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方朝暉教授“三綱”本義說新辨*

      2013-01-30 03:46:48孫景壇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三綱君臣朝暉

      孫景壇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 江蘇 南京 210001)

      “三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范疇。傳統(tǒng)認為,“三綱”本義是“臣對君、子對父、妻對夫要絕對服從”??墒?,2011年,方朝暉在《“三綱”真的是糟粕嗎?——重新審視“三綱”的歷史與現(xiàn)實意義》一文中認為:“‘三綱’本義不是指下對上聽話或無條件服從”。[1]對此,李存山在《對“三綱”之本義的辨析與評價——與方朝暉教授商榷》一文中,仍堅持傳統(tǒng)看法,對此進行了批評。[2]接著,方朝暉在《是誰誤解了三綱?——答復李存山教授》一文中,對李存山的批評進行了反批評。[3]2012歲末,方、李二教授在干村松教授的主持下,又進行了小范圍的觀點交流會,但誰也沒說服誰,雙方的分歧依舊。[4]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7月,張晚林以《“三綱五?!毙伦C——與方朝暉、李存山先生商榷》為題,也加入了這場討論。[5]不過,張先生卻聲明:“須特別指出的是,‘三綱五常’起于何時?由誰說出?……本文在此概不糾結?!盵6]這樣,他的“新證”對“三綱”本義的討論就失去了意義。筆者認為,方、李二教授的討論非常重要,極具學術價值,應當深化。并且,不揣舛陋,想主要在李先生看法的基礎上,對方先生的新說再談點淺見,不當之處,敬請方、李二教授及學術界同仁批評指正。

      一、如何正確理解董仲舒對“三綱”本義的論證?

      應當說,方朝暉否定傳統(tǒng)“三綱”本義的一個重要根據(jù),就是他認為:“董仲舒說:‘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這里顯然只是說‘三綱’的道理合乎天理,并沒有說君臣、父子、夫婦應該有絕對的等級關系?!盵7]雖然李存山對此進行了認真的批評,說:“董仲舒所謂‘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其具體內(nèi)涵……已經(jīng)包含著‘君臣、父子、夫婦應該有絕對的(尊卑)等級關系’……也表達了臣、子、婦要盡‘單方面的絕對義務’”。[8]但方先生在答文中,不僅沒有醒悟,還對此進行了多方質(zhì)疑。[9]所以,這個問題很值得重新討論。

      第一,對董仲舒《基義》的引證過于片面。應當說,方朝暉承認“董仲舒被公認為較早提出三綱的人”,[10]也承認董仲舒的“三綱”說出自《春秋繁露·基義》,并引證了《基義》原文。但是,《基義》一共有753字,方先生只引了21個字,即“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和“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盵11]李存山對此批評說:“從現(xiàn)有文獻看,董仲舒就是最早提出‘三綱’的人。令人不解的是,對于董仲舒的‘三綱’之說,方文只引了一句‘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12]此說雖有道理,但也有不確之處,就是方先生引證了兩句話,李先生將其說成了一句話。不過,在方朝暉引證的21個字中,前9個字,即“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不是董仲舒對“三綱”的主要論證;后12個字,即“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與董仲舒對“三綱”的論證沒有直接關系。(這個問題后面將詳述)由此,方先生對《基義》的引文,有片面化之嫌。

      第二,用《基義》以外的史料來闡釋董仲舒的“三綱”說。必須指出,《基義》是董仲舒論證“三綱”本義的根本文獻,方朝暉對此卻蜻蜓點水,只引證了無關緊要的21個字??墒?,對《基義》以外的文獻,如《春秋繁露》之《玉杯》、《楚莊王》、《王道》、《玉英》、《竹林》、《爵國》、《滅國》、《王道通三》、《天地之行》、《二端》、《立神元》、《離合恨》、《仁義法》、《保權位》、《精華》、《深察明號》、《為人者天》、《考功名》、《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必仁且智》、《奉本》、《三代改制質(zhì)文》、《通國身》等篇章,還有《漢書·董仲舒?zhèn)鳌芬约啊妒酚洝ぬ饭孕颉返?,他卻大量引證,并以此質(zhì)疑李存山:“董仲舒主張絕對服從嗎?”[13]應當說,方先生的這種作法,無疑又有舍本逐末之嫌。

