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少盛
兒童頭面部血管瘤為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多數為先天性腫瘤,腫瘤生長于不同部位,會影響到各器官功能,比如影響到眼、鼻、耳等功能,最重要的就是影響到患者美容及日常生活,而且腫瘤有不斷增大的趨勢,對患者及家長在心理上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通常有手術切除、激光治療、硬化劑等,都有一定局限性。本科自2009~2012年用平陽霉素局部注射治療兒童頭面部血管瘤23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將資料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 23例患者,男8例,女15例,年齡3個月~14歲,平均年齡8.5歲。單個腫瘤20例,多發(fā)3例。腫瘤所在部位外鼻部5例,耳廓3例,額部4例,頰部9例,頭皮3例,顴部2例,口角2例。腫瘤大小從0.3 cm×0.5 cm×0.4 cm~3 cm×4 cm×5 cm不等,所有病例均未經過治療。
1.2 治療方法 治療前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心電圖及胸片等檢查未見異常,方可接受治療。取平陽霉素8 mg+生理鹽水5 ml+1%利多卡因液3 ml共同稀釋,按0.2~0.3 mg/kg計算各患者具體用量。注射從腫瘤邊緣近正常皮膚側進針,針頭到達瘤體后,回抽見有血液再進行藥物注射,如果瘤體為圓形,邊緣較整齊,則選擇邊緣四點注射,如果腫瘤邊緣不整齊或腫瘤較大時,則采用多點進針,瘤體腫脹,變蒼白后停止注射,以方紗按壓數分鐘后再次以碘伏消毒,每次總用量不超過8 mg,1~2周內注射1次,約4~6次為一療程,一療程總量不超40 mg,以后多次注射可以根據腫瘤消退程度,表面皮膚顏色變化,適當減少每次藥量。
1.3 療效判斷 ①治愈:腫瘤完全消失,皮膚顏色正常。②好轉:腫瘤基本消失,無或有輕度器官功能障礙,皮色基本正常或有色素沉著或瘢痕。③無效:腫瘤無縮小或繼續(xù)擴大。
23例患者中,治愈15例,占65%;好轉6例,占26%;無效2例,占8%;總有效率為92%。注射平陽霉素后出現的不良反應,1例皮膚潰瘍,局部組織壞死,腫脹滲出,經以地塞米松方紗濕敷及延長注射間隔期后逐漸好轉;低熱3例,囑患者多飲水后無特殊處理;1例頭暈,惡心不適,經觀察后自行好轉。
兒童頭面部血管瘤為兒童常見的良性腫瘤,多數為先天性,分為海綿狀血管瘤,單純性血管瘤和蔓狀血管瘤,以血管內皮異常增殖且不能正常自行退化為組織學特征[1]。頭面部血管瘤通常會影響到鼻,眼睛及耳的功能,最重要的還是影響到兒童美容,腫瘤會不斷地增大,給患者及家長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通常有手術切除、激光治療、硬化劑等都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手術或激光后都會在面部留下瘢痕,硬化劑不能使腫瘤完全消失且容易復發(fā)。治療兒童血管瘤的理想就是能保證各重要器官功能不受影響,同時能徹底消除腫瘤,并且不影響患者美容[2]。
平陽霉素是一種廣譜抗腫瘤抗生素,其作用機制為抑制血管瘤內皮細胞DNA合成,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殖,使血管內皮破壞,而促進其消退,結締組織增生,瘤體逐漸消失,正常黏膜皮膚向瘤體生長[3]。本科對23例兒童頭面部血管瘤注射平陽霉素治療的有效率達到了92%,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可以避免了全麻下行手術高風險,保證頭面部眼、鼻等器官的功能不受影響,基本不形成瘢痕,保證了患者頭面部美觀,同時費有便宜,方法簡單,被患者及家長所接受。但仍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注射后形成局部組織潰瘍壞死,出血感染,跟注射藥量控制有一定關系,需要在以后中不斷總結經驗,盡量減少或避免不良反應,總的來說平陽霉素局部注射治療兒童頭面部血管瘤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高鞏.平陽霉素注射和手術切除治療口腔頜面部海綿狀血管瘤.世界腫瘤雜志,2010,9(1):58-60.
[2] 鄭江華,陳開.平陽霉素治療小兒體表血管瘤1658例臨床分析.中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9,16(3):226.
[3] 劉杰彪.平陽霉素在口腔頜面部血管瘤中的應用.當代醫(yī)藥,2012,18(2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