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易正 (江蘇省海門市悅來鎮(zhèn)初級中學)
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主渠道無疑就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的優(yōu)劣,無疑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高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據(jù)此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大力倡導科學有效的教學范式,對于當今的基礎教育教學效率低下的現(xiàn)狀來說,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下文試就《海門市中小學改革課堂教學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重點結合筆者多年對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探討和實踐,談一些個人看法,旨在拋磚引玉。
傳統(tǒng)課堂教學片面地強調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需要,即以應試作為其最大的特征,導致學生的素質得不到全面的發(fā)展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同樣令人擔憂:教學模式并無多大突破,大多數(shù)教師還是因襲陳舊的“老八股”教學模式,即:導入新授—作家作品介紹—正字釋義—整體感知課文—講解文章內容—歸納中心思想—板書寫作特點—布置課后作業(yè)。實踐早已證明,這是一種低效而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
改革舊的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效率從根本上得以提高的關鍵所在。因為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組織形式,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途徑。在特定的空間 (班級課堂)和規(guī)定的時間 (40分鐘或45分鐘)內,教師如何把課堂作為自己的藝術舞臺,從而導演出一幕幕精彩紛呈的劇目,是中學語文教改中最值得探討的課題。要想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在探究和構建科學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大膽突破和創(chuàng)新。要構建這種有效的教學范式,起碼應遵循以下的教育教學原則:1.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2.模式簡約,線索清楚,便于操作。3.以單篇課文的整體語文教學為著眼點,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的學上。4.轉換視角,少“灌輸”“注入”,多“自求自得”,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上多從“教材處理”的角度設計課型,教法采用精講精練。
從許多優(yōu)秀教師 (如魏書生、錢夢龍、歐陽黛娜、黃厚江、李鎮(zhèn)西等)的先進教學理論和教改經驗可以看出,他們在提倡教學方法的靈活性的同時,對帶有規(guī)律性的教學范式都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通過對他們先進的教學思想和高超的教學藝術的學習和借鑒,我發(fā)現(xiàn)并歸納了他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的范式 (限單篇課文),大致可以概括為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讀—研導—訓練。
通讀的基本要求是:學生自己閱讀課文 (包括完成課前的預習清單),借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 (如默讀、朗讀、跳讀、速讀等)熟悉課文。在有感情或疑難的地方圏、點、勾、劃、批、注、評。在教師的指導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對課文作縱向鉆研和橫向比較;記下疑難問題,為進入第二層次做準備。語文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指導作用主要是“指路”和“搭橋”,即預先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具體要求,指點學習的方法和要領,并補充必要的有關讀寫知識或提供一些相關背景資料等。
重視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我以為至少有以下三個作用:1.克服學習的盲目性,增加目的性和主動性。2.改變學生的被動狀態(tài),提高學習的熱情和興趣。3.有利于培養(yǎng)自學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服務。
研導是語文課堂教學范式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中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往往決定著整堂課的成敗得失。因此,語文教師要格外加以重視和研究。教師解答學生閱讀中的疑難,要按照教學課時設計,用多種方法和途徑自然而巧妙地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鉆研,力求讓學生自我“答疑”“消化”。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欣賞評點、提要歸納、分析圖解、小組討論、創(chuàng)設情景、專題答問、角色表演等活動形式,以切實掌握語言知識,努力提升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指導作用是循循善誘的點撥啟發(fā)。為此,教師一方面要牢牢把握著教學重點,使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集中緊湊,還要抓住重點語段,突出語言鑒賞;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各種教學契機,打開學生思路,激發(fā)他們的思維火花,引導他們做多角度思辨,讓心靈自由飛翔起來。另外,還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自始至終注意保護和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應當在科學預設與合理生成中,努力實現(xiàn)中學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有效整合。
什么樣的教學結構,才能把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呢?錢夢龍老師認為:“只有把學生組織到一個‘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結構中去,才能完全實現(xiàn)兩者的統(tǒng)一?!边@種訓練的基本形式是以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為核心的聽、說、讀、寫訓練。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尤其是當堂訓練,鞏固所學的知識,并把它們初步轉化為技能。
基于這種認識,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題。練習題可分為鞏固性和遷移性兩大類,題型要新穎多樣、生動活潑,內容要有創(chuàng)意性和啟發(fā)性,并注意分層,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并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和學習的積極性。需要指出的是,語文教學中“多讀多寫”或“精講精練”等口號由于沒有明確的界限,在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業(yè)已成為許多教師開展“題海戰(zhàn)”和“大運動量訓練”的口實,產生了十分嚴重的消極作用。
其實,錢老師的“以訓練為主線”與“題海戰(zhàn)”“大運動量訓練”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其一,學生是否學得主動積極?其二,聽說讀寫的訓練是否偏廢?其三,是否通過訓練來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并且,這一訓練是否貫穿于語文教學過程的始終?“題海戰(zhàn)”的“多練”,學生的學是被動的,囿于機械的重復;它雖能使學生獲得一些知識,形成某種技能,但由于沒有能力發(fā)展的目標和規(guī)劃,因而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它往往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把有效的語言思維訓練等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因此,我們倡導的“以訓練為主線”同“單純做練習題”的“多練”并非同一概念,與“大運動量訓練”更不同。但“以訓練位主線”并不排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角度多變”的語言訓練,它要“使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成為一個組織得很好的訓練過程”。
綜上所述,通讀、研導、訓練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范式,是從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不同風格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主要適用于單篇課文教學),它符合課堂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語文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精心設計導讀提示 (包括預習清單),精心設計導讀程序,精心設計訓練題目并及時反饋;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則表現(xiàn)為積極閱讀、積極聽講、積極思考、積極提問、積極討論、積極發(fā)言、積極訓練等。這種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新課堂教學范式,具有目標明確、結構合理、思路清晰等特質,也便于廣大中學語文教師操作,使打造“有效”乃至“高效課堂”指日可待。
回顧自己近三十年的語文教學生涯,尤其是近十年的教海探航,筆者由衷感到,充分利用好“通讀—研導—訓練”的課堂教學范式,取代陳舊的中學語文教學的“八股”模式,是整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科學策略和重要舉措,對大面積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不無裨益??墒?,要用好這個范式,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和藝術品位,練就一身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課前要吃透教材,吃透學情,并有目標、有重點地備好課。2.突出語言教學這一重點 (因為語言是思維的載體),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解決摒棄“注入式”“填鴨式”,實行“啟發(fā)式”“探究式”教學,盡力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3.重視培養(yǎng)和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堅韌的學習品性。4.合理把握和調節(jié)課堂教學節(jié)奏,有張有弛。5.講究課堂提問技巧,在教學中滲透學法的指導。
誠然,完成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要根據(jù)素質教育的要求,從實際需要和效果出發(fā),構建有效教學范式,使之有利于學生智能情意的和諧發(fā)展,有利于語文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巴ㄗx—研導—訓練”這一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范式,盡管是課堂教學客觀規(guī)律的總結,但由于教學內容的千差萬別,教學對象的紛繁復雜,教學情景的千變萬化,所以應當是活用其范式而不將其僵化??傊?,每位中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可對范式進行適度修正,允許并提倡選擇其他有效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組合,以最終形成獨特而鮮明的個人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