      第三,對“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的解讀不確。如前所述,方朝暉認為,“‘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這里顯然只是說‘三綱’的道理合乎天理。”眾所周知,“天理”是南宋朱熹闡釋“三綱”的用語,不是董仲舒的用語。如,《朱子語類》卷二十四對此解釋說:“所謂損益者,亦是要扶持個三綱、五常而已。如秦之繼周,雖損益有所不當,然三綱、五常終變不得。君臣依舊是君臣,父子依舊是父子,……如四時之運,春后必當是夏,夏后必當是秋,其間雖寒暑不能無繆戾,然四時之運終改不得也?!庇?,《朱文公文集》卷七十說:“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倍偈娴挠谜Z應是“天道”,如他說:“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14]在《基義》中,董仲舒的“天道”有兩重含義,一是“天之親陽而疏陰,任德而不任刑”,二是“仁義制度之數(shù),盡取之天,天為君而覆露之,地為臣而持載之,陽為夫而生之,陰為婦而助之,春為父而生之,夏為子而養(yǎng)之,秋為死而棺之,冬為痛而喪之?!边@才是董仲舒“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的本義。

      第四,對《基義》對“三綱”的哲學論證的理解也不確。前引方朝暉說:“‘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并沒有說君臣、父子、夫婦應該有絕對的等級關系。”其實,董仲舒在《基義》中論證“三綱”時,根本就沒涉及“絕對等級”問題,方先生的說法有無中生有之嫌。我們不妨對《基義》再作一重新解讀,《基義》說:“凡物必有合:……陰者,陽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無合,而合各相陰陽。陽兼于陰,陰兼于陽,夫兼于妻,妻兼于夫,父兼于子,子兼于父,君兼于臣,臣兼于君,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陰無所獨行,其始也不得專起,其終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義。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陰兼功于陽,地兼功于天。舉而上者,抑而下也,有屏而左也,有引而右也,有親而任也,有疏而遠也,有欲日益也,有欲日損也,益其用而損其妨,有時損少而益多,有時損多而益少,少而不至絕,多而不至溢。陰陽二物,終歲各壹出,壹其出,遠近同度而不同意,陽之出也,常縣于前而任事,陰之出也,??h于后而守空處……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即,董仲舒認為:1.一切事物都有個“配合”的問題,“配合”之“道”,是根據(jù)“陰陽”哲學展開的。2.“配合”分兩方面:一是“陰陽相合”。即“物莫無合,而合各相陰陽”,“陰者,陽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二是“陰陽相兼”。即“陰陽相兼”,“陽兼于陰,陰兼于陽,夫兼于妻,妻兼于夫,父兼于子,子兼于父,君兼于臣,臣兼于君?!?.陰陽的“相合相兼”同樣適用于“君臣、父子、夫婦”。即“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陰陽“相合相兼”的關系是,陽主動,陰被動,或叫“陽動陰從”。如,“陰無所獨行,其始也不得專起,其終也不得分功,……陰兼功于陽,地兼功于天”;(陽對陰)“舉而上者,抑而下也,有屏而左也,有引而右也,有親而任也,有疏而遠也,有欲日益也,有欲日損也”,“益其用而損其妨,有時損少而益多,有時損多而益少,少而不至絕,多而不至溢”,“陰陽二物,終歲各壹出,壹其出,遠近同度而不同意,陽之出也,常縣于前而任事,陰之出也,常縣于后而守空處”。5.由此可以推出:“臣對君、子對父、妻對夫要絕對服從”,這便是“王道三綱”。由此可見,陰陽哲學的“陽動陰從”才是董仲舒“三綱”說的主要理論基礎。

