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曾培
奧運
莫讓金牌遮望眼
文/江曾培
暫住加拿大的我國作家曾宏燕,8月初發(fā)來兩則博文,談她觀看奧運比賽的感想,中心意思是“中國把金牌看得太重。”她講加拿大運動員,到了大賽第三天,在女子跳水三米板項目獲得一塊銅牌,就歡欣鼓舞。而一些沒有獲牌的運動員,也興高采烈地接受采訪,說“自己盡力了”。對比中國的一些運動員即使得了銀牌或銅牌,只要不是金牌,還覺得“有愧”,同時也往往得不到別人的熱情肯定和鼓勵,記者連個鏡頭也不給他們。曾宏燕說:“其實,重要的是參與,是體育精神。”我回信同意她的看法。我以為:金牌崇拜、“金牌至上”是中國社會急功近利風(fēng)氣在體育領(lǐng)域的反映。
體育,有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之分。競技體育強調(diào)競賽,奧運會是世界競技體育的最高競技場,其金牌為奪冠的標志,自然值得重視。不過,“金牌至上”則不宜。因為,競賽不僅是技術(shù)、體能的競賽,更是精神與風(fēng)格的競賽。奧運會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但贊美的不只是結(jié)果,更是在體育精神的基礎(chǔ)上,去追求自我突破的過程。奧運會強調(diào)自信、自強、自尊,強調(diào)公平、公正、友善。奧運競賽不僅要賽出成績,更要賽出風(fēng)格。
魯迅早就說過,在競賽中雖然落后但堅持跑到終點的人,是民族的脊梁。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的馬拉松賽,坦桑尼亞選手阿赫瓦里受傷。他忍著劇痛,一瘸一拐堅持走到終點時,現(xiàn)場觀眾全體起立向他致敬。44 年過去了,當年冠軍的名字早被忘記,而阿赫瓦里跨線的那一刻,卻成了奧運會輝煌的場景為人們所銘記。同樣,劉翔在這次奧運會比賽中不幸摔倒,他強忍著傷痛,堅持單腳跳到最后一個欄架,親吻了一下欄架,隨后又跳到終點,“完成了”自己的比賽,也極大地感動了國內(nèi)外的觀眾。劉翔“折戟”也英雄。
相反,在競賽中行為不端,不遵守規(guī)則服違禁藥品,或“消極比賽”打假球等,即使獲得了“金牌”,也違反奧運精神,有恥無榮。奧林匹克運動之魂是她的人文精神?,F(xiàn)代奧運會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說過:“體育是美、是正義、是勇氣、是榮譽、是和平、是進步、是培養(yǎng)人類精神的沃土?!币虼耍瑓①悐W運會要登高望遠,重在發(fā)揚這一“精神沃土”上的向上與向善的精神。
談體育,還不能忽視不設(shè)“金牌”的大眾體育。如果把體育等同于競技體育,按姚明的說法,是理解上有了偏差。體育這個詞的英文應(yīng)是physical education,直譯為“身體的教育”,而如今多用sports,變成了競技,強調(diào)的是輸贏。實際上,體育的根本目的是健身、健心、健美。
宋人王安石《登飛來峰》有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本褪钦f,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不為“浮云”所惑。急功近利這朵“浮云”遮蔽了人們的眼睛。人們要站得高些,“登飛來峰”,撥開唯金牌論的“浮云”在對待體育事業(yè)上,更多崇尚她的精神文化價值,更多關(guān)注和維護人民大眾的健身權(quán)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