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芬 徐忠娥
壽光市實驗中學 山東壽光 262700
在眾多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近年來,隨著網(wǎng)絡、計算機的發(fā)展與應用,特別是注重素質教育以來,其活化性作文開始進入課堂。一方面,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激發(fā)了學生對作文學習的積極性;另一面,學生能夠在活動中獲取作文資源,尋求有效的學習動機,開發(fā)作文激情與人文素養(yǎng),促進了作文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效果十分明顯。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在吸取他人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上,從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fā),從學生已有的語文知識出發(fā),積極探索活化性作文這個命題,不論是學生的日常作文訓練,還是學生參與的上級主管部門開展的作文競賽活動,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也為探索初中語文教學、深化新課程體系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所謂初中語文活化性作文教學,就是語文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參與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獲取作文所需要的素材、所需要的體會、所需要的情境、所需要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自己已有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作文訓練與創(chuàng)作。它的最大特點是:一是能夠反應出學生作文的內涵,賦予作文真情實意;二是能夠促進學生學會觀察、實踐與訓練,提高學生的自我欣賞能力、分辨能力和對事物或者事件的認識能力;三是變課堂內作文訓練為有形的課外訓練,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四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教師要做到指導深入學生生活,就必須提前謀劃好,做好計劃,并通過自己的科學策略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目標。
活化性作文,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它需要教師精心的指導與謀劃。要做好學生的活化性作文,教師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
一是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確立學生活化性作文的要點、題目、策略和方法,并通過自己的組織能力,在全面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做出科學、合理的安排。安排既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又要注重對人的培養(yǎng),切忌只顧安排而放棄對學生的指導,出現(xiàn)水過地皮濕的現(xiàn)象。
二是活化性作文要注重活,在活字上做文章?;罹褪菍W生的活動、動態(tài)、外界搜尋資料的方式和通過不同手段獲取的其他學習資源。既然是活動,教師就要做好認真的準備,從組織紀律、品質要求、個性化行為、周邊環(huán)境等做好科學規(guī)劃,教育學生做到對于網(wǎng)絡內容,不僅要觀看,重要的是要看什么;利用網(wǎng)絡和計算機,但不能沉迷于網(wǎng)絡和計算機;參與活動,但不能沒有節(jié)制;學習和吸收他人成功的作文經(jīng)驗和范例,但不能照抄硬搬,應引人自入,合情合理,體現(xiàn)學習的內化性。
三是活動的組織形式,要多考慮社會、周邊、學校、家庭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特別是對于單親家庭的學生、外來務工家庭的學生、家庭特別的學生、身居農村的學生、身體有殘疾的學生,要做好教育與轉化工作,要提供活動的有可能條件或者統(tǒng)一組織行動,并通過行動,達到教育與培養(yǎng)的目的,實現(xiàn)初中語文活化性作文的有效教育指導作用。
四是結合初中語文教材開展。初中語文教材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綱領性文件,它的知識結構嚴謹,內容優(yōu)化,所選文章,無論從體裁還是從內容上講,都符合初中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都具有強烈的教育意義和內在指向。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活化性作用訓練時,要做到依據(jù)教材而確立作文題目,組織開展活動,不能棄教材而自由開展;要做到從教材中來,從生活中來,從學生的學習需求中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活化性作文的特有作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十分注重活化性作文的訓練與教學改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活化性作文教學與訓練時,對作文的基本練習,并沒有借助已往的作文方法,即教師分析題目后讓學生自己去完成作文任務,而是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帶著創(chuàng)意去實踐,通過思考與創(chuàng)意,形成對某一問題的認識與體會,然后通過自己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文章,呈現(xiàn)給教師和學生。例如,要求學生寫一篇 關于新農村建設與變化的作文,即“我的家鄉(xiāng)”,先布置學生回家觀察自己家鄉(xiāng)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突出變化的地方,像住房、家庭收入、村莊道路的變化,村內學校、醫(yī)療設施、體育鍛煉器材的增減,老人和特困家庭的生活保障等,然后組織全體學生進行發(fā)言交流,讓學生先感受一下新農村的變化,最后組織學生進行作文訓練。
這樣,學生會通過自己的觀察與討論感受,借助自己心目中已有的印象和新農村的變化,提煉出一個好的描述情節(jié)乃至好的創(chuàng)意。特別是同學間的交流、信息的傳達,從另一個側面將活化性的作文內涵,通過群體的作用傳達給全體學生,賦予作文教學以新的內涵。
學生的活動是學生思想與意志、能力與素質的體現(xiàn),也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作意志的最好環(huán)節(jié)。在活化性作文教學中,一般將學生的活動與作文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并始終貫穿于作文教學的始終。例如:春天的植樹活動,就組織學生寫一篇“記一次有意義的植樹活動”的作文;清明節(jié)來臨,就讓學生寫一篇“我懷念×××”的文章;“五·一”勞動節(jié)的時候,就讓學生寫一篇“記一次最有意義的勞動”的文章;麥收的時候,組織學生寫一篇“我心目中的麥浪”的文章……將作文教學緊扣活動主題,賦予活動與作文以新的載體。這樣,學生在作文時就不僅會寫,還能寫,并且能夠在已有的情境中進行創(chuàng)意。
每年的中國(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個盛會,也是現(xiàn)代農業(yè)種植、蔬菜良種和蔬菜加工高科技的盛會。借助這個良好的平臺,組織學生通過參觀,寫下自己的觀后感和體會。有的學生通過細心觀察和良好的寫作情感,其文章多次在《壽光日報》的小記者欄目中發(fā)表,既鍛煉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又參與了社會活動,一舉兩得。
網(wǎng)絡的普及,無疑會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活化性作文注入新的活力。面對形形色色的網(wǎng)絡文章,面對由計算機潮而帶來的動畫和網(wǎng)絡語言,始終組織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有時就向學生布置有關借助網(wǎng)絡或者計算機完成的作文題目,讓學生帶著問題回家,寫好文章返校。這樣,一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教育學生學會對網(wǎng)絡文章的篩選與藝術加工,做到學以致用,不斷提高。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活化性作文,是一個系統(tǒng)的教學工程,也是語文教學的延伸與發(fā)展,離不開語文教師的精心設計與創(chuàng)意,更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活動是活化性作文的主體,也是必須要把握好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只要認真研究,活化性作文就會做得更好,更有特色。目前,新一輪初中語文新課程體系的實踐已經(jīng)展開,如何加強語文教學,尋求初中學生作文教學的新途徑,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需要深化教學方法改革,積極探索新時期學生的思想內涵,創(chuàng)造更加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