      第五,不能輕易否定董仲舒的“三綱”中有“絕對等級”思想。必須指出,董仲舒的《基義》中沒有“絕對等級”問題,不等于董仲舒的“三綱”不含“絕對等級”的意思,也不等于方朝暉的“沒有說君臣、父子、夫婦應該有絕對的等級關系”的說法合理。事實上,董仲舒的“三綱”是含有“絕對等級”的意思的,只不過這個“絕對等級”的意思不在《基義》,而在《春秋繁露·陽尊陰卑》中。正如李存山的批評所說:“在董仲舒的思想中,‘陽尊陰卑’應是絕對的。因此,在其‘三綱’之說中,已經(jīng)包含著‘君臣、父子、夫婦應該有絕對的(尊卑)等級關系’”;“《春秋繁露》中有《陽尊陰卑》篇,其云:‘物隨陽而出入,數(shù)隨陽而終始;三王之正,隨陽而更起。以此見之,貴陽而賤陰也?!煞螂m賤皆為陽,婦人雖貴皆為陰?!枪省洞呵铩肪幻麗?,臣不名善,善皆歸于君,惡皆歸于臣。……為人子者,視土之事火也?!枪市⒆又校页贾x,皆法于地也。地事天也,猶下之事上也’”。[15]筆者認為,李先生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方先生說法欠妥。不過,這里需要補充的是:1.“陽尊陰卑”只是董仲舒對“三綱”說的輔助論證,不是根本論證,根本論證仍是“陽動陰從”。如果光用“陽尊陰卑”而不用“陽動陰從”來論證董仲舒的“三綱”,則有主次不分之嫌。2.董仲舒的“絕對等級”問題最后還是要轉化成“絕對服從”關系:如《陽尊陰卑》說:“是故推天地之精,運陰陽之類,以別順逆之理,安所加以不在?”

      二、《白虎通》的“三綱”不是“絕對服從”關系,但為另一獨立的“三綱”

      應當說,方朝暉提出對“三綱”本義新看法的根本依據(jù),是《白虎通·三綱六紀》。方先生說:“‘三綱’的……‘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白虎通·三綱六紀》講得很明確:‘……綱者,張也’”;“根據(jù)《說文解字》,‘綱’本義是提網(wǎng)之總繩”;“《白虎通·三綱六紀》正是從這個意思出發(fā)來比喻說明君臣父子夫婦關系,并論述道:‘君臣者,何謂也?君,群也,群下之所歸心也。臣者,纏堅也,厲志自堅固也?!洞呵飩鳌吩唬骸熬幋?,臣請歸也?!备缸诱?,何謂也?父者,矩也, 以法度教子也。子者,孳也,孳孳無已也。故《孝經(jīng)》曰:“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狈驄D者,何謂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婦者,服也,以禮屈服也?!痘瓒Y》曰:“夫親脫婦之纓?!薄衔闹兄v到,‘臣’并沒有強調(diào)臣的義務是服從,而是說‘厲志自堅固’;講到‘子’時,并沒有強調(diào)子要聽父之話,而是引《孝經(jīng)》稱‘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在講到‘婦’時,雖說婦人‘以禮屈服’,卻又同時引用《昏禮》‘夫親脫婦之纓’來說明夫以身作則以贏得婦從??梢娫诠湃丝磥?,所謂‘以某某為綱’并不是指簡單的服從與被服從關系”。[16]這個問題也需要重新討論。

      第一,偷換了“本義”的一般意義的內(nèi)涵。方朝暉一直說他在探尋“三綱”本義,但這里的“本義”指什么,卻沒有說明。如果沒有說明,一般來講,人們通常理解的“本義”,就是“本初的”含義,或“原始的、最早的”意思??墒牵灰匆谎鄯较壬鷮θV“本義”的具體闡釋,就會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如果按“本初的”意思去理解“本義”,那么,探討“三綱”本義就應以最早提出“三綱”說的人或文獻為依據(jù),而不能以后人或后來文獻為依據(jù)。如前所述,董仲舒是“三綱”說的最早提出者,《春秋繁露·基義》是董仲舒論證“三綱”說的最早文獻,可是方朝暉對《基義》的解讀只是無足輕重的兩句話,而對晚出的《白虎通·三綱六紀》的解讀卻濃墨重彩。由此可見,方先生的“本義”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一般意義的“本義”,而是“他自己認為”的“本義”,并且是在用“他自己認為”的“本義”,來冒充人們通常理解的一般意義的“本義”,這在方法上,無疑有詭辯之嫌。

