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校
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麻醉處理
劉衛(wèi)校
目的 探討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麻醉處理。方法選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行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上述42例患者手術過程中行麻醉處理。觀察患者術后恢復狀況及是否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結果所有患者順利完成手術及麻醉,無死亡病例發(fā)生,患者術后恢復良好,且無并發(fā)癥發(fā)生。結論老年患者身體器官系統(tǒng)功能衰退,并存疾病較多,手術麻醉風險較高,因此,在麻醉過程中要采取適當?shù)穆樽硖幚?、選擇合理有效的誘導藥物,這對老年手術來說極其重要。
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麻醉
近年來,隨著老年膽結石患者的逐漸增多,臨床選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予以治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相比較,具有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恢復快、并發(fā)癥等特點,因此臨床多選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及麻醉處理來治療老年膽結石患者。盡管如此,但老年患者自身各個器官功能的衰退,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麻醉處理具有較大風險性,因此臨床麻醉處理要給予重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對42例老年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行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7例,女15例;體重51~77 kg;冠心病14例、糖尿病12例、合并高血壓16例;心電圖異常38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簽署麻醉同意書。
1.2 方法
1.2.1 麻醉前準備 對42例患者行體格檢查和病史補充,并進行手術及麻醉風險評估,確定患者的ASA分級。常規(guī)檢查包括內(nèi)容:血、尿、糞便、心電圖檢查、肺功能檢查、出凝血時間以及血液生化檢查,合并心臟病史的患者要給予心臟彩色超聲檢查等。注意,合并疾病的患者要先給予治療,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之后再行手術。
冠心病患者:術前給予患者Goldman心臟危險指數(shù)評分,進行保心治療7 d以上,將ST段、心絞痛改善(消失)及頻發(fā)早搏為目標,糾正電解質失調(diào)和術前避免突然停用β受體阻滯劑。
糖尿病患者:要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并發(fā)癥病程及代謝功能,行手術前使用胰島素將空腹血糖控制在6 mmol/L至10 mmol/L內(nèi),尿酮體(-),尿糖(-)。
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在140 mm Hg/90 mm Hg以下,行手術當日早晨服用原降壓藥。注意,術前血壓控制效果不好的患者麻醉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較差,會增大患者心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
1.2.2 麻醉方法 行麻醉之前30 min肌內(nèi)注射0.1 g魯米那,0.5 mg阿托品。進入手術室之后開放外周靜脈,面罩吸氧去氮,靜脈注射3~4 μg/kg芬太尼、1~2 mg/kg丙泊酚、0.02~0.04 mg/kg咪唑安定或者0.1~0.3 mg/kg依托咪酯、0.07 mg/kg~0.15 mg/kg,誘導之后氣管插管,早期吸入安氟醚,后期吸入異氟醚。術中要根據(jù)患者需要追加芬太尼和維庫溴銨。術中要控制麻醉機的呼吸,通氣參數(shù)如下:潮氣量為8~10 ml/kg,呼吸頻率為12~16次/min,吸:呼比例為1:2,時刻監(jiān)測患者心率、血壓、心電圖、氣道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手術過程中補液主要以佳樂施和乳酸林格液為主,采用三孔或者四孔法完成膽囊摘除術。麻醉時間約為20~120 min,平均45 min。
所有患者順利完成手術及麻醉,無死亡病例發(fā)生,患者術后恢復良好,且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患者手術麻醉逐年遞增。老年患者各個器官系統(tǒng)功能逐漸衰退且并存疾病較多,這給老年手術麻醉增加了極大的風險[1]。目前,隨著新型麻醉藥物的研發(fā)及使用,腹腔鏡技術及麻醉技術發(fā)展日臻成熟,現(xiàn)在老年膽結石患者多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優(yōu)越性逐漸顯現(xiàn),但術中的麻醉處理特殊性也隨之顯現(xiàn)。老年患者器官系統(tǒng)發(fā)生退變,機體的藥物代謝速度受到影響,代謝速度降低,且對麻醉藥物的耐受性也降低,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全麻之后蘇醒延遲。經(jīng)過多年臨床研究,術前誘導前使用代血漿或平衡液適量擴容,另外加用小劑量的異丙酚、芬太尼慢速注射,誘導完成后適當運用阿托品,最終提高患者誘導期的心血管功能[2]。手術中的整個麻醉過程對患者手術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要時刻注意麻醉全過程的各個方面。
麻醉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詳細地評估患者病情,首先要治療患者的并存疾病,改善其機體功能,爭取在手術及麻醉時間內(nèi)使患者達到最佳水平[3]。人工氣腹會增加心臟負荷,因此降低心臟的排血量,且尋用短效藥物或對循環(huán)影響較輕的藥物最佳。老年患者循環(huán)時間較慢,靜脈誘導作用出現(xiàn)延緩,加上患者對藥物需要量存在差異,因此,誘導用藥要少量遞增,密切觀察,切忌操作過急。當患者出現(xiàn)心率減慢、血壓過低的時候要使用阿托品和升壓要予以糾正,并適當?shù)卦黾虞斠核俣取B樽碚T導前為避免患者缺氧或血壓波動過大,應充分吸氧去氮,氣管插管速度要加快。在患者行手術的過程中,要時刻監(jiān)測患者血壓、心電圖、心率、氣道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4]。一些全麻患者在全麻術之后會出現(xiàn)SPO2下降,這是因為患者對藥物的清除及代謝能力下降,對麻藥的抑制作用極為敏感,同時缺氧耐受力又較差造成的,出現(xiàn)這種情況,醫(yī)護人員應該掌握拔管指征,密切監(jiān)測,適當?shù)匮娱L拔管時間,避免出現(xiàn)低氧癥、通氣量不足和二氧化碳積蓄等。
總之,老年患者各個器官系統(tǒng)功能衰退,并存疾病多,手術麻醉風險較高,因此在整個麻醉的過程中,合理選擇誘導藥物,并給予恰當?shù)穆樽硖幚硎菢O為重要的。
[1] 鄭建武.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408例麻醉分析.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0,31(1):20-21.
[2] 李淑霞.85例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麻醉處理.中國醫(yī)藥導刊,2009,11(6):497-498.
[3] 韓傳寶.腹腔鏡手術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07,27(2):125-127.
[4] 義瑞珍.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麻醉處理122例.臨床醫(yī)學,2008,17(28):100.
461000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y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