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逍遙散的臨床應用探析

      2013-01-24 09:28:09劉建孝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3年8期
      關鍵詞:行氣胃脘薄荷

      劉建孝

      山西省臨縣人民醫(yī)院,山西 臨縣 033200

      逍遙散的臨床應用探析

      劉建孝

      山西省臨縣人民醫(yī)院,山西 臨縣 033200

      逍遙散;神經(jīng)衰弱;慢性胃炎;婦科痛經(jīng);中醫(yī)藥療法

      逍遙散出自宋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柴胡、當歸、白術、白芍、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組成,是四逆散衍化而成。其功效為疏肝解郁,健脾和營,是調(diào)和肝脾的常用方劑。筆者治療內(nèi)科、婦科臨床疾病,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神經(jīng)衰弱

      1.1 診斷依據(jù) ①精神抑郁,情緒不寧,感覺過敏,常感腦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低下,睡眠障礙,汗出惡風,經(jīng)常怕冷,容易感冒。②體檢檢查時無陽性體征。③心電圖、腦電圖、腦血流圖均正?;蚧菊!"苎?、尿、便常規(guī)檢查均正常。⑤可排除器質(zhì)性病變。

      1.2 治療方法

      1.2.1 肝氣郁結,氣機不暢型 治宜疏肝解郁、調(diào)達氣機、兼顧脾土。予逍遙散加減治療。藥物組成:當歸12g,白芍15g,白術15g,茯苓15g,柴胡15g,薄荷12g,炙甘草6g,佛手10g,木香10g,煨姜3片。每日一劑,水煎取汁300ml,早晚飯后1h服。

      1.2.2 郁久化火,肝火上炎型 治宜解郁,清瀉肝火。予逍遙散合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柴胡12g,茯苓15g,當歸15g,白芍藥12g,薄荷10g,梔子10g,牡丹皮12g,生地黃20g,黃芩20g,通草10g,炙甘草6g。每日一劑,水煎取汁300m l,早晚飯后1h服。

      1.2.3 憂郁傷神,心脾兩虛型 治宜解郁,養(yǎng)心,安神。予逍遙散合甘麥大棗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當歸15g,白芍藥12g,柴胡12g,茯苓15g,白術10g,薄荷15g,炙甘草15g,夜交藤20g,生小麥50g,大棗5枚,生鐵落(先煎)100g。若咽中不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加半夏12g,厚樸10g,蘇葉10g;若心煩、失眠嚴重者加服朱砂安神丸;若男子遺精者加金櫻子15g,芡實15g;若汗出惡風,容易感冒者加黃芪20g,防風6g,浮小麥30g。每日一劑,水煎取汁300m l,早晚飯后1h服。

      1.3 療效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隨訪6個月以上未復發(fā);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消失,但偶有輕微發(fā)作,一般不用藥可愈,或服藥后迅速緩解;無效:臨床癥狀反復發(fā)作,時好時壞,遷延4個月以上。

      1.4 討論 神經(jīng)衰弱是內(nèi)科常見病之一,屬中醫(yī)學郁證,臟躁范疇。由于情志所傷,肝氣郁結,引起五臟氣機不和所致。郁怒不暢,使肝失條達,氣失疏泄,而致肝氣郁結,氣郁化火,則見肝火,情志不遂。肝郁脾抑,耗傷心氣,營血漸耗,心失所養(yǎng),神失所藏而致心神不安,發(fā)生臟躁;脾肺氣虛,衛(wèi)外不固,則汗出惡風,怕冷,經(jīng)常感冒。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又配當歸、白芍藥,養(yǎng)血柔肝體用兼顧,血氣同調(diào);白術、茯苓健脾利濕,使氣血得以生化;少許薄荷、煨姜疏散條達;炙甘草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疏肝解郁、健脾和營。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病因為郁,正如 《證治匯補·郁證》,“郁證雖多,皆因氣不周流,法當順氣為先”。故用本方加減治療此病每與應效,雖本病起病多實,久病多虛,但本方藥性和平,不補不燥。理氣而不傷陰,無論新久病均可選用。另外 “郁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所以病者心情開朗、解除顧慮也是治愈本病的重要一環(huán)。

      2 慢性胃炎

      2.1 診斷依據(jù) 胃鏡檢查示有點片狀紅斑,紅白相間,粘膜粗糙不平,出血點斑,并除外消化性潰瘍,胃癌,急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

      2.2 辨證分型

      2.2.1 肝胃不和型 證見:胃脘脹痛,攻撐作痛,痛連兩脅,胸悶暖氣,每因煩惱郁怒而痛作,舌苔淡白,脈弦。

      2.2.2 脾胃濕熱型 證見:胃脘脹痛或脘腹痞悶,口苦口干,口渴不欲飲,大便溏薄,小便黃,舌苔黃膩,脈弦濡。

      2.2.3 脾胃虛寒型 證見:胃脘隱痛,喜溫喜按,得食痛減,食后脹悶,納呆少食,神疲乏力,便溏次多,時吐清水,手足不溫,舌苔淡,脈細弱。

      2.2.4 胃陰不足型 證見:胃脘灼熱疼痛,口渴思飲,口燥咽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2.3 治療方法

