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鳳
焦慮癥合并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
郝曉鳳
當今,惡性腫瘤已成為嚴重威脅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腫瘤患者常出現(xiàn)抑郁、焦慮、精神錯亂、厭食癥、疼痛、惡心、嘔吐等心理問題,其中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發(fā)病率較高。
焦慮癥是以廣泛性焦慮癥(慢性焦慮癥)和發(fā)作性驚恐狀態(tài)(急性焦慮癥)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干、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癥,我科自2008年起,收治了9名焦慮癥合并惡性腫瘤患者,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男7例,女2例,年齡52~68歲,平均60歲,病程最短二周,最長二月,平均一月。
2.1缺乏安定、自控感 患者常會因輕微的身體不適而產(chǎn)生較強的反應(yīng), 如腫瘤侵犯神經(jīng)引起的疼痛,放療后皮膚受損引起的口干、味覺改變,情緒極不穩(wěn)定, 稍有不適就會煩躁、生氣, 甚至勃然大怒,向家屬、醫(yī)護人員發(fā)怒。
2.2生活壓力、沉重感 患者常感到生活沉重,尤其是家庭內(nèi)起主要作用的“頂梁柱”,覺得得了腫瘤好似天塌了一般,常會聯(lián)想到一系列家庭內(nèi)的問題,比如子女、父母的照顧,生活經(jīng)濟來源等,感到生活壓力無比沉重。
2.3焦灼、緊迫感 患者常有火燒眉毛的感覺, 總覺得自己會不久于人世,時間不夠用,許多事情都到了非辦不可的地步而自己又無精力、無能力去完成, 心情過度緊張。
3.1心理護理 多與患者交流,指導患者放松心情,多用鼓勵性語言。悉心地傾聽患者訴說焦慮帶來的痛苦, 給予心理疏導,向患者解釋惡性腫瘤已不是絕癥,而應(yīng)作為一種慢性病來對待,患了腫瘤不等于死亡,堅定患者治療的信心。解釋焦慮癥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對機體的不良影響;通過解釋說明, 支持同情, 相互之間的理解來改變對方的認識、信念、態(tài)度,同時傳授緩解壓力、釋放情緒的方法;為患者描述康復的美好景象,通過憧憬法激發(fā)患者的信心。
3.2積極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軀體疾病,如疼痛,發(fā)熱等,使患者生活質(zhì)量得到提高,很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
3.3鼓勵患者多參加集體活動,如散步、下棋等,分散注意力改善心情,同時提前做好適應(yīng)社會的準備。
3.4我科近2年使用音樂療法來舒緩焦慮癥患者的心理壓力,也取得了較好成效,該療法是以音樂為背景的語言誘導的治療技術(shù)(即綜合語言和音樂的雙重技術(shù)),利用音樂的“情景性”和“感染性”,使患者進入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
3.5藥物治療的護理
3.6社會支持 通過家屬課堂的形式, 讓家屬了解家人關(guān)懷和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給予患者以理解、關(guān)心、心理支持, 維護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 爭取家屬的配合及社會支持。
3.7其他護理 安置患者于安靜舒適的病房, 避免與精神癥狀豐富的患者同居一室, 特別是興奮躁動、行為紊亂的患者, 避開一切激惹患者的因素, 以免加重其焦慮情緒。關(guān)心、體貼患者, 對患者因焦慮而產(chǎn)生的痛苦體驗表示出理解和同情, 盡可能滿足患者一切不超出原則的要求, 為提高患者對以后心理護理的依從性打下基礎(chǔ)。
通過對以上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后, 減輕了焦慮心理, 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 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總之, 有效地護理干預能減輕焦慮情緒, 緩解痛苦, 縮短病程, 降低醫(yī)療費用,提高腫瘤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應(yīng)對社會的能力。
[1] 高樹河. 精神疾病臨床與實踐. 哈爾濱: 黑龍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4: 395-402.
[2]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分會.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第3版.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1: 105-107.
[3] 張麗華, 方巖, 席靜文, 等. 護理干預對偏頭痛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中華現(xiàn)代護理, 2009, 15(15): 1 436-1 438.
[4] 劉燦蘭.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3):333.
214062 無錫第四醫(yī)院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