      第二,最早發(fā)現(xiàn)《白虎通》的“三綱”不是“絕對服從”關系的人是南宋真德秀。應當說,方朝暉認為,《白虎通》的“三綱”,“不是指簡單的服從與被服從關系”,這是有道理的。而且,李存山對此的質(zhì)疑也欠妥。因為李先生的質(zhì)疑,主要依據(jù)的不是《三綱六紀》,而是《白虎通》的其他章節(jié),如《婦人無爵》、《士不得諫》等;或《白虎通》之外的其他文獻,如朱熹的《儀禮經(jīng)傳通解》等。[17]要知道,《三綱六紀》是《白虎通》論證“三綱”的根本篇章,也是我們探討《白虎通》“三綱”的唯一科學依據(jù)。這與探討董仲舒“三綱”的道理是一樣的,任何離開《三綱六紀》的質(zhì)疑,根據(jù)都不充分。另外,還須指出,盡管李存山這里對方朝暉的質(zhì)疑不妥,但仍有一定合理性,因為他是站在“三綱”本義的基礎之上對此進行質(zhì)疑的,《白虎通》的“三綱”無論如何都不能代表中國古代的“三綱”本義,代表中國古代“三綱”本義的只能是董仲舒的《基義》。不過,最早發(fā)現(xiàn)《白虎通》的“三綱”不是“絕對服從”關系的不是方朝暉,也不是方朝暉后來說的陳寅恪,[18]而是真德秀。早在南宋時期,真德秀在《大學衍義》中就說過:“《白虎通義》曰:‘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示秊槌季V、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及矗喝V之名始見于此……即三綱而言之,君為臣綱,君正則臣亦正矣。父為子綱,父正則子亦正矣。夫為妻綱,夫正則妻亦正矣。故為人君者必正身以統(tǒng)其臣,為人父者必正身以律其子,為人夫者必正身以率其妻,如此,則三綱正矣?!盵19]對此,網(wǎng)名為“西三環(huán)之囚”的人,在一網(wǎng)文中說:“余幼志于學嘗聞有三綱也?;蛟唬喝V者,曩者之舊宗法而為羈系人民之枷鎖耳!余溺于科考之學不暇自思而深然是說。今讀《大學衍義》文論諸三綱者,微有所思”;“西山言:即三綱而言之,君為臣綱,君正則臣亦正矣。父為子綱,父正則子矣正矣。夫為妻綱,夫正則妻亦正矣。是以君必先正其身方可以統(tǒng)群臣;父必先正其身方可以律諸子;夫必先正其身方可以率妻妾。故三綱之行也,必君、父、夫止于至善方可,而臣、子、婦以至善之君、至善之父、至善之夫為綱者,不亦宜乎?”“世言三綱之非也久矣!然孰豈知其本義乎?”[20]而網(wǎng)名為“北門梁氏”的人,也在一網(wǎng)文中說:“宋人真德秀寫的《大學衍義》,……對《白虎通議》有一段評論:‘……君為臣綱,君正則臣亦正矣。父為子綱,父正則子亦正矣。夫為妻綱,夫正則妻亦正矣。故為人君者必正身以統(tǒng)其臣,為人父者必正身以律其子,為人夫者必正身以率其妻,如此,則三綱正矣。’德秀穿越800年,告訴我們:君為臣綱是指君正則臣正,而非君令臣從?!F(xiàn)代中國人,卻以為三綱是說令從的強制關系,是對臣子妻的苛刻要求,三綱本義被嚴重扭曲了。”[21]可見,真德秀才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白虎通》的“三綱”不是“絕對服從”關系的人。

