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芳,張迎春,遲玉雙
(1.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超聲中心,江蘇 蘇州215000;2.黑河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中醫(yī)科,黑龍江 黑河164300)
腫瘤的大小、形態(tài)、性質及與周圍神經和血管的關系對于手術方案的選擇非常重要,在術前明確這些特點無疑對于手術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頻超聲因其快速、準確、無創(chuàng)等特點被臨床常用來輔助診斷神經源腫瘤,并為手術方案的制定及手術時機的選擇提供有效的幫助。本文以病理組織學為標準回顧性分析2006-2009年68例周圍神經源性腫瘤患者的聲像圖特點,對三種不同組織類型的神經源腫瘤特有的超聲聲像圖表現進行總結,為鑒別不同類型的神經源腫瘤提供有效數據。
68例患者中男31例,女37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45.3歲。所納入病例的標準:手術前超聲初步診斷為神經源腫瘤,手術后病理結果證實確為神經源性腫瘤,包括40例神經鞘瘤,23例神經纖維瘤,5例惡性神經鞘膜瘤。
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西門子公司),淺表部位的超聲檢測采用8-13MHz的線陣探頭,較深部位如腹盆腔采用3.5-7.0MHz的線凸陣探頭。
二維超聲先觀察腫瘤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內部回聲特點以及腫瘤周圍是否有神經存在及其與神經干的位置關系,再沿著神經的解剖走行從縱向及橫向等多個切面掃查,可實時動態(tài)地觀察腫瘤與神經的連接關系,神經鞘膜是否完整。在此過程中需注意神經與血管、肌腱和韌帶的充分鑒別;另外,還采用彩色多普勒和頻譜多普勒來觀察腫瘤內部血流供應情況以及血流頻譜的特點。檢查結束后,記錄腫瘤的生長部位、大小形態(tài)、邊界是否清晰、內部回聲分布、后方回聲衰減情況及血流豐富程度,將這些結果與術后病理組織切片檢測報告進行對比,統(tǒng)計超聲診斷神經源腫瘤的準確率及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惡性神經鞘膜瘤三種組織類型神經源腫瘤聲像圖特征的分布情況。
①大?。喝N組織類型的腫瘤大小無顯著差異,最小1.8 cm×1.0cm,最大10.1cm×10.3cm,大小不等。②形態(tài):三種組織類型的腫瘤形態(tài)差異不顯著,神經鞘瘤和神經纖維瘤一般呈橢圓形或梭形,形態(tài)較規(guī)則,且一般腫瘤長軸與神經干平行,部分兩端還可見與神經干相連呈“鼠尾”狀;惡性神經鞘膜瘤形態(tài)一般欠規(guī)則。③內部回聲:三種組織類型的腫瘤無明顯差異,均為稍低回聲,可呈均質、欠均勻或不均勻。④包膜:一般神經鞘瘤邊界清楚,可見完整包膜;而神經纖維瘤基本無包膜,偶爾可見不完整包膜及假性包膜;惡性神經鞘膜瘤一般無完整包膜。⑤壞死或囊性變情況:三種組織類型的腫瘤有明顯差異,神經鞘瘤易出現囊性變,惡性神經鞘膜瘤易出現出血壞死區(qū),而神經纖維瘤極少出現囊性變。⑥后方回聲:良惡性腫瘤后方回聲有顯著差異,惡性神經鞘膜瘤后方回聲一般無增強發(fā)生率80.0%(4/5),而神經鞘瘤與神經纖維瘤后方回聲多以增強為主,發(fā)生率85.7%(54/63)。⑦內部血供:三種組織類型腫瘤比較差異顯著,神經鞘瘤豐富程度以Ⅰ、Ⅱ級為主77.5%(31/40),神經纖維瘤在0-Ⅱ級間,以I級為主73.9%(17/23),惡性神經鞘膜瘤血流豐富,以Ⅰ-Ⅲ級為主60.0%(3/5)。
采用高頻超聲方法能顯示腫瘤與神經纖維相連的“鼠尾”征,用來判斷腫瘤是否來源于神經組織準確率較高,本組準確率高達95.0%(65/68)。對于部分“鼠尾”征不典型的病例也能通過探及腫瘤周圍神經纖維,觀察神經纖維走行不連續(xù)而做出判斷。但當腫瘤較大、發(fā)生于腹、盆腔較深位置或腫瘤起源神經過細時,高頻超聲判斷神經來源則相對困難,容易與周圍其他組織來源的腫塊相混淆,這個時候就可能有必要做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
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惡性神經鞘膜瘤的超聲聲像圖有一定不同的特征,通過比較腫瘤的形態(tài)、包膜、壞死或囊性變情況、內部回聲、后方回聲及內部血流情況,不僅對良惡性腫瘤的判斷有一定價值,也為鑒別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以及惡性神經鞘膜瘤提供了重要數據[1]。結合相關文獻報道,神經鞘瘤與神經纖維瘤的鑒別要點總結如下:神經鞘瘤多為單發(fā),大部分有完整包膜,囊性變較為常見,而且血流信號一般較為豐富;而神經纖維瘤可單發(fā)也可多發(fā),且多無明顯的包膜結構,囊性變則少見。但有一種情況需仔細鑒定,當巨大腫瘤壓迫神經時可能出現假包膜,此時與真包膜難以鑒別。這時可以通過腫瘤內部的血流豐富程度來鑒別,一般來說,神經纖維瘤的血供不如神經鞘瘤豐富。良性和惡性神經鞘類腫瘤一般較難鑒別:惡性神經鞘膜瘤邊界一般不清晰,常無包膜,活動度差且體積較大[2],而良性神經纖維瘤則相反;惡性神經鞘膜瘤的內部血流信號一般非常豐富,通過這一點來鑒別腫瘤的良惡性則相對容易。
綜上所述,二維超聲顯示周圍神經源腫瘤的聲像圖特點與相應的病理組織學基礎一致,因此,術前采用高頻超聲初步診斷周圍神經源腫瘤,確定腫瘤的大小、形態(tài)、性質及與周圍神經的關系為手術方案的選擇以及充分的術前準備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信息[3]。
[1]梁曉秋.外周神經鞘瘤的超聲診斷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0,12(3):208.
[2]陳遵華,童仙君,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淺表組織腫塊良惡性的鑒別診斷[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0,12(2):24.
[3]陳 濤.Ⅰ型神經纖維瘤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超聲診斷[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2012,9(1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