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躍英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古今詩竹者,常學竹風格。虛心屬秉性,高節(jié)貴終生??耧L竿不折,暴雨膚更潔。酷署生清陰,嚴寒葆翠色。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羆。衣食住行用,無不勞此君?!薄吨裨娫~自序》是周芳純創(chuàng)作的一首新五言詩,講述了中華竹詩詞的浩如煙海,古今詩竹者,必然愛竹子的風格和奉獻精神。
“奇花照眼一時紅,修竹虛心萬年綠”,古來人們認為種花不如種竹,竹子品種繁多鳳尾葉細長,琴絲鑲綠線,湘妃淚斑斑,佛肚似羅漢。宜興多竹,紫砂藝人自然萌發(fā)出以竹子為題材的仿竹形壺了。百年來人們塑造竹壺,皆有傳器。
以竹入壺,由來已久,其中壺形可以歸為幾個類別,其一是仿生形竹壺,仿生形竹壺就是仿造自然界的竹子形態(tài),以竹節(jié)、竹段為造型塑造形體,例如“竹段壺”、“竹節(jié)壺”等等。清道光年間楊風年制作的“竹段壺”,造型自然天成,作者對竹題材的提煉處理頗為得體,壺身夸張變化,作成一段毛竹,壺身似竹節(jié),逼真自然。其二是以自然形態(tài)的竹壺并以幾何形態(tài)的表現(xiàn)方式塑造的壺體,此類造型多為幾何變異形壺體,例如“佛肚竹”,“佛肚竹壺”就是將佛肚竹的造型融入球形壺體中,運用夸張變異的幾何形態(tài)塑造壺體,張馳有度,表現(xiàn)出竹的虛心向節(jié),大肚能容。其三就是將自然界的竹進行拆分重組以新的形式塑造的壺體,例如“束竹柴圓壺”、“龍頭一捆竹”。陳仲美為明萬歷至清順治年間,他的“束竹柴圓壺”仿自然竹節(jié)形態(tài),比邵大亨的“龍頭一捆竹”早了約200年,將一捆竹筒捆在一起,組成壺的身筒,流、把、紐均加工為竹節(jié)形態(tài),極為寫實。大亨的“龍頭一捆竹”就是在此壺上的變異,他將易經(jīng)、太極、八卦、龍等等元素融入壺體,將64根竹節(jié)捆束在一起的形式,造型別致生動而趣味十足。
古往今來作竹壺者無數(shù),人們都將自然的竹塑造的別致生動,而富含趣味,形式內(nèi)容不拘一格,表達的情感也不一而足,隨心所欲的自然形態(tài),恰到好處的組合,都顯示出制壺人的技巧與審美的不俗。
《竹段壺》乃紫砂壺中最經(jīng)典的壺形之一,歷來制作者不乏其人。此《竹段壺》以“竹”為題,成功的利用色泥和塑形,營造出竹段有節(jié),仿生自然之感。這把竹段壺以一節(jié)粗壯的竹段為壺身,竹節(jié)蒼勁有力,形神并茂,塑造出飽滿如圓盤的壺身,平底,形式自然規(guī)整。以上佳段泥制成,泥色醇厚,自然和諧。壺流、壺把皆取細竹的曲竹形。壺流取四段竹節(jié),彎曲適度有節(jié),壺把取五段竹節(jié)自壺下端延伸而上,于壺口處向內(nèi)凹曲,扭曲變化恰到好處??筛杏X到竹的靈氣,曲卷翻動的勢與度恰到火候。壺流處竹枝伸展而出,竹葉纏繞壺身,自然飄逸,氣度飽滿,剛勁有力,靈動而饒有意趣。壺蓋為壓蓋,若杯狀,壺蓋上以虬枝竹形作鈕,彎曲拿捏適度,竹葉自然伸展在壺蓋上,竹葉形態(tài)各異,妙趣橫生,無風自動,表現(xiàn)出生命的強勁力道。寫實的雕琢出竹的神韻,夸張的手法將壺身、嘴、把、鈕塑造得生機勃發(fā),大氣而遒勁。虛實之間,既有對比,又相互映襯,
此《竹段壺》立意新遠,把竹子高風亮節(jié)精神氣質(zhì)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出人們崇尚竹子的虛心、有節(jié),凌云壯志的高尚情懷,此壺的創(chuàng)造是藝術思想和精神的完美結(jié)合,寓人品和格調(diào)如同竹子一樣,將文人情操和美好寓意結(jié)合在一起。此壺雖是摹古之作,但亦有創(chuàng)新。適度的夸張和變形中,使得思想感情的熔煉達到一定的高度,使得壺藝和竹文化、竹形態(tài)相互結(jié)合,每一把壺都是作者情感的傾訴,筆者也將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制作、造型上的水平和藝術魅力,以及紫砂藝品所獨有的風韻。
[1]《紫砂陶》 季野 刊于1991年臺灣《茶與藝術》雜志社
[2]《紫砂天下》 《紫玉金砂》雜志社 1992年版
[3]《紫砂茶壺的造型與鑒賞》 錢劍華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