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麗
(山東省安丘市中醫(yī)院,262100)
足跟痛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多見于中老年人。嚴重者患足不能著地,行走困難,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本病治療方法頗多,療效不一,復發(fā)率高。近五年來,我們采用中藥熏洗的方法治療足跟痛,效果令人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門診病例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40~68歲;病程最短18d,最長8年;單側痛29例,雙側痛17例。本組患者X線拍片顯示軟組織增厚或跟骨骨刺形成。
藥物處方組成:透骨草30g,蘇木15g,當歸15g,伸筋草30g,乳香15g,沒藥15g,川芎15g,五加皮15g。取上述藥物加冷水4000ml浸泡1h,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0.5h,然后放在患足下熏蒸,足上面用布蓋嚴,以減少熱氣消散。待水溫降至不燙傷皮膚時,將患足浸入藥液內(nèi)泡洗,每次泡30~45min,每天浸洗2次,每劑藥可用2d。每天熏洗時都要加熱,15d為1個療程。
痊愈:足跟痛全部消失,恢復正常行走,隨訪半年無復發(fā)者34例;有效:足跟痛明顯減輕,行走不受限,勞累后可有復發(fā)者9例;無效:經(jīng)治療1個療程后足跟痛無減輕者3例。治愈率為73.91%,總有效率為93.48%。
足跟痛多發(fā)于40歲以上,主要癥狀為足跟部疼痛,走路時腳跟不敢用力,有疼痛感,活動后癥狀減輕。這是由于足跟的骨質(zhì)、關節(jié)、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跖筋膜炎,往往發(fā)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由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xiàn)為跖筋膜纖維斷裂,在跟骨下方偏內(nèi)側的筋膜附近處骨質(zhì)增生及壓痛,側位X線片顯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醫(yī)學認為,足跟痛多為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因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yǎng),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jīng)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yǎng)而發(fā)病。
中藥熏洗方中透骨草祛風散寒、疏絡止痛;蘇木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當歸活血止痛;伸筋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乳香、沒藥舒筋活血;川芎活血化瘀;五加皮壯筋骨、活血祛瘀。諸藥水煎熏洗共奏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止痛、松解粘連之功效。藥物作用于局部,滲透肌膚,直達病所,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運行,軟化骨刺,促進炎癥吸收,從而使癥狀緩解或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