      2.3.1 肝胃不和型 治宜疏肝理氣,和胃止痛。逍遙散合柴胡疏肝散為本證特效方。脘脹明顯加厚樸、蘇梗;上腹痛甚者延胡索、川楝子;肝郁化火加牡丹皮、梔子、黃連。

      2.3.2 脾胃濕熱型 治宜清利濕熱,和胃止痛。本方減芍藥防其酸斂礙邪,加蒼術、厚樸燥濕行氣。熱重于濕加黃連、黃芩、蒲公英;濕重于熱加薏仁、白豆蔻、半夏。

      2.3.3 脾胃虛寒型 治宜溫中和胃,健脾補虛。本方加黃芪、黨參,益氣健脾;泛吐清水加干姜、吳茱萸、半夏;泛酸嘈雜加左金丸。

      2.3.4 胃陰不足型 治宜養(yǎng)陰益胃。本方加沙參、麥冬、玉竹,甘寒生津;加香櫞、佛手理氣不傷陰。

      2.4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治愈:癥狀完全消失、胃鏡復查病灶愈合;好轉(zhuǎn):胃痛緩解,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胃鏡提示病灶部分有好轉(zhuǎn);無效:病狀無改善,胃鏡顯示病灶無好轉(zhuǎn)。

      2.5 討論 慢性胃炎屬中醫(yī)學胃脘痛、痞滿范疇。胃脘痛的發(fā)生常見原因有病邪犯胃,肝氣郁結,脾胃虛寒等幾個方面。首先肝氣犯胃,憂思惱怒,氣郁傷肝,肝火失于疏泄,橫逆犯胃,氣機阻滯,故而發(fā)生疼痛。如 《沈氏尊生書·胃痛》所說:“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氣相乘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肝氣郁結,久郁化火,火邪又可傷陰,可使胃痛加重或病程纏綿。另外,外受寒邪,邪犯于胃,或過食生冷,寒結于中,或素體脾胃虛弱,或勞倦過度,或久病脾胃受傷,均可導致胃脘痛。胃脘痛的病位在胃,但胃與脾互為表里,而肝為剛臟,性喜條達而主疏泄。故胃脘痛與肝脾有密切關系。筆者在臨床上應用逍遙散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本病每與應效。方中柴胡舒肝解郁,調(diào)理氣機為主藥;香附、白芍藥助柴胡舒肝解郁,酸甘化陰、緩急止痛;陳皮、枳殼行氣導滯,共為輔藥;川芎、薄荷理氣活血止痛,為佐藥;炙甘草和中,調(diào)和諸藥,為佐藥。其中香附疏肝行氣,乃 “氣病之總司”,川芎活血行氣止痛,乃 “血中氣藥”。另外,茯苓、白術健脾和營,取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意。本方有補而不滯、滋而不膩的特點,臨證時須審證求因,辨證施治。雖有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之治則,然通之之法不盡相同。

      3 婦科痛經(jīng)

      3.1 臨床表現(xiàn) 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小腹脹痛拒按,胸脅、乳房脹痛,經(jīng)行不暢,經(jīng)色紫黯有塊,塊下痛減,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澀有力。

      3.2 治療方法 疏肝行氣,祛瘀止痛。逍遙散加味,當歸15g,柴胡15g,茯苓15g,白芍藥15g,白術15g,薄荷12g,香附10g,赤芍12g,丹皮12g,烏藥12g,五靈脂10g,煨姜5片,延胡素15g,甘草12g,每日一劑,水煎取汁300ml,早晚飯前1h服。若痛經(jīng)劇烈有惡心、嘔吐者,酌加吳茱萸、半夏;若兼小腹墜脹者,酌加姜黃、川楝子;兼寒者小腹冷痛,酌加艾葉、小茴香。

      3.3 討論 筆者認為婦科痛經(jīng)在臨證中以實證型,氣滯血瘀最多見,虛證者少見。由于肝郁氣滯,瘀滯沖任,氣血運行不暢,經(jīng)前經(jīng)時,氣血下注沖任,胞脈氣血更加壅滯,“不通則痛”,故經(jīng)行小腹脹痛拒按;肝氣郁滯,故胸脅、乳房脹痛;沖任氣滯血瘀,故經(jīng)行不暢,經(jīng)色紫黯有塊。所以應用本方加味疏肝行氣,活血止痛,治療痛經(jīng)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上海中醫(yī)學院.中醫(yī)內(nèi)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9:206-208.

      [2]謝邦永.養(yǎng)心開郁法治療臟躁50例小結[J].中醫(yī)雜志,1983,24(10):762-763.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R289.5

      A

      1007-8517(2013)08-0063-02

      2013.03.15)

      劉建孝 (1960-),男,主治醫(yī)師。從事中西醫(yī)結合內(nèi)科、急診臨床工作。

      猜你喜歡
      行氣胃脘薄荷
      中醫(yī)學“行氣”醫(yī)術初探
      王生義治療胃脘痛的臨證經(jīng)驗
      《修真秘要》導引系列之十五 “陳摶睡功(一)”“呂祖行氣訣”導引法
      那盆貓薄荷 終
      那盆貓薄荷 4
      那盆貓薄荷(2)
      那盆貓薄荷 1
      胃脘痛應該怎么貼敷?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人人健康(2017年7期)2017-04-11 21:20:44
      傣醫(yī)林艷芳老師臨床診治胃脘痛經(jīng)驗
      泸溪县| 株洲市| 安阳市| 木里| 朝阳区| 吴江市| 邵东县| 延津县| 东乡| 巩义市| 延津县| 新巴尔虎右旗| 四川省| 阳城县| 佳木斯市| 苗栗市| 万年县| 鞍山市| 都兰县| 浦东新区| 修武县| 鹤壁市| 武义县| 苏尼特右旗| 阳江市| 新干县| 分宜县| 凌云县| 鄂伦春自治旗| 常德市| 社会| 库尔勒市| 全州县| 咸阳市| 汉源县| 田东县| 确山县| 华安县| 松江区| 射阳县|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