      第三,沒有注意到《白虎通》的“三綱”與董仲舒的“三綱”有質(zhì)的區(qū)別。如前所述,董仲舒“三綱”的內(nèi)涵是“絕對服從”關系,《白虎通》“三綱”的內(nèi)涵不是“絕對服從”關系,二者內(nèi)涵不同,就應是兩個“三綱”。其實,這個問題,真德秀也早就說過了,他說:“三綱之名始見于此,非漢儒之言也。”[22]就是說,真德秀在南宋時期就把董仲舒的“三綱”和《白虎通》的“三綱”區(qū)別為兩個“三綱”了。而陳寅恪、方朝暉、“西三環(huán)之囚”、“讀書人”等諸先生對此卻沒有明確認識,反而不斷用《白虎通》的“三綱”質(zhì)疑傳統(tǒng)的“三綱”說,說明他們對《白虎通》“三綱”的研究,落后于真德秀,也是對真德秀說的一種反動。然而,筆者自己也應首先檢討,過去亦曾將《白虎通》的“三綱”當成了董仲舒的“三綱”。必須指出,中國古代存在多個“三綱”也是客觀事實。如,錢文忠說:“《三字經(jīng)》講的……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谝?,君臣義,君臣之間要有一種道義,要有彼此恰當和合適的關系,這是一綱。父子親,父子之間要親愛,這又是一綱。夫婦順,夫婦之間要和順?!瓘摹V’這一節(jié)來講,《三字經(jīng)》跟董仲舒的‘三綱’風馬牛不相及。它倡導的是一種愛,一種關切,一種道義,而不是絕對的單向控制和服從”;[23]“‘三綱’就是董仲舒……提出來的一套理論,經(jīng)過后世的不斷解讀,被延伸出更多的內(nèi)涵?!盵24]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四,忽略了《白虎通》與董仲舒在“三綱”的論證方式上的不同。為什么董仲舒的“三綱”和《白虎通》的“三綱”是兩個“三綱”?這與二者對“三綱”的論證方式緊密相關。必須指出,董仲舒的“三綱”與《白虎通》“三綱”的理論基礎,從根本上說,都是“陰陽”哲學,但二者對“陰陽”哲學的理解和運用是不同的。如前所述,董仲舒在《基義》中對“陰陽”哲學的理解,主要是“陽動陰從”,《白虎通·三綱六紀》則并非如此?!度V六紀》說:“君臣,父子,夫婦,六人也,所以稱三綱何?一陰一陽謂之道。陽得陰而成,陰得陽而序,剛柔相配,故六人為三綱。三綱法天、地、人,……君臣法天,取象日月屈信歸功天也。父子法地,取象五行轉相生也。夫婦法人,取象人合陰陽有施化端也?!边@里,《白虎通》的“陰陽”哲學是:“陽得陰而成,陰得陽而序,剛柔相配”。就是說,陰陽是互相配合、有序及“剛柔并濟”的關系。這里“陽”雖具有主動性和主導性,但陰同樣也有能動性,不全是被動的,既要做好對“陽”的輔助工作,又要發(fā)揮好對“陽”的矯正任務——“以柔克剛”。另外,董仲舒對“三綱”的輔助論證,如“天道”和“陽尊陰卑”等,在《三綱六紀》中也是沒有的?!度V六紀》的輔助論證是:“三綱法天、地、人”。具體來講:“君臣法天,取象日月”,“日月”為自然星宿;“父子法地,取象五行”,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種自然物質(zhì);“夫婦法人,取象人合”,“人合”是男女在生理(自然)上的“相反相成”,就是說,《白虎通》對“三綱”的論證具有唯物主義因素。由于《白虎通》對“三綱”的論證與董仲舒的論證完全不同,所以,才造成二者對“三綱”闡釋上的根本區(qū)別。方朝暉在闡釋《白虎通·三綱六紀》的“三綱”時,忽略了《三綱六紀》對“三綱”的論證,令人遺憾。

      第五,對《白虎通》“三綱”內(nèi)涵的闡釋也不確。方朝暉認為,《白虎通》的“‘三綱’實際上是指‘從大局出發(fā)’的意思。用今天的話來說,‘三綱’就是不把‘小我’凌駕于‘大我’之上,不把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盵25]對此,李存山批評說:“這里的混亂在于,作者混淆了不同的政治體制或組織形式。無疑,在任何政治體制或組織形式中,都必須有最高決策者;但民主制之所以不同于君主制的,就在于它不僅有‘下級服從上級’或‘個人服從組織’,而且有‘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多數(shù)亦須尊重少數(shù)’等原則。在‘三綱’中,有‘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多數(shù)亦須尊重少數(shù)’原則嗎?”[26]筆者認為,李先生的批評是有道理的,方先生是把現(xiàn)代社會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硬套到“三綱”上去了。那么,《白虎通》中的“三綱”到底該怎樣闡釋呢?除前引南宋真德秀在《大學衍義》中的解釋外,秋風還有個新說法,認為:“根據(jù)《白虎通義》,君臣、父子、夫婦三綱的基本關系就是‘不同而合作’,或者說‘分工而合作’”。[27]這兩種說法哪種有道理呢?筆者認為,二說也均欠妥。秋先生的說法,把“君臣父子夫婦”關系完全當成了“平等”關系,沒有體現(xiàn)出“綱”的意思。既然談到了為“綱”,“綱”至少要有主次之分,不分主次,何以為“綱”?真德秀的說法,雖體現(xiàn)出了“綱”的意思,但對“臣子妻”的主觀能動性重視不夠。因此,根據(jù)《三綱六紀》“陰陽”哲學的原義,“三綱”應是“君、父、夫要對臣、子、妻起積極的主導作用,臣、子、妻也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君、父、夫作好輔助和矯正工作”,也許這更符合《白虎通》“三綱”的本義。

