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中班主任要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分享者,真愛不可少:高一階段強化學生責任意識;高二引導激勵學生直面困難,懂得取舍;高三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激發(fā)成就感。成功的班主任工作可能改變一個學生的未來。
關鍵詞: 分享 責任 堅持 成功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經(jīng)典名言:“教育,這首先是人學!”高中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令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作為“人學”的實踐者——班主任,每天和學生們朝夕相處,應該怎樣走進學生的心靈,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分享者,陪伴他們認真而精彩地走過自己的青春歲月呢·
一、“天下興亡,我的責任”敲響開場鑼
諺語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备咭皇菍W生學習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他們?nèi)缤粡垙埲碌陌准?,帶著憧憬、好奇與熱情隨時準備勾畫出高中階段美好的藍圖。此時,他們的心理正由半幼稚半成熟逐步走向成人化,如何抓住最初的絕好時機進行引導、教育和整合,讓這些剛剛走進高中,面對新環(huán)境、擁有新身份的學生盡快融入班級,在最短時間內(nèi)樹立起班級正氣,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為班級后繼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呢·我想到了美國著名的陸軍軍官學?!鼽c軍校的座右銘:“責任(Duty)、榮譽(honor)、國家(country)”。責任、愛國、榮譽的教育,能讓學生們盡早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奮斗的方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相信自己,信任他人,崇尚真善美,鄙視假惡丑,以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面對新的生活和挑戰(zhàn)。
開學伊始,我就用臺灣忠信高級工商管理學校校長高震東先生關于“道德·教育·愛國”的激情演講——《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告訴我的學生們:要做事首先要學會做人。作為子女,我們是家庭的希望,要孝敬父母,不辜負父母的期盼,把自己鑄造成器,對自己負責,對家庭的幸福盡責,是“我”的責任;作為學生,我們是學校的生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把責任推出去,而是把責任攬過來,參與班級建設,為學校、班級的榮譽而履責,也是“我”的責任;作為公民,我們是國家的未來,為國家而求學問,強大自己的民族精神,為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強盛而盡責,更是“我”的責任。種下了“責任”的種子,激起了學生們奮斗的豪情后,我在整個高一階段不斷強化責任意識,讓學生們明白對學習負責、對勞動負責、對生活負責即是對自我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班級負責、對學校負責即是對社會集體負責,這都是心系父母、熱愛家國的體現(xiàn)。這些來自各個鄉(xiāng)鎮(zhèn)不同學校的孩子們很快凝結成了一個堅強的整體,富有沖勁,昂揚向上,他們積極展示自我,又善于互幫互助,在學校的各種活動競賽中體現(xiàn)出極強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合作意識。學生們的朝氣與活力、創(chuàng)新與實踐、團結與協(xié)作,讓我對未來的班主任工作信心百倍。
二、“無所畏懼,有所作為”吹響沖鋒號
未起步的人生貴在立志,已起步的人生貴在堅持。相比激情澎湃,充滿好奇與沖勁的高一,高二應該是倦怠期,學習內(nèi)容的增加,深度和難度的增加,新的學習方法仍未掌握,令不少學生飽受失敗和挫折的考驗。經(jīng)過一年的適應與努力,許多學生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一個人的意志品質(zhì)對學業(yè)的進步、能力的提高影響重大。但是畢竟還只是些半大孩子,不少同學在遇到困難或者失敗的時候,往往缺乏毅力,時常會半途而廢。尤其是文理分科后,一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在學習中敗下陣來,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了懷疑。于是對知識不求甚解,完全處于被動應付狀態(tài)者有之;精神的防線崩潰,對學習缺乏上進心,自暴自棄者亦有之:班級兩極分化現(xiàn)象開始凸顯。
面對這種狀況,我發(fā)起同學們確立班訓提升信心與毅力,組建學習小組“比學趕幫”。全班同學經(jīng)過認真的衡量、激烈的討論,最終把“無所畏懼,有所作為”確定為班訓,以此激勵自己以自信和勇氣直面困難,以健康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以清醒的頭腦懂得取舍。他們通過同學選組長、組長挑組員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組建起組員間相互信賴、學習能夠互補的小組,并為自己的小組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制定小組目標,同學監(jiān)督同學、同學教同學,組內(nèi)競賽、組間比拼。在高二這個仿佛長跑到了極限狀態(tài)的低迷時期,他們哭過、失敗過、叛逆過、掙扎過,我陪伴在他們身邊,利用各種機會告訴這些半大孩子們,在生活與學習中耕耘了并不一定會有收獲,但不耕耘肯定不會有收獲,面對低迷、困惑、迷惘,更需要調(diào)整心態(tài),學會思考,挖掘潛力,在高二這一特殊階段里作一個華麗的蛻變,為高三的沖刺做好準備。最終,面對“無所畏懼,有所作為”的承諾,他們堅持了,做到了。
三、“青春與責任——于己·于人·于家·于國”唱響成人禮
英語里有句諺語:“All great achievements were gained with enthusiasm.”意思是說,沒有激情成不了大事。如果說高一是興奮期,高二是倦怠期,那么高三就是一個沖刺期,但是在很多同學眼里,高三的生活又是最苦最枯燥的。同學們一遍一遍地分析試卷,挑燈夜戰(zhàn);一次次放棄聊天放松的課余時間,埋頭苦學;一回回面對各科老師苦口婆心的叮嚀及家長充滿期待的目光和詢問,反思自我。面對高考給人帶來的無形壓力,許多同學越來越沉悶,情緒越來越不穩(wěn)定,甚至會在不斷審視自我后,否定自己,喪失斗志。
這時,班主任要做的就是使孩子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激發(fā)他們對成功的渴望。強烈的成功動機需要內(nèi)部激發(fā)。當孩子們把高三與自己一生的使命相聯(lián)系時,他會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并愿意為之付出更實際的努力。于是,我選擇在國慶長假之后、元旦節(jié)迎新之時及“五四”青年節(jié)之日為年滿18歲的同學們舉辦簡潔而莊嚴的“成人禮”儀式,我將這個儀式的主題確定為“青春與責任——于己·于人·于家·于國”。孩子們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在嘹亮的《畢業(yè)歌》里,接受了一枚標致成長的七彩蠟燭,我希望他們能在艱難中感受到點滴溫暖,在即使微茫的光亮中看到希望。當他們手捧蠟燭在同學們的祝福聲中,在莊嚴的五星紅旗下,莊重地進行成人宣誓時,他們挺起還顯稚嫩的胸膛,眼中的激情澎湃火花令我認識到:經(jīng)歷了一次人生重要的洗禮,他們會熱情地投入到高三火熱的生活中,在一天天走近高考時,他們會讓高三的每一天都有確定的意義。憶起這個特殊的時刻,孩子們不約而同地說,這段深深烙印在他們心里的經(jīng)歷讓他們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