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雁昊
山西省保德縣人民醫(yī)院燒傷科,山西 保德 036600
大面積燒傷休克早期補液治療體會
崔雁昊
山西省保德縣人民醫(yī)院燒傷科,山西 保德 036600
目的:回顧我院2004年以來收治的大面積燒傷患者早期補液情況,進一步提高抗休克治療水平。方法:收集我科 (總體表面積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TBSA>50%燒傷病例35例,對其早期抗休克補液治療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結果:35例患者經早期積極有效補液治療后,均平穩(wěn)渡過休克期,為進一步治療奠定堅實的基礎。結論:大面積燒傷患者早期積極有效的補液治療,對于改善病情及后期進一步治療有積極的作用。
燒傷;休克;早期補液
燒傷休克是嚴重燒傷早期出現的影響全局病情發(fā)展與救治后果的全身性臨床綜合征。它的原始損傷是大面積皮膚完整性破壞,形成不同程度的廣面積創(chuàng)面,引起全身病理生理改變,局部和全身性微血管通透性增加,體液大量滲出,組織水腫,微循環(huán)灌注不良,發(fā)生休克;組織缺血、缺氧性改變及損傷,破壞了機體通過神經、內分泌,旁分泌等機制維持的機體完整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我科從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燒傷病人的治療情況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于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TBSA>50%的患者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2歲~78歲,其中10歲以下兒童18例,燒傷面積為50%~85%,致傷原因:火焰燒傷12例,熱水燙傷21例,其它原因燒傷2例。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立即建立靜脈通道,快速輸入等滲鹽水,留置導尿管。根據燒傷補液公式:①燒傷后第一個24小時的補液需要量:成人1%燒傷面積,每kg體重需要補充晶體:膠體=1.5:0.5,即公式:體重×1.5ml(兒童1.8m l)X TBSA%,另外補充基礎水分2000ml(兒童70~100m l/kg)。傷后第一個8小時輸入估計量的一半,后16小時輸入剩余另一半。②傷后第二個24小時補液量晶膠體為第一個24小時的一半,另補充生理需要量2000ml,傷后第一個24小時輸入總量不能超過10000ml。
補充晶體液為乳酸格林溶液,0.9%氯化鈉溶液;膠體液為血漿,全血,白蛋白,血漿代用品,低分子右旋糖酐(每24小時<1000ml);生理需要量:5%葡萄糖或者10%葡萄糖。
補液量要避免過多或過少,根據病情情況調整:① 尿量適宜,腎功能正常,尿量大多數能反映循環(huán)情況,一般要求成人均勻維持在每小時尿量30~40ml,低于20ml應加快補液,高于50ml應減慢,有血紅蛋白尿者,尿量要求偏多,有心血管疾病者,老年人則偏低。②患者神態(tài)清楚,合作,為循環(huán)良好的表現。煩躁不安多為血容量不足,腦缺血缺氧所致,應加快補液。如果補液量已達到或者超過一般水平,而出現煩躁不安,應警惕腦水腫的可能;③末梢循環(huán)良好,脈搏心跳有力。④無明顯口渴,如有煩喝,應加快補液;⑤保持血壓與心率在一定水平,一般要求保持在收縮壓90mmHg以上,心率每分鐘120次/分以下,脈壓的變動較早,可靠。⑥無明顯血液濃縮,但在嚴重大面積燒傷早期血液濃縮常難以糾正,如果血液濃縮不明顯,循環(huán)情況良好,不能強行糾正到正常,以免補液過量。⑦保持中心靜脈壓于正常水平,一般情況下,血壓低,尿量少,中心靜脈壓低,表明回心血量不足,應加快補液;中心靜脈壓高,血壓仍低,且無其它原因解釋時,多表明心輸出量差,補液要慎重,了解心功能采取相應措施。
35例患者經過積極補液,14例平穩(wěn)渡過休克期,1例在休克期患者家屬因患者年齡偏大放棄治療而死亡,10例患者平穩(wěn)渡過休克期后轉上級醫(yī)院進一步治療。24例經補液治療后至7天內行切 (削)痂植皮及換藥逐步愈合。
3.1 燒傷后體液有四種變化 ①燒傷后毛細血管滲透壓增高,燒傷和非燒傷區(qū)組織細胞液滲出至組織間隙內;②燒傷組織的滲透壓增高,加重組織水腫;③組織膜功能受損,細胞外液進入細胞內;④傷后低蛋白血癥有利于循環(huán)內液體滲出至組織間隙內;使得體液丟失,循環(huán)血量不足[1]。
3.2 燒傷后的治療原則 ①保護燒傷區(qū),防止和盡量清除外源性沾污;②預防和治療低血容量或休克;③治療局部和全身感染;④用非手術和手術的方法促使創(chuàng)面早日愈合,并盡量減少瘢痕所造成的功能障礙和畸形;⑤預防和治療多系統(tǒng)器官衰竭。
3.3 燒傷后體液立即滲出,2~3小時達到高峰,腫脹程度于6小時左右達高峰,18~24小時逐漸減少,36小時后可停止?jié)B出,開始回吸收,燒傷后48小時為 “燒傷休克期”。
3.4 口渴是燒傷休克期較早期的表現,口渴與細胞內外滲透壓改變,血容量不足有關,同時受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皮質系統(tǒng)控制,因其非單純因血管容量不足,所以不宜因病人口渴而給予無限制飲水,否則引起水中毒。
3.5 尿量是大面積燒傷休克補液最靈敏的指證之一,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應腎血流量,由此可以推斷出其它內臟灌流量是否足夠多[1],大面積燒傷病人證實:燒傷患者第一個24小時的尿量維持在80~100ml/H才能滿足機體所需,不然會出現機體血流灌注不足,各種臟器缺血,休克期渡過不平穩(wěn),這樣并發(fā)癥多。躁動不安可以反應出任何休克大腦缺血缺氧的程度,是治療燒傷休克的一個指標,同時觀察周圍循環(huán)血壓和心率、呼吸等給予相應處理。
總之,燒傷后早期及時有效的補液,糾正休克,是燒傷治療的核心。對于穩(wěn)定內環(huán)境,減少并發(fā)癥,控制感染,配合手術治療,減少致殘率和死亡率及轉院治療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黎瞀,楊字城,盛志勇等,燒傷休克的防治——燒傷治療學. (第二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79.
[2]黎瞀,楊字城,盛志勇等,燒傷休克的防治——燒傷治療學. (第二版)[M].北京,1999,6:181.
R644
A
1007-8517(2013)13-0140-01
2013.05.21)
崔雁昊,男,大學本科,主治醫(yī)師,從事燒傷整形外科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