      綜上可見,“三綱”的本義,就是董仲舒“三綱”的“臣對君、子對父、妻對夫要絕對服從”,《白虎通》的“三綱”是中國古代另一獨立“三綱”。而且,中國古代不止存在一個“三綱”,這是我們今后的“三綱”研究一定要重視的問題。過去,學術界認為中國古代只有一個“三綱”,不妥。

      參考文獻:

      [1][7][10][11][16][25]方朝暉.“三綱”真的是糟粕嗎?——重新審視“三綱”的歷史與現(xiàn)實意義[J].天津社會科學,2011,(2).

      [2][8][12][15][17][26]李存山.對“三綱”之本義的辨析與評價——與方朝暉教授商榷[J].天津社會科學,2012,(1).

      [3][9][13][18]方朝暉.是誰誤解了“三綱”?——答復李存山教授[J].戰(zhàn)略與管理,2012,(5-6).

      [4]方朝暉、李存山、干村松.三綱之辨[N].光明日報,2013-02-25.

      [5][6]張晚林.“三綱五常”新證——與方朝暉、李存山先生商榷[J/OL].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zhexue/17673395.html.

      [14]班固.漢書·董仲舒?zhèn)鱗M].長沙:岳麓書社,1993.1106.

      [19][22]真德秀.大學衍義[M].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10.92-93、92.

      [20]西三環(huán)之囚(網(wǎng)名).大學衍義讀書筆記之二[J/OL].http://qing.weibo.com/tj/885e414933000s9r.html.

      [21]讀書人(網(wǎng)名).被扭曲的三綱本義[J/OL].http://user.qzone.qq.com/82920374/blog/1337250141#!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37250141.

      [23]錢文忠.錢文忠解讀《三字經(jīng)》(上)[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51-56.

      [24]錢文忠.錢說《三字經(jīng)》[M].合肥:時代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荆?012.33.

      [27]秋風.“三綱”究竟在說什么[J].天涯,2012,(4).

      猜你喜歡
      三綱君臣朝暉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考論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CONVERGENCE RATES FOR A SUPERCRITICAL BRANCHING PROCESS WITH IMMIGRATION IN A RANDOM ENVIRONMENT*
      三只蚊子
      明清兩朝邊疆治理中的西夏歷史借鏡——兼論明清君臣的“西夏觀”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7:34
      試論董仲舒三綱思想的正義悖論
      智富時代(2017年4期)2017-04-27 11:42:10
      唆拜(外一首)
      文藝論壇(2015年23期)2015-03-04 07:57:15
      三綱
      學語文(2015年2期)2015-02-27 12:10:00
      儒家領導哲學“三綱”新解
      以“五?!闭{(diào)適“三綱”:劉向整合兩種價值觀念的努力
      中州學刊(2014年8期)2014-09-16 08:12:55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or the Binary Mixtures of 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and Ionic Liquids*
      黔南| 寿宁县| 株洲市| 邛崃市| 北辰区| 雷山县| 盖州市| 奇台县| 蒙山县| 额济纳旗| 新宁县| 陇西县| 甘南县| 稻城县| 丰台区| 石城县| 浦北县| 弋阳县| 西峡县| 弥渡县| 景泰县| 阿合奇县| 名山县| 资中县| 类乌齐县| 桐城市| 海伦市| 禹州市| 金华市| 肥东县| 吴江市| 安泽县| 合阳县| 达州市| 招远市| 宝应县| 洞头县| 镇沅| 壤塘县| 柘荣县| 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