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強
針對現(xiàn)階段部分初中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道德弱化行為,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有效開展?jié)B透性品德教育,引導學生將道德認同轉化為道德自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自現(xiàn)代教育制度形成以來,品德教育就是學生培養(yǎng)的主要目標之一。有人說:“如果沒有倫理品德教育,人類就不會得救?!庇纱耍掠闹匾圆谎远?。德育教學是我國中學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結合該階段學生的年齡、發(fā)育、認知等方面特征,通過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灌輸性教育和滲透性教育等方式,提高初中專業(yè)理論知識和德育教學的水平。
目前,為滿足學生的課程學習需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正逐漸加大對信息技術教學的硬件設備投入規(guī)模,為學生安排配置較高的電腦。與此同時,學校也要相應地對該課程師資隊伍加強建設。筆者發(fā)現(xiàn),一些學校安排離退休教師擔任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專業(yè)信息技術教師嚴重缺乏,將信息技術課程當作“副科”來安排,這就直接導致了教師與學生都不重視信息技術的學習。無論是對專業(yè)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個人素質的提高,信息技術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上好每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是新課程標準下教育主管部門對各學校的要求。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學校忽視了這一要求,使得信息技術課被其他學科擠占,特別是在各階段的重大考試時期。這不僅嚴重擾亂了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安排,打擊了該課程教師的積極性,而且使得學生喪失了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對信息技術教學任務的效果產(chǎn)生了嚴重的影響。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教師、家長、學生都必須對信息技術課程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將該門課程放在與其他課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
當前,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堂娛樂化傾向明顯,教學效果存在嚴重問題。初中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現(xiàn)代化信息設備的正確使用,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而提升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自身綜合素養(yǎng)。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和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升學壓力,再加上教師的責任心不強,從而導致在簡單講解完課本內容之后,任由學生自己上網(wǎng)瀏覽、玩游戲,將教學課堂變成了網(wǎng)吧。這種狀況不但嚴重影響了該課程的知識教育,而且破壞了各學科在課堂教學的嚴肅性。
堅定的信念、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質等,都是經(jīng)由自身的感性認識而逐漸形成的。而這些對個人影響至深的感性認識,在中學的德育教學過程中占有相當?shù)某煞?。具體來說,中學階段的學生通過對祖國的歷史、幅員、文化等方面的學習,逐漸樹立起愛國主義情懷、民族自豪感、集體主義。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由小學到初中,再由初中到高中,隨著學生知識面的拓寬、知識量的加大、知識水平的提高,他們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都得到較快的提高,認知程度也由感性發(fā)展到理性占主導。
由于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環(huán)境的具體狀況,灌輸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占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時間。因此,教師在運用灌輸教育的同時,更需要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滲透教育,并最終使得灌輸教育向滲透教育進行轉化。結合初中階段知識的基礎性較強的特點,比較有利地將德育教學滲透到其他課程教學中去。雖然初中設置有思想品德課程,但其他學科間的相互配合能潛移默化地營造出一個積極向上的校園環(huán)境。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信息技術也得到了推廣,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诔踔袑W生在信息時代表現(xiàn)出的道德弱化行為,信息技術課教師有責任在課堂教學中開展?jié)B透性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將道德認同轉化為道德自覺。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jù),是學生學習的藍本,滲透性德育比較好的信息技術教材是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基礎。我國目前還沒比較成熟的此類教材,所以加強滲透性德育的信息技術教材建設就顯得尤其重要。信息技術教材中德育內容的選取應符合現(xiàn)階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配合視頻、圖片、文字等多媒體元素建設立體化。用內容問題和單元問題鞏固學科知識,用基本問題進行德育教育,通過這三個問題,將德育和知識的掌握融合在一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德育的培養(yǎng)。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要加強中學階段滲透性德育教學的效果,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不僅要透徹把握信息技術課程的特性和教材的特色,還要能夠了解中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特征。在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當前時代特征,將豐富的德育知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信息技術教學中。
運用示范式、滲透式、誘導式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學生接受專業(yè)知識教育的同時滲透品德教育,這就是多樣化教學的典型代表。教師在課程安排時,應精心設計活動,充分利用各種社會活動,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德育培養(yǎng)。例如,信息技術教師在指導學生構建班級網(wǎng)站時,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建立網(wǎng)站,將品德意識滲透進來,讓學生在學習和娛樂中提高思想道德素養(yǎng)。另一方面,對于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評價,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就是在考量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將德育指標納入學科的評價體系,從而使得學科教學能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學生的品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需要使其在各個學科間相互滲透,更需要教師與家長的緊密配合,僅靠某一單獨課程進行滲透性德育是遠遠不夠的?,F(xiàn)代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視,使得除了學校的德育教育外,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應積極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滲透性德育教育,使得學校和家庭能共同關注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這樣才能在提高學生專業(yè)知識水平的同時,加強其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
目前,有關中學生在網(wǎng)絡文化中的道德弱化行為屢見不鮮,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應從文化自覺的角度來尋找辦法。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xiàn)形式,以文化促進青少年成長是一種根本性的解決辦法。對于信息技術教師來說,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站在文化的視角上,滲透性地宣傳與學生有關的道德、法律、法規(guī)等,從而健全學生的人格發(fā)展。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jié)B透性德育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問題,但滲透性德育的開展是時代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針對現(xiàn)階段初中學生在這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里所表現(xiàn)出來的道德弱化行為,教師有責任及時發(fā)現(xiàn)、有效開展?jié)B透性德育,引導學生將道德認同轉化為道德自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對于信息技術教師,應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在提升專業(yè)水平的同時,因材施教,通過與家長的緊密配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網(wǎng)絡文化自覺性,從而健全學生的人格發(fā)展。
[1]詹萬生.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總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張茂聰,王培峰.網(wǎng)絡交往倫理:青少年網(wǎng)絡道德教育的新視域[J].新德育.思想理論教育:綜合版,2007(10):95.
[3]張文華.當前德育教學的現(xiàn)狀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6(10):5-6.
[4]郭培杰.促進德育教學改進的合理化建議[M].初中教育 ,2009(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