的提取、分離、精制的研究[22],使中藥寡糖的提取率和純度得以提高。
加強中藥寡糖具體作用機制的研究。采用現(xiàn)代儀器對寡糖進行分析,使研究達到分子級水平,同時開展寡糖的體內外物質組學、代謝組學等相關研究,闡明寡糖作用機理。
寡糖是生命活動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各種功能性寡糖在各個領域內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根據(jù)特定的生理功能選定的寡糖或者復方寡糖,可能是未來藥物一個不可或缺的研發(fā)方向,寡糖藥物也將得以廣泛應用。
[1] 徐超斗,張永祥,楊明,等.巴戟天寡糖的促免疫活性作用[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3,19(6):466-468.
[2] CHUNG HK,BAE EK,JI HJ,et al.An oligosacchairde fraction from Korean mugwort herb suppresses death of the mouse thymocytes in culture by down-regulating the Fas death receptor gene[J].Biotechnol Letters,2003,25:1549-1553.
[3] 劉福君,趙修南,聶偉,等.地黃低聚糖對小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作用[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7,13(5):19-21.
[4] 劉福君,趙修南,劉福君,等.地黃低聚糖增強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J].中國藥理學通報,1998,14(1):90.
[5] 徐超斗,梁愛君,祝業(yè),等.大豆低聚糖對免疫功能的促進作用[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5,21(1):37-39.
[6] 魏東.牛蒡寡糖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6,27(8):58-60.
[7] 劉福君,趙修南,湯建芳,等.地黃寡糖對SAMP 8 小鼠造血祖細胞增殖的作用[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98,12(2):127-130.
[8] 馮國清,楊景柯,于爽,等.巴戟天寡糖促雞胚絨毛尿囊膜及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血管生成的研究[J].中國藥理通訊,2007,24(3):26.
[9] 楊景柯,馮國清,胡香杰.巴戟天寡糖促治療性血管生成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藥理通訊,2007,26(2):44.
[10] ZHANG RX,ZHOU JH,JIA ZP,et al.Hypoglycemic effect of rehmannia glutinosa oligosaccharide in hyperglycemic and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rats and its mechanism[J].J Ethnopharmacology,2004,90(1):39-43.
[11] ZHANG RX,JIA ZP,KONG LP,et al.Stachyose extract from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to lower plasma glucose in normal an diabetic rats by oral administration[J].Pharmazie,2004,59(7):552-555.
[12] 侯慶華,宋文東,王浩,等.昆布寡糖對2 型糖尿病大鼠的實驗作用[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09,29(4):46-50.
[13] LU XJ,CHEN XM,F(xiàn)U DX,et al.Effect of Amorphophallus Konjac oligosaccharides on STZ-induced diabetes model of isolated islets[J].Life Sci,2002,72:711-719.
[14] 張中啟,黃世杰,袁莉,等.巴戟天寡糖對鼠強迫性游泳和獲得性無助抑郁模型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01,15(4):262-265.
[15] 張有志,李云峰,劉剛,等.巴戟天寡糖對獲得性無助抑郁模型大鼠行為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14(4):309-311.
[16] 劉艷芹,王永安,王伊文,等.巴戟天六聚寡糖對N-甲基-D-天冬氨酸損傷的大鼠大腦皮層細胞的保護作用[J].中國新醫(yī)藥,2004,3(5):19-21.
[17] 石海燕,李瑩,史佳琳,等.地黃寡糖對血管性癡呆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及海馬乙酰膽堿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8,24(2):27-29.
[18] 史佳琳,楊菁,徐新利,等.地黃寡糖對谷氨酸誘導海馬神經(jīng)元損傷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9,25(3):357-361.
[19] 涂海華,劉屏,馬亮,等.遠志抗抑郁有效部位中寡糖酯單體的分離及活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11):1278-1280.
[20] 魏小龍,茹祥斌.低分子質量量地黃多糖體外對Lewis肺癌細胞p53 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1998,14(3):245-248.
[21] YUAN HM,SONG JM,LI X,et al.Immuno-modulation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kappa-carrageenan oligosaccharides[J].Cancer Lett,2006,243:228-234.
[22] 董權鋒,于榮敏.寡糖研究新進展[J].食品與藥品,2009,11(7):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